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日本天皇一代,萬世一系。

瞭解中國歷史的人知道,古代封建王朝,大多的國祚是300年左右,也就是說從建國開始,經歷300年的傳承,那麼社會各方面的矛盾就會激化,從而形成自下而上推翻王朝的力量。

如: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宋朝: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南宋,1127一1279年,共153年。共321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國祚277年。

清朝:從1644年滿軍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268年。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中國古來帝王,沒有誰不做兩個夢的。

第一個夢就是要長生不老;第二個就是第一個夢破滅之後,如秦始皇說的:“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的王朝是周朝,從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計存在為790年,近800年。

持續時間最短的朝代,是五代時期的後漢 (947-950 )享國4年。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中國王朝更替,沒有誰能夠做到傳於萬世。

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天皇制度,從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傳到現在的德仁天皇(相傳神武天皇就是給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當然這只是傳說),已經是第126代,傳承了2679年。

似乎可以做到秦始皇口中的“傳於萬世”。

日本的天皇能夠傳承這麼久,很大原因就是,天皇沒有實際權力。古時候被幕府架空,現在是內閣在治理日本。

說白了,日本的天皇是日本民眾的精神象徵。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裕仁天皇,執政長達63年。

那麼,日本天皇曆史上有沒有差點被廢呢?

有,有兩次。

一次就是二戰結束後,美國方面麥克阿瑟頂住了英國、蘇聯等要求審判戰犯天皇的壓力,力保裕仁天皇。從而日本成了美國馬前卒,一直到今天。

還有一次天皇差點被趕下臺,就是今天文章要介紹的日本歷史唯一的精彩之處——本能寺之變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為什麼說是唯一呢?因為日本的歷史,確實就是戰國時代的精彩,可以吸引我們去關注。

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歷史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日本戰國時代。

時間是1467年—1585年或1615年,也就是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中國對於的時間大致是大明萬曆年間。

雖然日本戰國時期分為66國(其實大小與縣差不多),但是各主要勢力卻沒有幾個。如下圖: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這一時期,日本各勢力間的戰鬥規模很小,而古時候的戰爭又是雙方人數稀有的武士決鬥,老百姓一般是不參與進來的,所以有戲稱為“村與村之間戰鬥”。因為日本人身材矮小,普遍身高1米4左右,更有甚者,不客氣地說,這是猴子騎著豬在群毆。

但還是尊重別人的歷史吧。

本能寺之變背景。

時間來到1582年,從尾張國崛起了一位日本大名,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日本歷史極為重要的人物,被日本民眾評選為“2014年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第一名”。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這個時候已經消滅了大部分敵對勢力,其他勢力都表示願意臣服。唯一還剩的戰事就是中國之地(日本地名)的毛利氏,就是現在日本的長州藩那塊地方,可以說統一日本指日可待。

這就很像赤壁之戰前的曹操,甚至這個時候的織田信長面對的局勢比曹操還要好。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日本山多地少,計算一個大名勢力,是以擁有糧食多少石(dan)為單位。

這個時候的織田信長,是擁有了800萬石的大名,已佔全日本產量近一半。按照一萬石可以養200左右的武士計算,織田信長擁有軍隊16萬左右。

織田信長已經控制整個近畿、淡路,北陸地方除了越後和越中的小部分,甲州、信濃和上野,近江、美濃、飛驒、尾張和伊勢,中國的播磨、備前、美作,備中一部分,丹波、丹後、但馬、因幡和伯耆一部分,總數差不多有28國,還都是最富裕的地區,實力已經足夠迅速統一日本

所以這個時候的織田信長,意氣風發,騎著高頭大馬衣著錦衣綢緞來到天皇的居住地——京都。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這種場面,天皇見得多了:大不了換個幕府,換個徵夷大將軍,我依舊做我的天皇。

負責公武間聯絡的勸修寺晴豐,向織田信長傳達天皇希望其能接任徵夷大將軍一職,或者從太政大臣、關白、徵夷大將軍三者中,任意挑選一個職位,而開設幕府。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公元1192年,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創立鎌倉幕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徵夷大將軍”之官位。

但是,織田信長根本連勸修寺晴豐的面都沒有見,還辭去了一切朝廷的官職。甚至在此之前(1573年),信長還逼迫正親町天皇退位,當時因為戰事吃緊而作罷。

織田信長釋放出的信號,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你們天皇家想傳萬世的夢想,在織田信長這裡要終結了。

敵在本能寺。

於是到了京都的信長,帶著一百多隨從,入駐法華宗本寺,京都本能寺。而信長的兒子,織田信忠駐守在本能寺不遠的妙覺寺。

儘管織田信長滅佛,但是他最主要的是剪除異己,比如他跟一向宗的顯如打了十年之久。織田信長自己也皈依日本法華宗,甚至使用“妙法蓮華經”等字樣作為軍旗。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影視劇,織田信長“南無妙法蓮華經”字樣軍旗。


織田信長還收正親町天皇的兒子為義子,並且下達了攻擊天皇資助人毛利家的命令,他派出得力干將羽柴秀吉(後改名豐臣秀吉)進擊毛利氏。

因為收到羽柴秀吉進攻不利,請派援兵的書信後。信長命令自己最器重的戰將,“織田四天王”之一的明智光秀,放下接待盟友德川家康的工作,立即率部隊馳援羽柴秀吉。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就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曆1582年6月21日)這天,率軍馳援羽柴秀吉的明智光秀,突然回師。

因為知道自己部下對織田信長的崇拜,直接喊出擊殺織田信長的軍令,是沒有人聽從的。所以明智光秀下達了軍令——敵在本能寺。

就這樣,織田信長與一百多部下,寡不敵眾,全部戰死在本能寺,享年47歲。但是信長的屍體沒有找到。

而信長的兒子織田信忠,在看到本能寺之變時,沒有聽從部下建議:迅速撤回老家安土城,組織力量消滅叛軍。而是撤進了二條城,最後也被叛軍殺死於二條城內。

這就是日本的本能寺之變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二條城模型


天王山之戰。

山崎合戰又稱天王山之戰,就是進擊毛利氏的羽柴秀吉,在得知主公織田信長被明智光秀殺害後,迅速與毛利氏簽下和戰協議,5天內急行軍200多公里,率軍返回畿內,在山崎與明智光秀決戰。

最後明智光秀戰敗,光秀在沿山間小路逃跑時候,被當地百姓因為看中了鎧甲與馬匹,光秀被當地農民殺死。

同樣,光秀的屍體也沒有找到。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這這場戰爭也奠定了羽柴秀吉日後一統日本的基礎。

從此天王山之戰,也成了關鍵戰役代名詞,有點像搶賽點,“德比之戰”的意思。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疑點重重的本能寺之變。

疑點一:明智光秀為什麼突然反叛?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殺死織田信長後,到天王山之戰敗於羽柴秀吉,歷時12天,日本也稱這段歷史叫“三日天下”

織田信長十分信任和看重明智光秀,光秀效忠信長十數年間,屢立戰功,也得到了很多賞賜擴大了自己的封地,也成為了一方諸侯,他甚至有資格率領信長的禁衛親兵。

明知光秀為什麼要反?為什麼在本能寺之變後,沒有相應對策應對?為什麼天王山之戰後,光秀屍體依舊找不到?

是不是本能寺之變時候,反叛軍不是明智光秀指揮的,光秀早在去支援羽柴秀吉的路上就已經不在了?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當然,近代有學者研究說,南光坊天海和尚就是明智光秀。

難道又是李自成那出?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疑點二:羽柴秀吉為什麼回援這麼快?

羽柴秀吉跟毛利氏前線距京都200公里,按世界上研究的行軍速度,著鎧甲士兵,一小時行3公里,羽柴秀吉為什麼5天就回到了京都?

兩個交戰方,羽柴秀吉與毛利氏是怎麼這麼快達成停戰協議的?

如果這一切解釋不通,那麼我們從關鍵人物身上找線索。

沒錯,這個人就是正親町天皇。

毛利氏是天皇資助人,他倆是一夥的。正親町天皇跟織田信長這時候的關係,已經形同水火了。

這就或許可以解釋得了了,羽柴秀吉可能早就回師,只等本能寺一場大火,他就跳出來跟明智光秀軍決戰。

最後,天皇賜姓羽柴秀吉,豐臣,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豐臣秀吉。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豐臣秀吉後來妄圖通過朝鮮,侵略中國,甚至還做夢要打到印度。最後“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的日軍被明軍擊敗。

也是因為這場失敗,最後日本的政權,落入一直在旁邊隱忍的德川家康之手。

是不是跟三國時期很像,曹魏的江山最後落入司馬懿之手。

所以日本史學界有句話叫:信長種稻,秀吉制餅,家康吃餅。

最後德川家康開設幕府,日本幕府名字取決幕府所在地,德川家康居住在日本的江戶,所以德川家康的幕府,叫“江戶幕府”,也可以“德川幕府”,日本進入了江戶時代的歷史。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疑點三:織田信忠為什麼不撤回安土城。

安土城,是織田信長老家,經營了幾十年,易守難攻。

如果信長兒子能夠撤回安土城,組織力量,完全有可能捲土重來。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最後織田信忠戰死在二條城內。

為什麼不走?

很費解。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不過這所有的疑點,如果按照信長要廢天皇,天皇“衣帶詔”密令忠於天皇的武將,殺死織田信長。這一切就似乎都解釋的通了。

織田信長的確厲害,但是你也不能否認,日本也有類似反對曹操加九錫稱魏王,荀彧似的人物存在。

曹操與織田信長。

瞭解歷史的人都說,織田信長就是日本歷史上小號曹操。

出過《三國志》、《信長之野望》的日本光榮株式會社遊戲公司,甚至直接把曹操和織田信長頭像做成一個人,只是換了髮型。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他倆確實相似。

1、出生都不是太好。

曹操是閹宦之後,所以“四世三公”的袁紹就看不上他;織田信長雖然也是大名之子,但是他父親是以下克上奪取的位置,在別人眼裡,這也是叛臣之後。

2、都能打破血統、禮法、士族的規定。

曹操能從行伍間提拔大批人才,比如許褚等;織田信長也從足輕中提拔豐臣秀吉。

曹操能夠蔑視孔融這些儒家老學究;織田信長也能夠在一向一揆中,消滅顯如和尚。

3、對國家改革,促進社會發展。

曹操戰爭時期的屯田制;織田信長把大名都叫到一起來,使得日本得到了短暫的自上而下行法令的大一統時代。

4、都錯失大一統,長使英雄淚滿襟。

曹操赤壁一敗後,在世時候再沒有看到國家一統的希望;織田信長也是,命隕本能寺。

日本歷史唯一之變數——敵在本能寺。小號曹操織田信長之死

歷史就是這麼有趣,又這麼無奈,留給人無限遐想吧。

敵在本能寺,一句傳了數百年的軍令,或許留給我們另一個警示:敵人不在外部,敵人就在內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