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梁漱溟的兩次婚姻

梁漱溟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曾自稱最討厭哲學,結果卻講起了哲學;他在學校里根本未讀過孔子的書,結果開講起孔子哲學;他未讀過大學,結果偏教起了大學生;他曾經發誓一輩子不娶,結果卻結了兩次婚……這位素有“中國最後的大儒”之稱的國學大師,一生的經歷傳奇多彩,他的愛情與婚姻生活也如同他的整個人生一樣傳奇且耐人尋味。

勉強成婚後漸生夫妻情

1893年,梁漱溟出生於廣西桂林一個日趨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梁濟清末時做過內閣中書,後晉升為候補侍讀,梁濟自己雖潛心儒學,卻非常開明,並不死逼子女們也非要讀聖賢書不可。

14歲那年,梁漱溟考入北京順天中學堂。班上人數雖不多,卻藏龍臥虎,後來出了三位大學者:張申府、湯用彤,還有梁漱溟。梁漱溟早年加入同盟會,一生致力於儒家學說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造詣頗深,是中國現當代有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

年輕的梁漱溟一心向佛,無意於婚姻和家庭。1921年初冬,梁漱溟28歲,曾發誓一生食素、終身不娶的他,在其父死後,自咎未成家生子的不孝,開始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彼時,在軍界的朋友伍庸伯把自己的妻妹黃靖賢介紹給了梁漱溟。

伍伯庸問梁漱溟的擇妻條件,梁漱溟說:“在年齡上、容貌上、家世上全不計較,但願得一寬和仁厚之人。不過,單是寬仁而缺乏超俗的意趣,似乎亦難與我為偶;所以寬仁超俗而有魄力者,是我所求。這自然不容易得,如果有天資大略近乎這樣的,就是不識字亦沒關係。”

黃靖賢小梁漱溟一歲,長相一般,為人也缺乏熱情,還不聰慧。由於出身名門,從小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因此對家務更是一竅不通。對於這位姑娘,梁漱溟也並不特別在意,但他不想讓伍庸伯為難,有負朋友的一番美意,還是娶了她。

訂婚之後,兩人便於1921年11月成了親。成婚之夜,梁漱溟與黃靖賢談及上面說的寬厚、超俗、魄力三點。“她不曉得魄力一詞,問此二字怎樣寫。”由於文化差異,梁漱溟與黃靖賢兩人感情平淡,精神上很少交流。梁漱溟一開始對黃靖賢並不十分滿意,說她雖沒有讀過書,但識得字。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幾年的磨合,二人越往後越生出愛意來了,屬於那種典型的“先結婚後戀愛”。

正如梁漱溟後來回憶時說:“靖賢的為人,在我心目中所認識的,似乎可用‘剛爽’兩字來說她。”而黃靖賢的勤儉持家、正直忠信,也讓梁漱溟不用為掙錢養家而受約束,從來可以進退自如地專心於自己的社會活動。

尤其在黃靖賢去世前4年間,夫妻感情彌篤。梁漱溟在得二子後,還想要個女兒,因此黃靖賢在兩度小產後再次妊娠,終因“胎盤前置”的難產,於1935年8月20日在山東鄒平去世,年僅42歲。梁漱溟痛苦不已。

梁漱溟在《悼亡室黃靖賢夫人》中是這樣充滿深情回憶這段生活的,“我自得靖賢,又生了兩個孩子,所謂人倫室家之樂,家人父子之親,頗認識這味道。”“現在靖賢一死,家像是破了,驟失所親愛相依的人,嗚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為了哀悼亡妻,梁漱溟還寫了一首白話詩,以示紀念:“我和她結婚十多年,我不認識她,她也不認識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時間思索,多一些時間工作。現在她死了,死了也好,處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社會,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時間思索,更多一些時間工作。”平淡之中滲透著一種深深的情意。

無奈中續娶卻情投意合

“中年喪偶大不幸”,自此梁漱溟決定以後不再續娶。他信守諾言一個人過了差不多十年時間。在這十年間,梁漱溟確實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充分利用亡妻留給他的機會和時間,忙於思考,忙於國事。十年過去,兩個孩子漸漸長大:長子1925年出生,此時18歲;次子1928年出生,此時亦15歲;而梁漱溟本人亦年過半百,開始需要有人來照應生活。

無奈中到了1943年,梁漱溟自己也沒有料到會續絃。如果說,他的第一次婚姻平平淡淡,那麼,這一次則是沸沸揚揚。

抗戰開始後,許多文藝家和學界名流齊聚桂林,梁漱溟也歸返故里。1943年夏,年屆半百的梁漱溟偶然結識了在桂林當教員的“老姑娘”陳淑芬。

陳淑芬本名陳樹棻,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一直沒有婚配,47歲,比梁漱溟稍年輕。

陳淑芬長得較漂亮,也會打扮,雖年近半百,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十餘歲。有才有貌的陳淑芬一心想嫁給哲學家。兩人一見鍾情,你來我往,形影相隨。不久,他倆的愛情竟然成了一則聞名廣西的新聞。桂林的報紙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大量地報道他倆頗具浪漫色彩的戀情。

1944年1月,梁漱溟和陳淑芬熱戀半年後,終於瓜熟蒂落,在友人的家裡舉行了傳統的婚禮。婚禮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主持,當時在桂林的文藝界和學術界名流100多人參加了婚禮。著名劇作家田漢,還為此寫了一首幽默長詩。

來賓發言完畢,大家紛紛要梁漱溟報告戀愛經過,梁漱溟無法推脫。他說:“我聽說現在談戀愛要花很多錢,上館子、看電影、聽戲,給女友買東西等等,我卻囊中羞澀,不好意思談及此事。但我的確給她寫過信,邀約她在天氣晴朗時一起去經山村的河邊散步。可是約定的那天,天公偏偏不作美,恰逢陰天小雨。她是否會應約前來呢?我猶豫了一會,拿著把傘就出門了,半路上,我很高興地遇見了她。於是,便打開雨傘和她一起到河邊去散步。這是我一生中最有趣的一次散步,是在雨中。後來,雨大了,我們便到路邊的小亭子裡坐了一會……”

梁漱溟在講這段戀愛經歷時,羞得陳淑芬頭也不敢抬。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段戀情在梁漱溟心中是多麼的甜蜜。梁漱溟報告了與陳淑芬女士的戀愛經過之後,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抒情小調”。他的嗓子雖不怎麼好,唱得也不很標準,來賓卻一再為他鼓掌。唱完了歌,梁漱溟突然向來賓高聲宣佈:“我們現在可以走了!”話音一落,他牽著陳淑芬的手邁出了宴會廳。據說,梁漱溟、陳淑芬的婚禮,是20世紀40年代桂林文化界最有影響的一件盛事。

厄運中是妻子堅守陪伴

梁漱溟與陳淑芬的婚禮雖然舉行得十分熱鬧,婚後卻不是那麼幸福。梁漱溟是個社會責任感很強、做事頗為認真的人。他一旦投身事業和工作,很少顧及家庭。正像他在《寄寬恕兩兒書》中所說:“我不謀溫飽,不謀家室”。

梁漱溟太鍾情於事業,必然會冷落陳淑芬。對此,陳淑芬想法頗多。此外,家中事情都落在陳淑芬身上,使她感到很吃力。加之陳淑芬的脾氣大,一遇不順的事就愛發火,而且很難說通。這使梁漱溟最為反感,也很難忍受。因而,兩人時常為一些瑣事發生摩擦。

儘管梁漱溟對後來這次婚姻不太滿意,他還是很感激陳淑芬,因為她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與他結婚的,陪伴他從中年進入耄耋之年,併為他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因此當陳淑芬1979年9月去世時,年已86歲的梁漱溟為她誦經守靈。(徐廷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