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民以食為天,很多文人也是美食家,在他們的文學作品裡不乏對美食的描繪和渲染。四大名著除了《三國演義》裡面對食物描寫涉及非常少之外,其他都有很多關於美食的記述,尤其是《金瓶梅》和《紅樓夢》,從這個角度來看,簡直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美味食譜。

但是文以載道,一葉落而天下秋,僅僅從美食描寫似乎也可窺見該書風格的不同之處。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金瓶梅》: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燒豬頭”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該書圍繞著西門慶的一生及其家庭從發跡到敗落的興衰史,輻射了市井社會和官場社會的一個時代的廣闊圖景。

西門慶是一個破落的地主,生藥鋪老闆,屬於富甲一方的人物。《金瓶梅》裡的美食比比皆是,釀螃蟹、燒鴨子、水晶鵝,燉鴿雛等等,但最經常端上西門家餐桌的則是豬肉,最出彩的則是宋惠蓮用一根柴禾燒的豬頭:

宋蕙蓮於是起身走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著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豬頭燒得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將大冰盤盛了,連姜蒜碟兒,教小廝兒用方盒拿到前邊李瓶兒房裡,旋打開金華酒篩來。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想象著幾個曼妙美女吃著豬頭肉喝酒的樣子,少了風雅,添了濃濃的煙火氣。《金瓶梅》寫的不是貴族,而是富戶,他們的富足和庸俗就這樣直接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水滸傳》:“切二斤熟牛肉”,充滿了豪俠氣度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水滸傳》裡有十餘處吃牛肉的描寫,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青州桃花山桃花莊劉太公接待魯智深等等。下面一段是武松打虎前在酒店裡喝酒吃肉的描寫:

武松入到裡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只見店主 人把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 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裡面切出二斤熟牛肉, 做一大盤子。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水滸傳》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率領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起義、詔安的故事。水滸英雄都是壯士、豪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他們的生活簡單而豪放。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在過去農業經濟時代,牛是重要的勞動力,是不允許隨意吃牛肉的。北宋初年的《宋刑統》中,有“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的法條。因此牛肉雖然美味,但是很稀少,這在《水滸傳》裡也有反映:例如魯智深醉鬧五臺山,跑到一個酒館裡問有什麼肉,莊家說早些有牛肉但都賣完了,魯智深只好吃狗肉了。宋江李逵在潯陽江頭琵琶亭酒館,酒保說,“小人這隻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水滸傳》裡經常寫到水滸英雄吃牛肉也在說明他們的豪俠氣概,不拘禮法束縛的性格。

《紅樓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炸鵪鶉”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紅樓夢》簡直就是一部美食字典,涉及點心、飲品、小食和主食類有三十六種,餚饌有五十八種,不僅包括眾多的貴族家庭日常生活飲食,而且還有一些典雅風致、特殊餚饌的飲食用膳,形成了南北間雜,雅俗共存的五光十色的《紅樓夢》飲食文化。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其中有一味菜品出現了兩次,就是鵪鶉。一次是第46回王熙鳳吩咐炸鵪鶉招待邢夫人。王熙鳳說道:“才我臨來時,舅母那邊送來了兩籠鵪鶉,我吩咐他們炸了,原要趕太太晚飯上送過來的。"還有一次是第五十回賈母便飲了一口,問那個盤子裡是什麼東西。眾人忙捧了過來,回說是糟鶴鶉。賈母道:“這倒罷了,撕一兩點腿子來。”可見鵪鶉是賈府經常食用的菜品之一。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鵪鶉素有“禽中之秀”的美稱,與雞、 鴨、鵝、鴿一起,進入人們的食用圈內,成為“五禽之首”。中國民間早就有“要吃飛禽,鴿子鵪鶉”的說法,鵪鶉具有食用價值還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紅樓夢》裡鵪鶉作為王子騰夫人將鵪鶉作為日常禮物送與賈府,說明鵪鶉的珍貴與美味。

《紅樓夢》裡的飲食處處都流露出精緻的貴族氣息,食物不僅僅美味,而且很珍貴稀有;與《金瓶梅》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燒豬頭到炸鵪鶉,你注意到這些名著裡的美食了嗎?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飯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古典名著裡關於飲食的描寫,也可看出該書不同於其他的風格之處。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