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一直在移動,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擡頭看天上的星星卻還是那個位置呢?

羨慕坐在巷口那對男女


因為肉眼可觀測宇宙主要就是銀河系的恆星和太陽行星,銀河系的恆星都是圍繞銀心在轉,而且在各自的軌道想對位移都是基本不變的,所以你看的沒多大變化,想對位移大的,由於想對距離太遠,在距離和位移上,就顯得不是特別大和快,舉個例子,要是一個物體距離你十米以1000公里的速度通過,你會覺得眨眼就沒了,在距離你10公路的距離,以1000公里的速度通過,比如天上的飛機,你就會覺得不是很快,慢慢通過和跑出你的視野,何況天上星星距離都是以光年計算的距離,而移動速度和距離的比值就不是很大,你就覺得不大動


農機配件


天上的星星無數,每顆星都在動,不動那是不成的。太陽系在動,腳下的地球也在動,你可能不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速度達到了每秒30公里。而我們所認為的星星亙古不變,這是一種錯覺,實際上,根據古籍中記載的星位,諸如北斗七星、獵戶座、小熊座等等,在過往的數千年中都發生了位置變化,更何況數千萬年、數億年呢。以人類短暫的一生去衡量宇宙,那肯定是亙古不變的,實則不然。

站在空曠的空地上,如果一個人離你500米遠,另一個人離你50米遠,離得近的那個人移動一小段距離,你就可以發現,而離你遠的那個人,需要更大的挪動幅度,才可以被你察覺。那些離地球很遠的恆星,它們也在移動,只不過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看似未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距離地球6光年遠的巴納德星,6光年在宇宙中算是比較近的距離了,它是一顆紅矮星,由於距離我們較近,並且在現階段中,它一直在朝著太陽運動,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它的位置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圖所示。

在地球上,憑肉眼可以看到近7000顆恆星,這其中約有十分之九,距離地球都不足1100光年,且大部分都在500光年的範圍之內,由於距離很近,每過一段時間,星星的位置都會發生些許變化,只是以人類短暫的一生來看,好像沒有什麼變化,而將時間尺度拉到1000年以上,你就能發現星星的位置變化了。

那些距離地球數千光年遠的,甚至不在銀河系中的,在很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有變化。而那些遠在數百萬、數千萬甚至是數億光年外的星雲、星系,在我們的夜空中可長達千萬年不發生變化,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距離太遠了。

宇宙始終在不停地運動,北斗七星也會在十萬年之後發生顯著變化,每一個晴朗的夜晚,星空都是不一樣的。


科學船塢


太陽系一直在移動,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抬頭看天上的星星卻還是那個位置呢?

各位經常關注天空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天上的星星過一陣子就會發生變化,而行星的位置則變化的比較快一些!恆星的位置呢,除了春夏秋冬四個變化以外,其他幾乎就不會變化了!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並不是恆星的運動而是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看到的不同季節的星空!

那麼恆星果然是不動的嗎?其實並不是!愛德蒙·哈雷在1718年發現的,當時他沒事幹把天狼星、大角星、畢宿五等這些天體的測量數據和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克斯在早期留下的星圖數據對比時發現位置差異最大的甚至超過0.5度!

上圖為巴納德星從1985年到2005年期間的位置變化示意圖!它是全天區自行最快的恆星,速度達到了90公里/秒,這個速度相當於於每年在天球上移動10.3弧杪,這是一個多大的概念呢?大約在人一生中可以移動四分之一度(滿月視直徑的一半),當然巴納德星距離太陽系約6光年,其視角變化速度比較快跟比較近的距離也有關!

上圖是八萬年內太陽系附近恆星的距離變化示意圖,這些恆星都在不斷運動中,只是距離不一樣速度不一樣,我們肉眼看不出來罷了!

上圖是各著名星座的變化圖,因為這些恆星都在自行,因此時間久了它們的位置會逐漸變化,未來將失去原先星座的某些特徵,但最終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當然這些天體的位置變化有自行的因素也有地球跟隨太陽系運動的因素在內的綜合因素影響下的效果!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這問題有意思,但打個比方答一下吧。

比如我在車上睡著了,但車在動,醒了至終點站了。

車在終點站沒動,因為在航母腹中,航母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港中。

港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大洋中,大洋至終點了沒動,因為在地球中,以此類推吧。

一個原子在地球上,永遠發現不了地球在位移,

至於有些騙子說看見了一百億光年外的恆星在位移,那是騙人的。


朝天登


簡單來說,還是觀測的時間不夠久。

實際上不只是太陽系一直在移動,所有的恆星和天體都是在移動的,沒有絕對不動的天體。而且,天體移動的速度都不算慢,至少也是每秒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幾千公里的速度。

之所以我們看那些恆星不動,是因為他們距離我們都太遙遠了,就算是比較近的恆星,距離我們十幾,幾十光年遠的恆星,從我們的角度看來,移動的速度也是相當慢的。沒有個上千年的時間,基本上肉眼是看不出那一點點的變化的。

就像我們看天上的雲,越是高空的雲,看上去移動的越緩慢。其實,高空的風速更要大於低空的,那些高空的雲其實漂移的速度並不比低空雲慢,只是因為距離遠,所以看起來移動的很慢罷了。

我們可以對比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星圖,就可以發現很多星星的位置與現在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只觀測了若干年,基本上是看不出星星的位置變動。

再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一些天文軟件,我們可以把時間向前或向後調整幾千幾萬年,那樣你就可以見到不同的星空了。

這是現在的獵戶座的樣子

這是1萬年後獵戶座的樣子


寒蕭99


先給結論,就算是兩千年前的古人,都可以指出題主的錯誤,天上星星一直在移動是顯而易見的事實,題主恐怕不明白行星與恆星定義的來源吧。

不用依賴望遠鏡,以肉眼觀測,天上的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在以日為單位的觀測中,都可以發現它們在以特定的軌跡運動;對於固定不變的恆星(除行星、流星外的所有星星),古人也發現,只要給跨越足夠長的時間跨度,例如一千幾百年起步,它們也在以固定的軌跡運動。

所以,題主你需要的是明晰星星的概念,以及足夠的耐心。

但要徹底打破這個觀感,我覺得還是要談談地心說以及日心說的事情。

地心說錯了嗎

每一本教科書,講近代科學的起源,常常要拉地心說出來,以地心說被日心說取代為必不可少的標誌性事件。

但是地心說錯在哪裡呢?日心說又在哪裡勝利了?同學們真有注意過嗎。

所有古代的神話傳說,都有地心說的影子;很多聰明的古人,也發現大地並非平面,而是一個球形,人類因此有了渾天的宇宙模型。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精確地構思了宇宙結構:水和土造成的地球位於正中,包裹著空氣,然後依次是月球、太陽、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和眾恆星,這些永恆的火。

公園2世紀,托勒密系統化了古典理論,提出歐洲地心說: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幾層天空包裹在外,依次是鑲嵌著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再外圍還有一個恆星天。

托勒密的地心說,完美適應了當時所有的觀測事實,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日食和月食,在高精度天文望遠鏡沒有出現的年代中,也就是19世紀之前都沒有致命的誤差。

日心說呢?日心說把運動的參考系調整為以太陽為中心,在觀測數值上得到簡化的只有行星的軌跡,恆星的運動還真沒有多少差別;但大家請記住,畢竟運動狀態與參考系關係密切,我們沒有理由說以太陽為基準就比以地球為基準更加正確。

地心說死在這裡

地心說對於普通吃瓜群眾簡直太友好啦,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天體以永恆的秩序沿著不同的正圓軌道層層嵌套,這簡單粗暴而又透露出完美深邃!地心說很快被基督教神學接受,並且由教權親自維護,演化成了一套嚴肅的教條,以教義的形式加以鞏固為真理般的存在。

所以作為一套教條,世間真理般的存在,地心說當然不肯接受新的觀測事實——這才是它死去的原因!

地心說不能承認其它行星有衛星,否則就會破壞了上帝七日造萬物的對應關係;更不能承認太陽上有黑子或耀斑,否則神的象徵將出現不允許有的缺陷!

但隨著新的觀測事實的出現,特別是天文望遠鏡的發明和進步,地心說自己把自己放到了人類科學的對立面,成了科學前進必須打倒的敵人。

頭上的星星在動嗎

科學的發展,其實就是打破教條和真理的過程,頭上的星星有沒有在動,不是以我們肉眼觀察一天或者一年為標準的,而是一個貫穿人類文明的時間為跨度進行。


科學之所以稱之為科學,就在於它必須可以證偽!而不是宣稱自己是不可打破的真理,當真理出現在科學界時,就是我們提高警惕的時候了。

當然,科學的證偽,是基於海量的觀測數據,以及可重複的證偽實驗為前提,只有一個“我以為”、“據說”、“應該是”開頭的理論,那只是純粹扯淡,和科學毫無關係。

結語

如果,地心說沒有被教會綁架,成為一個必須被打倒的學說,而是被一群科學家堅持,誠懇地接受事實檢驗,那麼這樣發展構造出的一個符合一切觀測事實的現代地心說,再以此為基礎,推導出另一個版本相對論,那也相當的有趣吧。

以這個為基礎理論,解釋題主的問題,會不會別有一番情趣呢?


貓先生內涵科普


遠,就算移動了你也看不出來


LC88844596


首先其實行星位置一直都在變化,下圖為巴納星從1985年到2005年期間的位置變化圖,它是全天區自行最快的恆星,速度達到了90/秒,這個速度相當於每年在天球上移動10.3弧秒,在人的一生中可以相當於走四分之一度(滿月直徑的一半)。巴納星距離太陽系6光年。其視角化速度比較跟距離的遠近有關。距離越遠,速度越慢,我們的肉眼無法發現罷了!




上圖是著名星圖的變化圖,因為這些恆星都在移動,因此時間久了他們的位置上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科學史話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但卻逃不出如來佛祖的手心。


最熟悉的陌生人56313


金木水火土星,每天的位置都不同。恆星也在動,恆星的動,肉眼觀察,得兩三千年前後對比才能有明顯的變化。每年只動1/2000度,誰能看出來?對“恆”字望文生義就不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