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為、愛立信兩座大山,5G首家“掉隊”設備商還能翻身嗎?

wobushinv



談起5G可能大家下意識都是想到的華為和中美貿易戰,其實真正對於5G市場而言,不僅僅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這些廠商這麼簡單,有很多方向值得我們去分析和思考。5G技術從實驗室到商用,其實要涉及到很多環節產業的落地。我個人總結下來基本上是:標準制定-設備製造-建設方案-終端產業-運用服務,這麼5大塊。下面我們就簡單看一看5G市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中國是標準制定與服務設備龍頭

國際通訊聯盟對於5G標準的制定,一般都是以國家或者企業這樣的聯盟為單位,一起協作提出項目,最終大家一起決定使用哪些方案。對於5G而言,前四名分別是:中國移動10項,華為8項,愛立信6項,高通5項。後面是日本NTT、諾基亞、英特爾、三星、中興這些企業。如果說按照國家來排名的話,前三名是:中國21項、美國9項、歐洲14項、日韓6項。所以中國毫無疑問是5G標準制定的老大。但是考慮到美國聯合資本主義同盟,歐美日韓其實都是一家人,人家想聯合起來搞事情也不是不行。

那麼中國5G在國際上最重要的兩家企業,一個是華為,負責設備製造;一個是中國移動,有自己認可的標準和建設經驗。3G時代,中國移動臨危受命搞了一個TD-SCDMA標準,受到了國際認可;4G時代,又搞了一個TD-LTE標準,進一步積累了經驗。再加上中國移動服務9億用戶,美國人口的兩倍,約等於整個歐洲人口,所以對於商用的解決方案也是非常成熟的。自然而然到了5G時代,就已經可以在技術和服務商領先其它運營商做到全球第一。

華為之所以能夠在4G時代慢慢做到全球第一,一方面是技術的成熟,另一方面就是服務的高效,在178個國家和地區都開展了業務,份額漸漸超過了愛立信,成為了全球第一。而美國的企業一直處在相互競爭的狀態,政府也是今天站這家,明天站那家,最後還是諾基亞將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這些企業合併之後成為了世界第三的諾基亞聯盟。

所以說但從設備和服務而言,如今華為第一、愛立信第二、諾基亞第三,至於後面的中興、三星這些企業,5G時代基本上就屬於重在參與了。


美國擁有芯片和終端行業優勢

對於美國而言,一方面是作為資本主義陣營的抱團取暖,另一方面就是在芯片和智能終端上美國還是處於領先的位置。

先說芯片行業,通訊設備需要使用的芯片,華為也是需要向英特爾購買的;儲存芯片三星也是最強的;手機芯片更復雜,集成了CPU\\GPU\\NPU三塊,雖然華為自己有麒麟芯片,但是相比起高通和蘋果A系列芯片還是有差距;對於芯片製造就更加現實了,7nm工藝全球就兩家企業成熟掌握:三星和臺積電,可以理解成在美國的盟友下。所以芯片這一塊,中國企業還是比較吃虧的。

再說終端行業,管你3G4G5G網,用起來才是真的。雖然國產手機近兩年增長強勢,不過三星和蘋果牢牢把控著歐美國家市場(最有消費能力的市場),中國廠商想要進入是很困難的,即使更大的市場在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這些發展中國家,但是我不認為這些國家對於5G會有多感興趣,連基礎建設都還沒完成。所以5G很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雖然中國企業份額最大,但是掙到的錢沒有歐美企業多。相當難受。


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全球第二,這是美國自己公認的(IBM創始人的講話)。所以在應用層面來看,中國對於5G技術的使用還會加大到互聯網創業中去,比如說4G時代的創業大潮,中國誕生了打車、外賣、短視頻、直播、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這樣的產業,回到5年前我們都不敢想象會有今天這樣的場景。可以說中國是將4G技術運用到互聯網產業最成熟的國家,未來5G時代肯定也會出現更多有意思的互利網服務。但是美國而言更加註重物聯網的運用,智能硬件美國更加成熟,包括智能家居、電動汽車、ARVR設備等等。

所以說題主講說:有華為和愛立信兩座大山,其它的設備廠商還有機會嗎?當然有機會,美日韓市場肯定是愛立信和諾基亞的,歐洲市場華為能夠分到一杯羹,中國市場華為和中興有政府的支持,其它發展中國家就要看政府做出的戰略佈局和支持了。


PM宋先生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5G全球建設還剛剛拉開帷幕,也沒有哪家大的企業掉隊了,基本上還是原來的通信業的格局。

就5GNR的專利而言,還是中、歐、美、韓四強爭霸的態勢。

現在5G其實有兩個組織在制定相關的標準,就3GPP這塊還是傳統的四強爭霸賽,以傳統的通信業的大致的勢力劃分,韓國比較親美,而日本比較親歐,基本上3GPP裡是中、歐、美三足鼎立的格局。

另外一個組織是IEEE,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也在制定相關的5G標準。

2G時代,最強的是歐洲的GSM,美國的CDMA在2G時代根本不是GSM的對手。

在3G時代,歐洲其實開始的時候也是最強大的,中國聯美抗歐,使得3G標準變成了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國際標準。

雖然3G核心專利是CDMA,但是WCDMA依然以最成熟的3G網絡而席捲全球。這時候美國的IEEE站出來了,推出了自己的Wimax來爭奪話語權,不過這個制式在中歐聯合抵制下,另外它本身也有一些問題,最終還是夭折了。

4G時代,歐洲拼命的拉攏中國,LTE聯盟的兩大分支是FDD-LTE和TD-LTE,最終高通的UMB也夭折了。雖然4G標準裡還有一個IEEE的IEEE 802.16m,但是就整體來看,4G是屬於中、歐分立的年代。

不過,高通畢竟在3G之中掌握著核心專利,也有比較豐厚的利潤,所以也收購了一批小公司,掌握了一些LTE的非核心,但是屬於標準必要專利。並且在4G裡的物聯網相關的NB-IOT和eMTC之中掌握了不少的專利,NB-IOT之中另外一個重要的專利擁有著是我國的華為,而eMTC之中另外一個重要的專利所有者是愛立信。

5G的設備商這塊,是中國的中興、華為,歐洲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天下。

全球的通信業製造業的座次排位,是中國的華為第一,愛立信和諾基亞爭奪第二名,中興排名第四的格局,在5G領域也是基本如此。不過5G時代有了兩個變數,那就是三星重新的回到了國際通信業市場,在5G裡雖然三星只有無線接入網部分,但是可以靠和思科搭夥,思科提供核心網和承載網,倒是也可以組成5G網絡;另外一個變數就是大唐和烽火合併後成立的中國信科,也具備了提供5G組網設備的能力,不過基本也就是在國內吧,海外市場可能很難打入了。

現在看來,在全球的5G部署上,華為、諾基亞、愛立信都斬獲了不少的合同,而中興從解禁之後也迅速的恢復,也開始在海外攻城略地。除了三星趁亂的拿下了一部分中國企業打不進去的親美市場之外,也基本上全球的通信業格局沒有什麼變化。暫時也沒有看到哪家通信製造業巨頭掉隊。

中國的5G商用牌照發放,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將開始5G主設備的集採。

中國運營商的主設備集採將以國內廠家的設備為主,外加上傳統的在國內有份額的歐洲通信業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不過就目前公佈的合同,以及試點城市的分佈來看,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整體份額排位將是華為第一(50%左右)、中興第二(20%左右)、愛立信第三(15%左右)、諾基亞第四(10%左右),剩下的可能是信科的。整體來看,中國運營商的市場國內的份額從3G之後,國內設備商的設備採購是在逐年上升的。

5G裡還有一些微基站部分,這個廠家就比較多了,這部分就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

總而言之,現在就全球市場來看,基本上格局還是4G時代的格局,也沒有哪家通信業企業掉隊了,真不知道你說的掉隊的5G設備商是哪家?要不你說來聽聽?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掉隊了就給錢就好了,交學費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