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醫藥吹牛皮“閃腰”海印股份屢教不改?違規者的收手時刻

導 讀


外掛,是指玩家在遊戲中使用的作弊程序。


在資本遊戲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外掛”往往從違規信披入手。


例如博瑞醫藥、海印股份的忽悠式信披,讓不少投資者淪為“韭菜”。新證券法落地後,類似這樣的攪局者,還有多少好日子?


維繫公平與秩序,是法律的應有之義。


3月1日施行的新證券法,亦不例外。


博瑞醫藥吹牛皮“閃腰”海印股份屢教不改?違規者的收手時刻


打開門、嚴管理


事實上,這並非證券法的首次修訂。


自1998年證券法正式通過,22年中共經歷過3次修正和1次修訂。但修改幅度最大的,還是這一次。


據瞭解,此次修訂從從註冊制改革、違法成本、投資者保護、信息披露、交易行為等方面修改完善,並增加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專章。


在銠財看來,證券法大幅“升級”,本質是為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從作用看,也為資本市場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


儘管修改名目繁多,但梳理後可將修改方針歸納為:“打開門、嚴管理”。


所謂“打開門”,即全面推行證券發行註冊制的相關內容。


證監會法律部主任程合紅表示:“此次證券法修改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註冊制。”


川財證券在研報中也指出,新《證券法》規定,要以全面推行註冊製為證券發行的基本定位,不再規定核准制,取消發審委,並對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大幅簡化。相比於此前,註冊制的全面推行,能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並通過加強供給,改善當前資本市場的定價機制,引導市場資金“價值投資”。


不僅如此,註冊制下,企業上市條件也有所精簡,將核准制下發行股票應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改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放寬盈利標準,可有效促使持續經營能力的企業上市,方便更多高新企業借力資本得到發展,這也促進了我國新經濟的轉型升級。


不過,降低“門檻”雖增添市場活力,但也容易導致市場魚龍混雜。


如何解決?


所謂“亂世用重典”。面對複雜形勢,必須依靠嚴格管理,才能使市場健康發展。


這亦是本次新證券法的智慧之處。


證監會表示,新證券法大幅提高對證券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如對於欺詐發行行為,從原來最高可處募集資金百分之五的罰款,提高至募集資金的一倍;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從原來最高可處以六十萬元罰款,提高至一千萬元;對於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虛假陳述行為,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虛假陳述的,規定最高可處以一千萬元罰款等。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較大幅度提高行政罰款額度,對違法能起到相當程度上的警戒作用。未來期待刑法等相關制度安排做配套的完善,從而整體提高資本市場的法制化水平,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改革提供堅實保障。


以此來看,“打開門、嚴管理”看似兩條策略,目的卻殊途同歸,即最大範圍保護投資者。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存在不少亂象。由於上市公司的種種違規行為,投資者頻被收割,怨氣不小。


需要明確的是,新證券法的實施,並非是幫助投資者反“將”上市公司,而是通過頂層的制度設計,提高整個資本市場的透明度,維護公平交易的秩序,一改過去單方面圈錢的舊貌。


換言之,投資者也要加強風險意識和投資專業度,拋棄逐概念、蹭熱點、盲目跟風的短利意識,迴歸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軌道上。


基於此,透明信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眾所周知,信披,不僅是註冊制公認的“靈魂”所在,也是證券市場嚴格管理的“第一把鎖”。


梳理近期上市公司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案例,違規信披危險性不言而喻。


牛皮“閃腰” 要吞多大苦果?


3月1日,上交所發佈兩則公告:博瑞醫藥在近期關於開發出並投產瑞德西韋藥物的信披中存在違規或不實信披。同時,對董秘王徵野予以通報批評。對於上述紀律處分,上交所將通報中國證監會,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博瑞醫藥吹牛皮“閃腰”海印股份屢教不改?違規者的收手時刻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新冠肺炎說起。


1月底,瑞德西韋,在美被證對新冠病情有顯著緩解作用。自此,這款神藥便脫離了單純的藥品屬性,變成資本寵兒。“蹭熱度”者並不鮮見。博瑞醫藥的身影最為活躍。


2月12日,博瑞醫藥發佈公告,公司成功開發出“抗新冠病毒”熱門藥物瑞德西韋(尚在臨床試驗階段,療效尚未確定)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


彼時,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向媒體表示,公司研發生產的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可批量生產。


受此影響,當日,公司股價一字漲停。


當晚,博瑞醫藥在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瑞德西韋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是否有效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預計該產品不會對公司2020年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這並沒澆滅眾多投資者的熱情。


截止2月14日,公司股價累計上漲接近7成,市值也從178億元飆升到282億。


稀缺就是價值。


一定意義上說,作為具有潛力的抗疫特效藥,瑞德西韋若能被博瑞醫藥量產,股價飆升也算合理。


問題在於,這是否真實、有無誤導。


首先,瑞德西韋目前還尚未在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證實。另一方面,瑞德西韋是在研藥物,沒有針新冠肺炎的數據。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表示,瑞德西韋原本是抗埃博拉病毒,但作用並未顯現出明顯的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博瑞醫藥是如何在十餘天內就仿製成功,緊接著第一批試劑就可出廠的呢?


顯然,這不符合常理。


於是,便出現了前文中上交所對博瑞醫藥通報批評。


博瑞醫藥吹牛皮“閃腰”海印股份屢教不改?違規者的收手時刻


上交所公告指出:經核實,博瑞醫藥公告中所稱“批量生產”實際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該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不具備進行藥物商業化批量生產的應有資質。博瑞醫藥在相關信息披露中,就相關藥物研發生產面臨的臨床實驗結果、監管審批、專利授權等重大不確定性進行了風險提示;但未能明確區分相關藥品試驗性生產與商業化生產,所披露的“批量生產”實際屬於藥物研發階段,而非已完成審批並開始正式生產銷售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信息披露不清晰、不準確。


上交所同時指出,王徵野作為公司信息披露的具體負責人,對公司信息披露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其對公開媒體的相關表述不清晰、不準確。


上交所公開“打臉”後,博瑞醫藥股價也開啟暴跌模式。3月2日,博瑞醫藥股價下跌14.67%。


“牛皮”太大,讓博瑞醫藥閃了腰。後續還有什麼苦果,也是一大看點。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律師表示:根據監管關注內容,博瑞醫藥涉嫌證券虛假陳述,受損投資者可提前辦理索賠預登記。一旦中國證監會認定其信息披露,將代投資者向上海金融法院索賠。


根據證券市場虛假陳述司法解釋規定,上市公司因虛假陳述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權益受損的投資者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索賠範圍包括:投資差額損失、佣金、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等。


這預示著,博瑞醫藥有望成為新證券法下,第一個被嚴懲的上市公司。


這顯然是個不小的苦果,原來處罰在30萬以上60萬以下,如今大幅提升至1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金也有倍數式增長。同時,針對對欺詐發行的發行人,同樣大幅提升違法違規的成本,對尚未發行證券的罰款,也大幅提升至200萬以上2000萬以下,處罰力度大幅提升。


回購食言 屢教不改?


博瑞醫藥,並不孤單。同樣處於風口浪尖的,還有海印股份。


3月3日廣東證監局披露對對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邵建明、邵建佳、吳珈樂出具警示函。


經查,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印股份或公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2019年1月29日,海印股份公告稱: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於25000萬元(含),不超50000萬元(含),回購股份期限為董事會審議通過本次回購股份事項之日起不超12個月。


2020年2月5日,海印股份公告稱,截至回購期限屆滿日(2020年1月27日),公司累計回購股份1175萬股,成交金額2899.78萬元,實際回購金未達回購計劃金額下限。


顯然,這種放鴿子回購,讓不少投資者利益受損,公然摩擦監管紅線。


相比偶爾偷換概念、“蹭熱度”登上熱搜的博瑞醫藥,海印股份的頻頻違規,頗有屢教不改之嫌。


2019年12月2日,海印股份發佈公告:收到關於對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管函。


博瑞醫藥吹牛皮“閃腰”海印股份屢教不改?違規者的收手時刻


2018年11月24日,海印股份發佈公告,披露全資子公司廣州海印國際商品展貿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印商貿城”)與廣州市國正物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正物業”)簽訂《物業租賃合同》,約定將其所持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海印新都薈10棟商墅物業出租給國正物業,租金總額為4.29億元。後因雙方產生糾紛等原因,海印商貿城於2019年9月9日退還國正物業已交付的保證金,雙方解除租賃關係。但海印股份未及時披露上述《物業租賃合同》的解除情況,不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十二條等規定。


海印股份董事長邵建明、總裁邵建佳、董事會秘書吳珈樂未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廣東證監局決定對海印股份及邵建明、邵建佳、吳珈樂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2019年6月24日晚間,海印股份公告表示,收到證監會廣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海印股份存在以下7項違法違規問題:對許啟太及其研究團隊擁有相關專利技術的披露不準確;對今珠多糖注射液屬於疫苗的披露不準確;對今珠多糖注射液預防有效率的披露缺乏相關依據等問題。廣東證監局對其出具警示函。


種種違規之舉,說明海印股份可謂信披違規的“常客”。如此違規底氣、勇氣,從何而來值得思考。


從監管層的處罰信息看,其董事長邵建明、總裁邵建佳、董事會秘書吳珈樂頻頻出現。掌舵者擔當違規先鋒,企業表現又會如何?


問題在於,類似邵建明、邵建佳這樣的問題董高監,在往期股市中不乏其人。


值得一提的是,新證券法,也加大了董高監的違規處罰力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翔指出:進一步擴大了範圍,除了不能從事證券業務,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外還增加了規定,一定期限直至終身不得在證券交易所、不得在國務院批准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也就是新三板進行證券交易。不但不能當上市公司的高管,不但不能從事證券業務,也不能進行證券交易,這實際上對違法行為人也是一個很嚴厲的處罰。


收手時刻


以此來看,一些迷戀粗放打法的大佬,也到了收手時刻。


大潮起落、日月穿梭。“藏雷”公司勢弱,自然凸顯價值者的光輝。


專家表示,隨著信披不斷完善,市場透明度不斷加強,良幣驅逐劣幣,快速“圈錢”的行為必將被消滅,投資風向也將由“短線炒作”昇華至“長期價值投資”。那些真正擁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將因此受益。


例如恆瑞醫藥,作為醫藥板塊龍頭股,2007-2014年股價累計漲幅5.5倍,盈利能力提升接近7倍。


2014-2108年,其股價累計漲幅2.8倍,實際扣非淨利潤的累計漲幅為2.1倍。


2019年的股價累計漲幅為倍,截止Q3的實際扣非淨利潤增速為27.25%。


綜合來看,恆瑞醫療2007-2019年的12年來,實際扣非淨利潤的累計漲幅24倍,長期投資價值十分強勁。


類似的個股還有海天味業。其銷售淨利率從2012年的17.08%逐年提高到2019一季度年的26.91%。


據數據統計,2015年-2019年,海天味業的股票年度表現,分別是2015年上漲73.24%、2016年下跌16.81%、2017年上漲93.77%、2018年上漲30.50%、2019年上漲63.49%。換言之,早期投資者已獲利數倍。


這告訴更多的投資者: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勝過一切內部消息。與上市公司而言,相比各種蹭熱點、概念包裝、美化報表甚至財務作假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長性、穩健度才是留住市場、凸顯價值的基石。


資本市場,是典型的信心市場。新證券法加強信披監管,即是蛇打七寸,抓住了信心根本。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或是市場的最大看點。


不過,巨大利益的誘惑,往往會矇蔽一些人事的心智。即使處罰力度提高、監管牢籠扎嚴,也或有火中取栗、自作聰明者。


顯然,獵手與狐狸的故事仍將持續上演。


大戲開幕,不乏看點。箇中表現,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