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滅絕記

美洲文明的形成時間是很早的。第一次農業革命時期,中南美洲的的印第安人就開始種植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其中的玉米、馬鈴薯以及後來的番薯都是農業作物中的高產種類,也就是單位土地面積能產出的糧食更多。清朝中後期的人口爆炸也與這些高產作物的推廣有很大關係。

之後,公元前1500年,美洲最早的文明——“瑪雅文明”開始形成。這個文明很有趣,因為此時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大多進入了“青銅時代”,像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中國同期的殷商。而瑪雅文明卻屬於“石器文明”,也就是前文所說的“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儘管該文明屬於石器文明,但是在城市建設、曆法、數學、文字方面,卻絲毫不落後於時代。瑪雅人大規模建築城市宮殿和金字塔的時候,東方的殷商連個像樣的都城都沒有。


印第安人滅絕記

瑪雅文明遺址

印第安人滅絕記

瑪雅金字塔

印第安人滅絕記

瑪雅文字

此外,他們的文字,“瑪雅文字”,也很特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種文字之一,其發展水平與中國的象形文字相當,但是符號的組合遠較漢字複雜。這種複雜之處體現在它既有象形,也有會意,也有形聲,是一種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聲音的聯合體。瑪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個整體概念,又有各自獨特的發音。相信說完這些特徵,讀者朋友們可能也不太會懂。不懂沒關係,其實我也不懂。不僅我不懂,那些專門研究文字的專家也不大懂。事實上,瑪雅文字是少數迄今為止尚未被全部破譯的古代文字之一。所以,不懂並不丟人,由此也可以看出這種文字的複雜性。

繼瑪雅文明之後,阿茲特克人建立的“阿茲特克文明”和南美的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國”,也是文明比較發達的古文明國家。但是,與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相比,他們已經屬於比較落後的文明瞭。


印第安人滅絕記

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帝國最大控制面積

更挫的是,這幾個文明在其巔峰時期的最大控制範圍,也沒超過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的面積,而且還屬於很鬆散的城邦聯盟性質。要知道,北美和南美都有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北美還有與東亞類似的大面積的季風氣候和大河,很容易聚攏人口,發展生產,產生文明,進而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權。退一步說,即使沒能一統,也可能形成歐洲那樣的多個封建君主性質的國家。

然而,這些並沒有發生。當歐洲殖民者第一次踏上這片大陸時,發現印第安人使用的武器是竟然是石器。他們所面對的最可怕的武器是黑曜石刀,相當多的箭頭竟然還是用魚骨製作的(是的,你沒有看錯)。要知道,那時可是16世紀,不論是東西方,火藥都已經開始成為戰爭中的必備武器了,而印第安人的裝備還停留在新石器時代。同時,此時美洲大部分地區的政權還停留在部落聯盟時代,這些部落控制的地盤很小,內部制度也不完善。

那麼,為什麼美洲印第安人在與世無爭、毫無外部干擾的情況下發展了這麼長時間,卻沒有產生金屬文明,沒能產生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呢?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兩方面原因。從客觀方面講,在缺乏外部壓力的環境下,人類是不大願意主動去改變現狀的。人類在制度、科技方面的很多進步,都是由於外部壓力導致的。史前如此,古代也是一樣,之後我會詳細介紹。但是,這終究只是個客觀原因,要知道,青銅器被髮明那會兒,殷商也沒啥外部壓力;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華夏政權也沒有外部干擾。所以,這個客觀原因只佔一部分因素。而從主觀方面看,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美洲的印第安人缺乏大型畜力工具,進而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而這一切,都要從新仙女木事件開始。

馬的馴化是人類生產工具進步史上的重要一環。在交通工具方面,馬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唐代,嶺南的荔枝可以在新鮮的狀態下送到長安,可見馬的的速度之快;在戰爭方面,騎兵在熱兵器時代到來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兵種,蒙古人曾依仗這個兵種橫掃了歐亞大陸。在農業生產中,馬偶爾也可以客串一下,但不是太常見。然而,在北美洲,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為那次撞擊,將北美的野馬徹底滅絕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馬沒有了,還可以馴化牛啊,北美難道連牛也沒有嗎。是的,牛作為畜力來講,農業生產方面是比馬要好一些的。雖然速度不快,但耕地很好用,開個礦拉個石頭啥的也不錯。可是很不幸,北美洲唯一的牛——北美野牛,是這樣一種生物。

“北美野牛,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是一種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它們長有深暗的栗子褐色毛髮,有如同小丘一樣的大肩膀。在種群之內,各自的公牛形成一個集體並保衛族群中的母牛,在6-9月期間是美洲野牛的繁殖期。每頭母牛每年能誕生一頭小牛。同時,這種野牛在北美洲除了人類之外,幾乎沒有天敵。”

事實上,印第安人也沒能對他們的種群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在歐洲人到達之前,北美野牛的數量估計超過3000萬頭,跟北美洲的人類總數差不多。看到了吧,這種動物對於使用骨質、石質武器的印第安人來說,或許能夠捕殺,但是要想圈養、馴化,難度很大。

當然,美洲人民還是馴化了一種家畜的,就是美洲駝,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那麼我告訴大家它的一個俗稱——“草泥馬”。這種新近流行起來的寵物就是美洲駝的一種。而這些美洲駝,也是可以作為畜力的。美洲駝能馱載45~60公斤的貨物,然而在負載過重或力竭時,便躺下嘶叫,噴吐唾沫,腳踢拒不前行。看到了吧,60公斤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一個成年女子的重量。成年男子想騎,不好意思,馱不動,爺不伺候。即便是找幾個輕的男子騎著,可是騎著這東西打仗,想想就很有喜感。這就是西班牙人到達之前美洲人民唯一的騎乘工具,比起世界其他地區的牛、馬、驢,這東西確實有點弱。

印第安人滅絕記

北美野牛與狼並行

印第安人滅絕記

萌萌的美洲駝

缺乏大型畜力,給美洲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限制了生產力的進步。馬、牛等畜力,作為古代農業中重要的生產工具,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缺少這些畜力,就需要大量人工代替畜力,這就大大降低了農業效率。雖然美洲的原產作物(玉米、地瓜、土豆等)都有耐旱、高產的特點,但由於耕作效率低,可養活的人口卻不多。在16世紀西班牙人到達美洲時,整個美洲的人口大約在4000萬左右,生活在北美的印第安人只有2000萬左右。要知道,整個北美的面積大約是同時期明朝核心國土(漢地十八省)面積的5倍左右,而同期的明朝人口已經超過6000萬(保守估計)。

除了農業生產,大型畜力工具在開礦、建築、運河等大型工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墨西哥的銅礦十分豐富,但由於缺乏用於開採和運輸的畜力,直到16世紀,青銅也沒有被大規模採用。不管是生產還是戰爭,石器工具、武器比起金屬製品都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限制了強大中央集權政權的產生。在古代,要維繫足夠大的國土面積,交通是最重要的。進入封建社會後,中國的歷代大一統王朝(典型的有秦、隋)都會興修馳道和運河。原因無他,只有交通便利,才能加強對邊緣地區的控制。然而,在美洲,這些都不適用了。即使你把路修好了,以草泥馬的負荷和速度,交通也不會便利。況且修道、採石這些工程,單靠人力也是很難完成的。所以,這些文明實際控制的國土面積很有限,帝國更是名不副實,最多就是一個大型城邦聯盟。人口更是少的可憐,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時,這個在美洲算是顯赫一時的大帝國全國也只有600萬人,也就是明朝同期一個省的人口數量。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情,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導致了整個美洲的生產力停留在新石器時代。落後就要捱打,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踏上了這片大陸,慘劇就發生了。以下,僅僅是持續幾百年慘劇的一個片段。


“1532年9月,西班牙冒險家皮薩羅帶領著168個亡命之徒(地痞、流氓和在西班牙混不下去的人)和62匹馬,在秘魯海岸登陸。他請求與印加帝國的皇帝談判,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同意了。在會面之前,皮薩羅與部眾商議,要伏擊印加人,是的,你沒有看錯,169個人(包括皮薩羅本人)伏擊大約8萬印加人。他們所仰仗的武器,是一尊火炮,不足二十支火繩槍和不足二十把弩箭。第二天,雙方會面,西班牙隨軍牧師德巴爾維德手捧《聖經》,宣稱“以上帝和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要求皇帝阿塔瓦爾帕皈依基督教。阿塔瓦爾帕把德巴爾維德修士手中的《聖經》要了過去,想看看這個小冊子裡究竟有什麼神秘的力量。印加人當時還不知道怎樣造紙,更談不上印刷書籍,所以皇帝並不知道怎樣把書打開。德巴爾維德修士把手伸過去幫忙,阿塔瓦爾帕感覺受到了蔑視,一拳打在修士的手臂上。隨後,阿塔瓦爾帕把書翻開,發現裡面並無神奇之處,一怒之下把書扔出幾米遠,說:“我們只相信太陽,不相信上帝。” 這一舉動使西班牙人找到了動手的理由。德巴爾維德回到皮薩羅身邊大喊:“出來吧!出來吧!勇士們!向這些拒絕上帝福音的敵人衝過去吧!那個昏君竟敢把《聖經》扔在地上!……向他們衝過去,我會寬恕你們的罪孽!” 與此同時,皮薩羅向坎迪亞發出信號。一時間,喇叭與炮聲齊鳴,西班牙殖民軍叫喊著從兩翼殺出。

注意,這時候西班牙人的武器是十幾只支火繩槍和不足二十把弓弩,其餘人使用馬刀。這時的火繩槍,需要打一槍裝一次藥,且極其費時,基本上是一種一次性武器。而火繩槍在這次戰爭中的主要作用,是當做一種可以製造響聲的工具去嚇唬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印加人。當他們騎著馬衝鋒時,幾千名護衛根本沒有想到西班牙人會突然殺過來。而且他們從未看到過馬這種生物,高速衝鋒的騎兵在他們眼裡就如同天降神兵,他們倉皇而逃,互相踐踏而死。其中一些勇敢些的士兵堅持抵抗,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木棍和魚骨頭槍(是的,你沒看錯)與西班牙人交戰,發現卻無法對西班牙人的簡易鐵質盔甲造成實質性傷害。在西班牙騎兵的衝擊下,印加大軍陷入混亂,彼此踩壓,許多人窒息而死。皮薩羅本人一手拿劍、一手高擎匕首衝進了印第安人群中。他想親自抓住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皮薩羅衝到阿塔瓦爾帕的肩輿旁邊,揮劍斬殺了幾個抬著肩輿的印加領主,但馬上又有幾個人跑過來扛起肩輿。眼見皮薩羅一時難以得手,七八名西班牙騎兵策馬衝過來,撞翻了皇帝的肩輿。印加帝國的皇帝就這樣被活捉。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設法推倒了廣場的一段圍牆逃了出去,幾十名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號聲。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臨收兵,恐怕這8萬印加大軍會全軍覆沒。據統計,卡哈馬卡一戰中被殺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沒有損失一兵一卒。只有皮薩羅本人在保護阿塔華爾帕本時,受了一點輕傷。

更重要的是,他們俘獲了印加帝國不可一世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皇帝身邊的那些高級領主和大臣,被悉數殺死。以國王為要挾,西班牙人讓印加人用黃金堆滿一間長22英尺、寬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間。阿塔瓦爾帕儘管身陷囹圄,他的臣民們仍聽從他從獄中發出的命令。當從帝國各地源源不斷運來的黃金堆滿了西班牙人的寶庫後,西班牙殖民者卻背信棄義地殺死了阿塔瓦爾帕。印加國王掌控所有權力,君主是神的代表。當印加國王成了戰俘後,印地安人的帝國實際上已經瓦解。在阿塔瓦爾帕死前幾個月裡,曾經強大的印加帝國未對169名西班牙殖民者發起過有效的抵抗,這使得皮薩羅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分兵征服印加帝國其他地區,並從巴拿馬調來援軍。直到阿塔瓦爾帕死後,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的戰爭才真正打響,而此時的西班牙殖民軍的實力已大大加強了。皮薩羅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就這樣,皮薩羅指揮這168人征服這個人口約為600萬的帝國。”


以上,就是《鋼鐵、槍炮與病菌》中描寫的征服印加帝國之戰。怎麼說呢,上高中的時候,當我知道大名鼎鼎的“八國聯軍”只有兩萬人,就把慈禧趕到了西安,感覺很不可思議,感嘆清政府的無能。可是當我讀了這段後,就釋然了。畢竟,大清國面對的是工業革命後的近代化國家,而且一下子就是八個國家,而且有整整兩萬人,與這件事情相比,也算是雖敗猶榮了。

皮薩羅的這次征服只是印第安人持續400多年的悲慘史中的一幕,在歐洲人到達後,北美的原住民(絕大部分是印第安人)遭遇到了滅頂之災。雖然他們的學習能力還算很強,到17世紀60年代時,馬薩諸塞的印第安人已能夠生產彈藥和修理滑膛槍了,智利南部的遊牧部落馬普徹則採用馬和矛,成功地阻擋住裝備精良的西班牙軍隊達幾十年。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他們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中央集權,也沒有形成一個面積足夠大的國家,也沒有足夠充足的人口,而只是一個個分散的部落,像是一盤散沙。歐洲人很容易用武器和馬匹這種小恩小惠來離間不同的部落,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他們同族的殺戮甚至要高於白人的殺戮。

當然,現在也有種看法,認為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是疾病天花導致的。因為美洲大陸長期與外界隔絕,印第安人的體內沒有天花等傳播性極強的疾病的抗體。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以下兩圖是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混血兒父系和母系基因組成,通過此圖可以看出,這些混血兒的構成是9成歐洲裔男性+7成印第安女性。也就是說,現在的這些混血兒,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印第安女性與歐洲殖民者結合併產生的後代。按照比例來看,至少在當年的拉美地區,有相當數量的印第安女性存活了下來,並且與歐洲殖民者進行了長期的接觸,發生了基因交流。如果按照疾病論的說法,這種現象是無法解釋的。總不能當年因病致死的全部是印第安男性,只剩下印第安女性與歐洲殖民者配對,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疾病或許造成了一定的人口死亡,但導致大批印第安男性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殖民者的屠殺。

下圖為來自23andme的大樣本墨西哥人Y-dna(父系)和mt-dna(母系)


印第安人滅絕記

印第安人滅絕記


以上所有一切的最終結果就是整個美洲的歐洲化。現在的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已經幾近滅絕,北美基本上是歐洲裔和非洲裔的天下,而拉丁美洲的母系還有大量的印第安血統,父系則基本都是歐洲血統。一個族群正在趨向滅絕,附帶著還有產生一個持續影響世界百餘年的龐然大物——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