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件看為什麼遊戲手機難以普及?

近年來,電子競技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都得到了蓬勃發展,且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使得遊戲成為現代人消磨時光、緩解壓力的首選,更有現象級手遊的誕生,遊戲市場空前繁盛,然而遊戲手機依然難以成為電子競技的主流。

硬件加上撕裂的生態,現行的遊戲手機總會有各種的“硬傷”。近幾年手機在硬件性能上的進展是用戶能夠實實在在體會到的,始終是無法觸及到用戶在遊戲體驗上的真正痛點。

從硬件看為什麼遊戲手機難以普及?

屏幕太小,第一表現就是眼睛容易疲勞,視覺特效、細節無法展示。要不為什麼用手機玩遊戲都想著提高亮度,屏小細節看不清。所以屏小,再美的畫面也表現不出來。

電池太小,一臺手機不玩遊戲續航x個小時 ,玩遊戲變成3個小時。想想一下,要麼出門別太遠,要麼還得揹著個充電寶伺候,或者看到充電口跟口渴了2天一樣瘋狂撲上去佔領,想想都心疼。

散熱效率太低,就那麼巴掌大的東西,散熱設計再鬼斧神工,也難逃燙手設計,都說45℃是極限,但是大夏天你抱著一個40℃的小鐵塊試試,你要是能安心吃雞,那你應該練過鐵砂掌。

從硬件看為什麼遊戲手機難以普及?

就算是遊戲手機有如此多的“硬傷”,但手機企業為了開拓遊戲手機這一細分市場,還是絞盡腦汁挖掘手機的差異化特色和培養需求。

例如優化就是是一張遊戲手機企業常用的主打牌。尤其是針對眾多熱門遊戲進行專項優化,在系統層面設計遊戲加速和遊戲模式免打擾等功能,配合大容量電池保證手機在遊戲狀態下的續航能力,加上定位2000元左右的感人定價,都是能夠吸引一部分玩家為之付費的理由。

軟件上的優化對於遊戲的改善也同樣無法出彩。原因很簡單,迭代式的遊戲開發流程與系統更新服務可以不斷改善遊戲體驗,畫面卡頓可以通過性能管理優化、畫面效果也能通過補丁包或者DLC的方式強化。而遊戲免打擾和加速功能在現實應用中需求相對靈活,更多是作為遊戲體驗的加分項。

從硬件看為什麼遊戲手機難以普及?

可以說國內遊戲手機廠商噱頭很多,營銷不少,但是不論廠商採用哪種設計,始終是無法觸及到用戶在遊戲體驗上的真正痛點。因為若要真正稱得上是遊戲手機,需要具備類似遊戲主機專屬系統、物理按鍵操作反饋、甚至是獨佔遊戲內容,只有具備這些因素,才能帶給用戶最純粹的遊戲體驗。

實際上,要激活遊戲手機市場,需要在操作系統、硬件終端和遊戲陣容三方都很強悍的手機巨頭推動實現,並且手機摺疊屏、散熱、電池上出現成熟解決方案,不然用手機玩遊戲始終難以成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