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極其動盪的時代,不僅親身經歷了“靖康之變”,從北方的老家山東逃難流落到了杭州。而且,還在逃難的過程中,失去了丈夫趙明誠,就連她視若珍寶的書籍文物,也大都失落了。真可謂是國破家亡!

可是很奇怪,凡是經歷過北宋到南宋戰亂鉅變的詞人,都或多或少寫下了一些充滿憂國憂民的詞作,激昂慷慨。例如陸游、辛棄疾、張孝祥、謝枋得……然而,在李清照的詞裡邊,幾乎沒有一句是正面寫到戰亂的,連一句憂國憂民的句子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作為女性詞人,李清照真的只關注個人情愛嗎?

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當然不是。李清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他的觀念裡,詞就是歌詞之詞,是歌筵酒席之間給那些歌歧、酒女唱的歌詞。“悲歌慷慨”是詩裡邊才能寫的。李清照在其所惹《詞論》中說“詞別是一家”,是另外一種作風,跟詩是不一樣的。像蘇東坡的詞,不過是“句讀不算之詩爾”,是長短句的詩,不是詞,詞不能這樣寫。

所以,李清照雖親身經歷變亂流離、國破家亡,但在詞裡邊她從來沒有正面提過一句,這是她的觀念。她認為這些東西是不能寫到詞裡面的。那是不是說,她就有沒有戰亂流離的悲哀?當然不是。她只是不正面寫戰亂,寫憂國憂民,而是從側面寫。例如這首《南歌子》平淡無奇,卻痛徹心扉!

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詞作上片寫景。“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秋天時,天上的銀河調角了,星河的方位也就不一樣了。天上的星河轉位,氣候就冷了,所以“人間簾幕垂”,人間就垂下很厚的簾幕。“天上、人間”對句,有“天人遠隔”之意,語調沉重,悲痛難訴,字面上雖似平靜無波,內中則暗流洶湧。

“涼生枕簟淚痕滋。”秋天很冷了,所以我睡在席子上覺得很冷。孤獨讓我徹夜難眠,寒涼生枕,令我忍不住流下淚來。“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一個人在深夜,輾轉難眠,就會覺得黑夜怎麼這麼漫長?天怎麼還不亮呢?“夜何其”看似語氣平淡,實則已經悲痛到難以自勝了。所以,她就不睡了,就穿起衣服起來了。

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詞作下片直接抒情。“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你看外邊荷花瓣都掉落在水面上了,那水面上露出了小小的蓮蓬。“金銷”,金木水火土,秋天五行是金。秋風是金風,金風吹起來了,那荷葉都凋零了。所以“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既是寫外邊的季節景物,也是寫李清照穿的衣服。

“舊時天氣舊時衣”,秋天每年都會來,荷花每年都凋零,我穿的衣服,那些金線零落的衣服,也是舊時的衣服。可是“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可我的感情卻跟從前不一樣了。從前跟趙明誠剛剛結婚時,兩個人“賭書消得潑茶香”,兩個人在一起吃零食,看書,做小遊戲,多麼美好。可是,如今這一切都成了如煙往事。

李清照的一首冷門詞作,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卻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所以,李清照也寫國破家亡,只是詞作裡邊從不寫激昂慷慨的感情。這首詞,“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雖然只是說季節的變化,但其實包括了天地和整個國家的盛衰變化。天上的星河轉,宇宙都變了,天地都變了,盛衰都變了,人事都變了;“人間簾幕垂”,孤獨寂寞地垂下了簾子。

李清照經過了戰亂流離,她的詞雖不直接寫戰亂流離,但是她的悲哀、她的感慨、她的憂國憂民都在她的詞裡邊。她不喜歡慷慨激昂,她喜以尋常言語來傾訴家國憂愁,在兒女情長中側面反映歷史。這首詞平平淡淡,不驚不怒,反而感人至深,讓人痛徹心扉,不忍卒讀。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