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帝最寵愛的鄭貴妃欺凌朱常洛母子一生,為何鄭貴妃還能善終?

吳建彬626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鄭貴妃是明朝明神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在鄭貴妃生育了皇子朱常洵之後,被正式冊封為皇貴妃。

在鄭氏之前,萬曆帝偶然臨幸了一位宮女(後冊封恭妃),生下了他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一月皇帝”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帝並不喜歡這個王恭妃,甚至不喜歡這個長子。鄭氏進宮並且生下了朱常洵之後,王恭妃母子更不受待見。群臣請立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帝不願,想立自己喜愛的朱常洵為太子,為此和群臣展開了長達15年的對峙,即“國本之爭”。可以說,鄭貴妃母子是王恭妃母子的巨大威脅,仗著萬曆帝的寵愛,也沒少給王恭妃母子使絆子。

可為什麼年少時遭遇到鄭貴妃母子如此“霸凌”,之後都沒有遭到朱常洛及其後代的報復呢?

1、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著名的“一月皇帝”,在位僅一個月就暴斃身亡。他可能是報復意願比較強烈的那位,可是身體狀況不允許,讓他來不及去做什麼。

2、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在位期間,他的乳母客氏與宦官魏忠賢勾結,禍害忠良,狼狽為奸。他自己呢,則沉迷享樂、做木工活兒,怎會有時間去報復爺爺的妃嬪呢?

3、明思宗朱由檢。朱由檢倒是個勤政的皇帝,只不過從接過哥哥留下的爛攤子開始,他便十分繁忙,清除閹黨勢力,處理天災人禍,面對內憂外患的明朝,朱由檢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自然,一個爺爺輩兒的妃嬪,在國家大事面前就不夠看了。而鄭貴妃在崇禎三年亦去世了。


若淺話史


鄭妙瑾(1565年-1630年),北直隸大興(今北京大興)人,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明萬曆初入宮,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後,進封皇貴妃。

朱常洛(1582年-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為靖皇后王氏。

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只是一個出生寒門的宮女,萬曆皇帝一次性起把她拉入太后寢宮臨幸了。原本也是很平常的事,只是王宮女確因此懷孕了,而且還是個男孩。這便是日後的光宗朱常洛。王宮女也母憑子貴,被萬曆皇帝封為王恭妃。

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的寵妃,可以說是獨得萬曆帝的寵愛於一身的女子。也正是這樣鄭貴妃對王恭妃和朱常洛萬分恨意,因為他們的存在讓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當太子繼承皇位百般受阻,到最後都沒有成功。

朱常洛雖然是萬曆皇帝的長子,但是他的母親出生低賤,連帶著他這個長子亦不得萬曆的青眼。雖然最後還是當上了皇帝,但是當太子,當皇帝的時候都是處處被鄭貴妃和福王壓制。甚至因為這尷尬的地位,發生了許多難以置信的事情。

梃擊案便是其一,差點讓朱常洛被人殺死,鄭貴妃正是梃擊案的主謀。而造成朱常洛駕崩的紅丸案雖然說最後沒有證據證明是鄭貴妃做的,可是一定是有關係的。

而王恭妃因為萬曆皇帝的厭惡,鄭貴妃的床頭風,一生都被幽禁於後宮。每日以淚洗臉,後來,王恭妃病重死了,大臣們請求皇帝把王氏厚葬,可是皇帝沒有一點同意的意思,大臣們就每天上朝請求,最後皇帝才同意把朱常洛的母親封成了皇貴妃。

那麼朱常洛之死和鄭貴妃有一定關係,朱常洛之母也被欺凌致死,朱常洛之子朱由校、朱由檢先後也當了皇帝,為什麼不為父親和奶奶報仇?

鄭貴妃生前飽嘗母子分離之苦,死後也不能長眠於萬曆皇帝身邊

鄭貴妃雖然比萬曆皇帝多活了10年,但是她被認定是禍國殃民的妖孽,得不到朝中群臣的同情。這10年,她住在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宮殿裡,和她的愛子福王天各一方,飽嘗母子分離之苦和世態炎涼。1630年,鄭貴妃死去,帶著無比的絕望與怨恨走進了銀泉山下一座孤零零的墳墓。

萬曆皇帝雖然在生命最後一刻,遺命封鄭氏為皇后,死後葬於定陵玄宮。但是他的遺詔並沒有實現:

300餘年後,定陵玄宮洞開,人們發現所有的棺床上都沒有鄭貴妃的影子。後殿並列的三口硃紅色棺槨,中間是萬曆皇帝,左邊是孝端皇后王氏,右邊是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太子朱常洛的母親。

所以說鄭貴妃並沒有得到善終!

朱常洛的兒子們不敢揹負不孝之名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古代皇帝都推行以孝治天下。雖然大家都清楚朱常洛之死和鄭貴妃一定有關係,但是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如果朱常洛的兒子當了皇帝后就把鄭貴妃殺了的話,會讓朝臣和百姓們認為他們是不孝之人,對他們的統治不利。

總結

鄭貴妃是一個悲劇性的女人,她為萬曆皇帝付出了青春和一生的愛情。雖然在對待朱常洛和他母親上,確實是惡毒。但是這也是為了她的兒子的未來。一直為後人所唾罵。即使史學家也未必給予這個悲劇性女人公正的評價。“女人乃亡國之禍水”,同樣是對鄭貴妃的結論。

鄭貴妃和萬曆皇帝的恩愛生前未得到認可,死後同樣無法如願,這是鄭貴妃的悲哀。


歷史雜譚


這個問題,不只後人疑惑,當時的人們也都想不通,恨不得搖著朱常洛的肩膀問他:“親,鄭貴妃一直欺負你們母子,你母親的死和她有關係,你自己更是差點被她弄死,要不是大臣們力保,你的太子之位肯定被她搶給兒子。為什麼你竟然不恨她?還把她當長輩看待?”

但大家都沒有答案。朱常洛不記仇是因為寬宏大量嗎?不,我覺得是因為他糊塗,善惡不分。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的出生是一個意外,他的母親王氏是李太后宮中的宮女,某天萬曆去給母親請安,一時興起寵幸了王氏。按慣例,事後萬曆應該賞賜某物給王氏做為將來驗證的依據。

但萬曆那時還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少年,覺得這種行為有損自己的明君氣質,非常後悔。於是什麼都沒有賞賜,恨不得沒有發生過。

可有的事情是隱瞞不了的。也不知是好運還是厄運,王氏懷孕了,幾個月後被李太后看破,李太后倒是很高興,她年紀大了,早已盼望著有個孫子。

叫來萬曆一問,他面紅耳赤百般抵賴,然而抵賴不了,且不說宮中只有他一個男人,專門記錄皇帝言談舉止的《起居注》裡記得清清楚楚,他的確在某月某日臨幸了王氏,日期正對得上。萬曆只好勉強認了,封王氏為恭妃。

(王恭妃畫像)

可想而知,王恭妃不得萬曆寵愛。雖然生下了萬曆的長子朱常洛,萬曆依然視她為無物。不過,如果沒有鄭貴妃,王恭妃的日子也不至於太難過,畢竟有兒子。但後來萬曆的真愛鄭貴妃入宮了,當她也生下兒子後,王恭妃母子就處境艱難了。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訓》,皇位繼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所以朱常洛這個不在萬曆期待中的庶長子應該被立為儲君,但萬曆偏心鄭貴妃,想立她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大臣們萬萬不答應,雙方就此展開了十多年的國本之爭,君臣鬥得精疲力盡,後在李太后的支持下,萬曆不得已立了朱常洛,但還沒徹底放棄朱常洵,不讓他就藩,留他住在宮中尋找機會。

在這期間發生了明末三大案之“梃擊案”,有個叫張差的瘋漢拿著個大棒子,跑到東宮要打殺朱常洛,被太監們奮勇拿下。經過審問,種種證據都指向鄭貴妃。但萬曆保護了她,草草結案。雖然如此,朝野都知道鄭貴妃是主使。

(電視劇裡的鄭貴妃)

而在更早之前,鄭貴妃就開始對付朱常洛了。為了敗壞朱常洛的名聲,她汙衊他喜歡和宮女嬉戲,小小年紀就已不清白。王恭妃力證兒子和自己一同起臥,沒一刻離開自己的視線,好不容易才保住兒子的名聲。

王恭妃當然也是鄭貴妃的眼中釘,過得窘迫悽慘。萬曆迫不得已封了她為皇貴妃,待遇卻沒有提升,常年被幽禁在景陽宮中。臨終前見了兒子一面,鄭貴妃的人監視著他們,母子倆不敢說貼心話,相顧流淚。

沒多久王恭妃去世,萬曆草草安葬她,陪葬品極少,除了為數不多的絲織品外,僅有銀錠數枚和一些銀製器物,金錠一枚也沒有放。對於太子之母來說,這是極為寒酸的。

這樣看來,鄭貴妃無疑是朱常洛的仇人,朱常洛完全有理由報復她。

但讓人想不通的是,朱常洛登基之後,不但沒動鄭貴妃一個小手指頭,還跟鄭貴妃和解了,接受了鄭貴妃送來的8個美女,美女太多,他有點消受不起,於是服用助興的“紅丸”,不到一個月就一命嗚呼了。

而鄭貴妃好好的活到了崇禎三年七月,壽終正寢。

如何解釋朱常洛種種行為呢?唯一的答案是糊塗。他死的那一刻,大臣們內心肯定是崩潰的,早知你是這樣的糊塗皇帝,當初何必費盡心思保你!

至於朱由校和朱由檢,他們畢竟是隔輩之人,鄭貴妃理論上是他們的奶奶,出於孝道也不能動她。其實最適合對付鄭貴妃的就是朱常洛,他不動手,他的兒子們也就不好動手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1、首先我們來了解鄭貴妃此人,鄭貴妃14歲進宮,長相乖巧,聰明機靈,而且精通音律和詩書,這在當時是少有的才女,萬曆皇帝從小被張居正教導,也是滿腹經綸,在後宮中遇到鄭貴妃這樣的才女,無異是遇到了知音。

2、鄭貴妃生下一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萬曆皇帝非常喜愛,由於不是嫡長子,且皇太后和大臣反對,沒有被列為太子,萬曆皇帝深感愧疚,所以,格外關愛鄭貴妃和朱常洵。

3、朱常洛繼位後一個月後就駕崩了。

4、其實,萬曆皇帝駕崩後,鄭貴妃居住在紫禁城一處偏宮,已沒有實力,對他們皇位也構不成威脅。

5、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的寵妃,也就是他們爺爺的寵妃,從輩分上講,是長輩,這是有祖制的,有悖於倫常,他們也不能也不敢這樣做。

6、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也就是福王,有錢有實力,比皇帝還富有,從輩分上兩兄弟還得叫一聲皇叔。

7、在明朝,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性格溫和,不是殺戮之人。再說,皇帝也不是想殺人就殺人的。




飛凡的小茶壺


朱常洛的父親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而他的母親是孝靖皇后王氏,朱常洛和他的母親自幼是不被神宗喜愛,鄭貴妃獨大後宮,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甚至連正宮皇后都不及鄭貴妃,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皇后不與鄭貴妃爭,而反觀王氏這邊一切都像是一場以外,原先王氏本事太后宮裡的一個宮女,只是恰好去拜見太后的時候偶然之間臨幸了王氏一下,結果被記了下來,之後神宗一直躲著王氏,兩人都默契的沒有說出,誰知道神宗一發中,逐漸王氏的肚子大了起來,太后看她的肚子大的不對勁,問她是誰的?王氏說是神宗臨幸了自己一次,恰好這次臨幸被記錄了下來,太后就把神宗找來對峙,並讓他把王氏娶了,封為恭妃。



而這時神宗獨寵鄭氏,之後也是生下一個兒子,神宗大喜,立即加封鄭氏為貴妃,這時卻引起了官員的猜忌,猜忌什麼呢?神宗會不會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朝廷議論紛紛,按理說應該是“有嫡立嫡,無嫡立張',可長子朱常洛早已到了該立的年紀,神宗卻遲遲沒有行動,甚至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好在有群臣和太后一直上湊立朱常洛為太子,神宗迫於壓力沒有立鄭貴妃的兒子,但同樣很多官員因為進言立太子一事被神宗罷官和貶職。


關於立太子一事神宗是拖了又託,群臣足足和神宗鬥了十五年朱常洛才被立為太子,大事定了下來,但這十五年之內王氏母子卻不好過啊,一方面因為鄭貴妃向神宗耳邊吹風,導致了王氏被神宗冷落,另一方面神宗因為群臣不斷進言應該立長子為太子而心生怨氣,把它遷怒到了王氏身上,王氏也因此被長期幽禁,奴才們也是見風使舵,對王氏百般欺辱,最後哭瞎了雙眼,鬱鬱而終。


之後朱常洛可以被封為太子還是多虧了內閣首輔沈一貫和大學士向葉高數為忠良之臣不斷向神宗進言,甚至到了逼神宗立太子的地步,所謂儲不定國不安正是這個道理,真正的無可奈何之下神宗才極不情願的講朱常洛立為太子,最後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去世,朱常洛繼位。

朱常洛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厚葬自己的生母王氏,並且給他加了頭銜,誰知這一切讀還沒有辦完朱常洛就因為“紅丸案”去世了,只當了僅僅一個月的皇帝,之後朱熹宗繼位,仍然是沒有清算鄭貴妃,只是有給王氏加了封,至於原因說實話我沒有一點兒頭緒,朱熹宗繼位後御史溫某和王氏的親侄兒都曾上參鄭貴妃,但朱熹宗卻沒有對鄭氏一族下手,實在難以理解。

朱常洛繼位沒有清算純碎是因為慫,當時他寵愛西什麼來著,那個西又和鄭貴妃狼狽為奸,逼著要朱常洛裡鄭貴妃為皇太后,朱常洛慫的連忙答應,誰知道臨死沒辦成。


歷史伶俜者


宮闈爭鬥總是需要一塊遮羞布的,相比直接殺人報仇,冷處理才是帝王常態手段。

一、鄭貴妃崇禎三年七月去世,在後宮孤寂到死

萬曆皇帝死後,鄭貴妃還活了十年。由於她之前種種作威作福的行為,使得她在百官心目形象極差,幾乎沒有同情她的人。

這十年,她除了在光宗駕崩時還想著“謀垂簾聽政”,其他時間都是在孤寂中度過的。作為一個失勢者,這番處境其實並不算好。

而且崇禎下令將王皇后與萬曆皇帝合葬,鄭貴妃連死去與萬曆合葬的幾乎都被斷絕了。

天啟帝和崇禎帝並不需要殺死她,這還會讓他們蒙上罵名,把丟在冷宮中自生自滅是最好的“報復”手段了。

二、萬曆皇帝死前留有一些保護措施

萬曆四十三年發生“梃擊案”,牽連到鄭貴妃,為了保護鄭貴妃,“帝又於慈寧宮太后几筵前召見群臣,令太子降諭禁株連”。

只能說萬曆皇帝太喜歡鄭貴妃了。

萬曆皇帝連死前,也有安排。

“神宗崩,遺命封妃皇后。”

當然,這封鄭貴妃為皇后的遺命並沒有得到執行,“禮部侍郎孫如遊爭之,乃止。”

但是考慮到萬曆對她的疼愛程度,遺命中對她有一些保護措施也是很可能的。

後面的皇帝自然不至於撕破臉。

鄭貴妃比寵愛她的萬曆皇帝多活了十年,並不能算得上的真正的“善終”,這相當於被關到死。她最疼愛的兒子福王在封地,遠離自己,一個人宮中孤苦伶仃,死後更不得與萬曆合葬,也是另類的煎熬。


微史春秋


短命的懦弱天子

1.性格懦弱的帝王

長期處於萬曆皇帝及鄭貴妃的壓制之下,給朱常洛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他習慣了順從和忍受委屈。在萬曆皇帝彌留的日子裡,作為皇太子的朱常洛,競“躊躇宮門外”而不敢入侍。

2.金鑾殿上的匆匆過客

鄭氏自知兒子與皇位無緣,而朱常洛繼承皇位已成定局,不敢再胡鬧下去,便改變策略,以感謝太子解救為名,隔三岔五派人問候太子,又是送金銀珍寶,又是送美食。後來,她發現太子的嗜好,便從自己宮裡精心挑選宮女,讓她們去侍候太子,朱常洛照單全收。這位懦弱的皇帝,在縱慾和事務的雙重壓迫之下,已然不堪負荷,為帝僅一月就一命嗚呼。

總之,明光宗可以稱得上是性格使然、命運使然。


歷史隱士介子推


鄭貴妃是明朝萬曆皇帝的寵妃。萬曆死後,她又活了十年,至崇禎三年才病死,應算善終。

萬曆皇帝第一個娶的是王皇后,那時他十四歲,王皇后十三歲。按說是挺好的。可是王皇后一直沒生孩子。萬曆跟她沒什麼感情。

大婚後,給萬曆配備了許多嬪妃和宮女。可是萬曆對這些嬪妃和宮女,偶爾玩一玩,也一直沒有很中意的。

有一次,他看見他母親(太后)宮裡的一個姓王的宮女不錯,便臨幸了這個宮女。完了他也沒當回事。可是這個宮女卻懷孕了,生下了一個男孩,名叫朱常洛,就是後來的明光宗。

可是萬曆皇帝不大願意承認這件事,直到查《起居注》,才不得不認王氏和朱常洛這個兒子。但他不喜歡朱常洛,也遲遲不給王氏以名號。直到太后和大臣催促,他才封王氏為恭妃。

就在這個時候,萬曆皇帝喜歡上了一姓鄭的妃子。鄭妃人當然很美,也很有才華,深得萬曆寵愛,名號也節節上升,。這位鄭貴妃也挺爭氣,很快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朱常洵,即後來的福王。鄭妃也因此由貴妃升為皇貴妃。

萬曆立鄭妃為皇貴妃,有一個用意,就是打算立朱常洵為太子。朝中大臣看出了萬曆的意思,一致反對,一再要求立長子朱由洛為太子。儘管萬曆接連權責了一些大臣,可大臣們前仆後繼,堅持不止。後來萬曆不得不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一天,一個大漢手持棍棒闖入太子宮,要對太子行兇。被抓住拷問後,供出指使者是鄭貴妃宮中的兩個太監。很明顯,是鄭貴妃為兒子爭位要殺死太子。萬曆皇帝問責。鄭貴妃哭哭啼啼,矢口否認。萬曆皇帝看著鄭貴妃那嬌滴滴的樣子,不忍深究,便令人處死了持棍者和那兩個太監。此事便不了了之。

萬曆死時,立遺囑,封鄭貴妃為皇后,將來與她同葬。但眾大臣並沒有執行他這個遺囑。

朱常洛登基時已四十歲,由於他荒淫無度,又濫吃性藥,在位僅一個月,就死去了。

接下來繼位的是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位木匠皇帝。他在位七年死去。

再接下來繼位的,是崇禎帝朱由檢。

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哥倆,礙著叔叔朱常洵的面子,雖然憎恨鄭貴妃,卻也沒把她怎麼樣,只是把她安置在一個冷宮裡,讓其孤單過日子。崇禎三年,鄭貴妃死,被單獨葬在一個地方,並沒讓她與萬曆皇帝合葬。

與萬曆皇帝合葬的,是王皇后和王恭妃(追認皇后)。

萬曆皇帝算不上是好皇帝,他近三十年不上朝,在後宮吃喝玩樂,使明朝逐漸腐敗沒落,走向滅亡。鄭貴妃搞的梃擊案雖然有點過分,但處在那種地位,也難於避免。主要還是萬曆皇帝濫寵濫愛,公私不分所致。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1.在立嗣引起的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之中,鄭貴妃處心積慮地給朱常洛設置障礙。

鄭貴妃仗著萬曆的寵愛,在後宮一手遮天,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將來母憑子貴能上位皇后;所以處處與為難當時的皇后和朱常洛,這得到了萬曆皇帝的默許,後來居然得到了皇帝的手諭;鄭貴妃的這種做法傷了朝臣的心,致使四位首輔辭官不幹了,很多官員也因此被罷黜流放,最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萬曆只好立朱常洛為太子!

2.朱常洛對鄭貴妃缺乏警惕。

萬曆四十八年即1620年7月21日,萬曆一命嗚呼了,朱常洛繼位即位,是為明光宗。他上任伊始,就建立了自己勤政愛民的形象,就開始了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地工作,因此累跨了身自體;不過明帝國在他的努力下還是出現了一線生機,他下旨從內帑中拔出兩百萬兩銀子犒賞邊關將士,免除了天下的一切礦稅,又不拘一格啟用了許多忠誠正直的大臣,還預備明年啟用泰昌的年號,顯然,他想聯手朝臣,勵精圖治,重現大明輝煌。

而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鄭貴妃呢?此時對這位新君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長袖善舞的她於光宗登基當日,就為朱常洛準備了厚禮:金銀財富就不說,還有八位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的美女;這讓從當太子開始就提心吊膽的朱常洛喜出望外,以前灰色的人生,哪裡有這樣的豔遇,於是他很開心地笑納了。

3.鄭貴妃殺人不見血。

作為明神宗的寵妃,鄭貴妃當時還住在乾清宮中,八面玲瓏的鄭貴妃與朱常洛的寵妃李選侍成為了閨蜜,她曾經建議封李選侍為皇后,而李選侍也投其所好又建議朝廷尊鄭貴妃為皇太后,三觀不正的兩個女人在一起註定幹不出好事。

這年的8月11日,是朱常洛的生日,據《先撥志始》中記載,當時的明光宗朱常洛“一夜數十起,支離床褥間”,就是從他生日這天開始,就纏綿床榻、臥病不起了。

明眼人都知道,光宗是窮人過不得富 日子;登基後日理萬機,身體就有點吃不消;又以前在擔驚受怕的環境中 過著清心寡慾的日子,現在一下子增加八位如花似玉的美女,縱慾傷身 ,增加了病情!

其實,鄭貴妃送美女給朱常洛是送糖衣炮彈,朱常洛如果能憶起自子當太子時,鄭貴妃對自的詆譭與打擊會斷然拒絕的;可惜,光宗不懂色是刮骨剛刀的內涵,笑納美人後盡情亨用,加重了病情!這裡,鄭貴妃居心叵測很容易看得出來。

4.御醫崔文升可能被收買了。

可是御醫崔文升為之請脈後得出的結論是:腎虛火旺,還給他了開了瀉藥。服下了崔文升進獻的藥後,病情無絲毫起色,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引起了東林黨人的質疑與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鄭貴妃與李選侍二人居心不郎,在處心積慮地謀害皇帝。

8天以後,皇帝朱常洛拖著病體,在床上集體招見了內閣全體成員、幾位皇親貴戚和後來成為託孤大臣的楊漣,當方從哲詢問皇帝的吃藥情況時,朱常洛嘆道:“已經十幾天沒吃了。”,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面面相覷後又心驚肉跳起來;這已經表明,皇帝自己已經感覺到崔文升的藥沒有療效,但,又沒有治這位太醫的罪,看來,皇帝有苦衷啊。

又過了6天,他再次召集上述人員,此次看來,朱常洛精神尚可,但是已經形銷骨立,沒有人形了,他指著皇長子對大臣們說:“願諸位愛卿能把他輔佐成堯舜之君啊!”又過問了自己的陵寢安排,最後苦笑著說:“朕是說朕的後事。”。

5.紅丸案的策劃者很可能是鄭貴妃。

此言一出,眾人齊齊跪倒,哭聲四起。朱常洛又說聽說鴻臚寺丞李可灼有神方進呈,我打算服用,方從哲等認為李可灼的仙方從不外示,懷疑他是神棍,勸諫皇上不要理會他。

朱常洛卻力排眾議,意思是自己已病入膏肓,還是服用嘗試下吧!李可灼把方子呈皇上後,朱常洛還稱賞他是“忠臣”,然後讓人依其藥方炮製,得出了一顆紅丸。

朱常洛服用後自我感覺良好,此後,又服下一顆,當晚內閣就接到聖躬有起色的消息,這似乎是有好轉的兆頭;可是第二天,乾清宮突然傳來消息:皇帝駕崩了!

群臣立刻趕到乾清宮,而太監們卻緊閉宮門,直到楊漣等人等撞門而入,才見到皇帝的遺容,而當晚,李選侍就住在乾清宮中。

李可灼有受鄭貴妃指使,進呈本是毒藥的紅丸給皇帝進服的嫌疑人,而李選侍作為鄭貴妃的好友當晚就在皇帝身邊,朱常洛駕崩前李選侍為何要對外封鎖皇帝病危的消息呢?

鄭貴妃是宮鬥高手,心機太深!

6.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鄭貴妃得以善終。

上面陳述的就是“紅丸案”的全部過程,仔細分析,很可能是鄭貴妃和李選侍狼狽為奸、相互勾結,利用八位美女、御醫崔文升、神棍李可灼謀害了朱常洛,由於她思慮周密,做得天衣無縫,外人沒有確切的證據,光憑猜測無法夯實鄭貴妃的罪名,所以,她依然能逍遙法外。


希望星晨58298869


鄭貴妃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寵妃。仗著皇帝的寵愛右宮中一手遮天,為了達到立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的目的,對皇后及朱常洛百般刁難,她的這種做法也得到了萬曆常的默許。相比較而言,萬曆帝是更希望自己最愛的女人所生之子能繼承大業。

然而,歷來祖制是立長不立幼。如果不按長幼有序的原則,天下將會大亂。所以朝廷大臣極力維護嫡長制,旗幟鮮明地支持朱常洛。可是萬曆帝不顧群臣的反對,執意要立朱常洵為太子。就此拉開了持續十五年的“國本之爭”。

表面上看是太子之爭,實際上是制度與感情的博奕。鄭貴妃使盡渾身解數,也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居然得到了皇帝的手諭。鄭貴妃的這種做法,致使四位首輔因為這件事情辭官不幹了,朝廷很多官員因此被免官、流放,使朝廷動盪不安人心渙散。

在此情行下,萬曆皇帝萬般無奈不得不按祖制,立朱常洛為太子。但為了安撫鄭貴妃,他又將朱常洵封為福王,並將富庶的洛陽讓其做為封地,並大量的賜予田地、財物,過著非常富足的生活。萬曆四十二年鄭貴妃隨朱常洵前往封地,所以她最後才得以善終。

在此情行之下,萬曆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