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導言:相信很多人對武則天都會有這麼一個好奇:在以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里,武則天是如何以一個女性的身份登上皇位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文就從當時的朝堂中堅力量——宰相群體入手,通過分析武則天登基前宰相人員的變動,來聊一聊她是如何通過一系列手段與宰相們博弈,並且最終走向皇位的。



什麼是宰相,宰相為何如此重要

唐朝時期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的官僚體系,三省六部中的正副職長官均有可能成為宰相,並進入政事堂參議軍國大事。被任命為宰相之職的官員一般會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的官銜稱號,但是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和門下省的長官侍中是當然宰相,不用特意加上述的官銜,如果有必要中書令和侍中可以同時任命兩人,

《新唐書·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

門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中書省,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唐朝的宰相有很大的權利,能對皇權產生制約的作用,尤其是三省六部中的門下省,這個部門具有審批駁回中書省文件的權利,甚至皇帝的詔令也可以駁回。所以在武則天稱帝的過程中宰相們扮有很重要的角色。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唐高宗時期三省六部示意圖

唐中宗即位時的宰相陣容

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貞觀殿駕崩,遺詔裴炎為輔政大臣,但如若遇見無法決斷的軍國大事,皆由武則天進行決斷,這也為武則天日後一直不放權留下了合理的理由。從此,武則天稱帝的野心就開始慢慢暴露。

中宗登基後任命了三省六部中各部門的重要人選:裴炎為中書令,劉景先出任侍中一職,劉仁軌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雖然說左僕射是尚書省的虛職長官,但卻在官職後面加了同中書門下三品,說明劉仁軌此時也是一個有權的宰相),岑長倩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魏玄同與郭待舉同為黃門侍郎並且他們均冠有知政事的頭銜。可能是出於年齡的考慮,罷免了時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郭正一的宰相職位。同時中宗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任命韋皇后的同宗之人韋弘敏為太府卿且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裡要說一下,按照之前約定俗成的規矩,政事堂是落在門下省的,宰相們議事開會都要去門下省,所以門下省的長官侍中顯得尤為重要。裴炎任中書令之前就是門下省的長官侍中,而這次當選為中書令後,他就把政事堂搬到了中書省下面,所以政事堂也被稱之為中書門下。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裴炎在朝眾多宰相中地位威望是最高的。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裴炎影視形象

這裡面裴炎和劉景先是至交,不僅私交甚好而且在政見上也比較統一,這一點在後來劉景先為裴炎求情的時候可以得知,所以劉景先和裴炎是一個陣營的。劉仁軌是一位老將軍,帶兵打仗很是擅長,但是對政務沒有太多的想法,他的眼裡只有皇家利益,當時的武則天並沒有太多的過分舉動,雖然警示過武則天,但支持皇家在當時就是支持武則天的,所以劉仁軌可以歸納為武則天陣營的。

岑長倩是前宰相岑文本的侄子,從進入宰相行列的時間以及後來對武則天的態度來看,應該是武則天一手帶進宰相行列的,而且他也曾上疏請求更改皇嗣姓為武氏,所以岑長倩也是武則天陣營的人。魏玄同也是裴炎的至交,更是由於他倆自始至終的交情被時人稱為“耐久朋”,但是在朝中的立場比較溫和,所以也是武則天一直拉攏的對象。郭待舉是被高宗看好的人,“平章事”這個宰相頭銜就是為他設置的,從後面被罷免來看他至少是不支持武則天的,可以算是裴炎文官集團陣營的人。最後從家世背景來看韋弘敏肯定是中宗陣營的支持者。

剛才我們說到,中宗即位也想在朝廷中培育自己的勢力,除了提拔韋弘敏進入宰相行列,還想提拔他的岳父韋玄貞為侍中,甚至就連他乳母的兒子也想授予他五品官職。身為宰相之中的領頭人,裴炎認為這不妥當,與中宗力爭。中宗估計也是氣急了,說了句“不要說這侍中官職,即使皇帝之位給他做又如何”。可沒想到的是就這一句氣話給中宗帶了嚴重的後果。不久裴炎聯合武則天廢掉了中宗的皇位,貶為廬陵王。立雍州牧豫王李旦為皇帝,這就是睿宗,但是睿宗從始至終都是在武則天控制下的傀儡皇帝。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唐中宗即位時的宰相陣容

睿宗即位時的宰相分佈格局

中宗的下臺,武則天藉機免掉了韋弘敏的宰相職位。同時武則天也想通過大力提拔官員來充實自己的陣營,將太常卿兼豫王府長史的王德真升為侍中,原來的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也加上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官銜。

這兩個人從官職的頭銜上看雖是睿宗的人,但其實在此之前都和武則天有很深淵源,王德真在高宗時期就已經是宰相了,後來因在永隆元年太子之位爭奪事件中被罷相,後被武則天安排在了當時還是相王的李旦身邊,其實他的立場很微妙,從後來不久被免相權可以看出他並不支持武則天,而此時武則天只是單方面認為王德真會站隊自己。而劉禕之當年被貶外地是在武則天的建議下才得以回到長安的,再者劉禕之的妹妹是宮內女官,和武則天有著緊密的聯繫。

不久又提拔了禮部尚書武承嗣為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個武承嗣是武則天的親侄子,可以說是武姓中與武則天最親近的宗親了,必然是武則天忠實的擁護者。雖然後來幾次被免相職,但是不久又都重掌相權。

從這次睿宗登基後,武則天陣營的宰相數量表面上看至少增加兩位。可以說在朝局之中,裴炎是武則天稱帝的最大的阻礙,武則天要想稱帝就必須解決掉以裴炎為首的宰相集團。

經過幾次較量,武則天終於迎來了機會,由於徐敬業等人的起兵反抗,裴炎藉此勸武則天還政於皇帝,但反而被李景諶和崔詧誣告謀反,順勢將裴炎下獄,由騫味道等人審問,最後裴炎獲得了死罪,期間劉景先苦勸無果,最後也遭到貶職,藉此機會在當年的年底也罷免了郭待舉的宰相之位,魏玄同後來也丟了相位,降至文昌左丞。

《舊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三十七·裴炎傳》:納言劉齊賢貶吉州長史,吏部侍郎郭待舉貶嶽州刺史,皆坐救炎之罪也。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睿宗即位不久後,在武則天的影響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官名更改。改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僕射為文昌左、右相,六部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睿宗即位時的宰相分佈格局

裴炎陣營失敗後初期臨時佈局

裴炎陣營的倒臺,意味著武則天在朝堂之上沒有了掣肘的力量,宰相人員的任命與罷黜全憑武則天的掌控,鳳閣鸞臺也就是以前的中書門下對皇權的影響開始大幅度削弱,文昌臺作為執行機構,他的作用再次重要起來,所以文昌臺的左、右相地位也跟著大幅度提高。

由於騫味道和李景諶因在這次扳倒裴炎的事件中有功,武則天提拔騫味道暫時代理裴炎的內史職位,李景諶也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共同進入宰相行列。不過好景不長,僅過了十天,李景諶又被罷為司賓少卿,再也無緣宰相之位。騫味道是一個沒有特殊家世背景的人,憑藉自己的才能來到皇帝的身邊,但要想進入決策的政事堂還是需要更多的機遇,武則天的提拔對他來說就是知遇之恩,所以騫味道也是武則天陣營的忠實擁護者,武則天提拔他也正是處於這一點考慮。

李景諶被罷免後,又提拔了右史沈君諒、著作郎崔詧以正諫大夫的官職進入宰相行列。這兩個人從官職上看是“北門學士”出來的,而這個機構是武則天一個人的智囊團,將他們安排進來目的是為了制衡其他宰相的權利。後來為了編寫《垂拱格》又將鸞臺侍郎韋方質晉升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裴炎陣營失敗後初期臨時佈局

宰相人選的初步固定

在經過扳倒裴炎為首的文官勢力以及平定徐敬業的起兵後,武則天更是沒有了後顧之憂。與前人篡權奪位的套路一樣,多次作出對禮制越級的舉動,一步步向皇位逼近。在宰相任職上,先是將騫味道的內史職位轉正,然後又將裴居道、韋思謙、武承嗣等人提拔進宰相行列。接著又先後罷免了沈君諒、崔詧的相權,再加上此前劉仁軌的去世。朝局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意思的事,可能武承嗣真的缺乏宰相的能力亦或是武則天對禮部的需要,不久就讓武承嗣再次被罷免回到禮部,騫味道也因為一些案件把責任推卸給了武則天而被貶,內史的職位由裴居道接任,王德真被流放後,由蘇良嗣接替他的納言職位。由於《垂拱格》編的很成功,又將韋方質品級提至同鳳閣鸞臺三品。不久,又將天官尚書韋待價提至宰相行列,不過沒多久自己感到無法勝任,幾次三番提出辭職,無奈之下又派出去領兵抵禦突厥去了。之前被貶的魏玄同也以鸞臺侍郎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宰相職位。

裴居道是將軍出身,他的女兒是武則天的大兒子李弘的妃子,也就是說裴居道與武則天有姻親關係,所以武則天才會重用裴居道。由於當初武則天第一次試圖執政時,韋思謙、劉禕之他們並沒有反對,所以武則天認為他們可用,所以這次韋思謙也被提到了宰相之位。韋待價是在高宗與武則天聯合聽政的“二聖”期間多次受到武則天重用,又是作為一名武將,對武則天的忠誠度比較高,所以這次得以宰相行列。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宰相人選的初步固定


在垂拱二年的時候,武則天試探性的假意要復政於睿宗,睿宗沒有接受。武則天認為朝局比較穩定,除了把韋待價調回來做文昌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其他宰相還都在,只是做了職位上的調整。

宰相人員再次出現了變動

過了一年,由於韋思謙告老辭職,裴居道接替了他的職務,同時把夏官侍郎張光輔引入為宰相。就在這時由於劉禕之曾私下抱怨過武則天不返政於皇帝,被他人告密,武則天因此對他特別不滿意,不久就有人以賄賂和私通之罪誣告劉禕之,武則天就派遣王本立審訊他,劉禕之認為不符合流程,不經過鳳閣鸞臺無法定罪,奈何後來被武則天被賜死於家中。空出來的納言職位暫時由地官尚書魏玄同代理。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垂拱三年底宰相人員

登基前的大清洗

又過了不久,之前被罷相的騫味道又重返宰相之位,夏官侍郎王本立也因處理劉禕之的案件得到武則天認可,隨之也進入了宰相之列。不過後來騫味道遭到他人誣告謀反,並且遭到了誅殺。這一年武則天幾乎誅盡了李氏親黨,隨之而來的也牽連出不少當朝宰相。

韋待價由於兵敗,被除名流放繡州,不久病死。內史張光輔也被誣陷不忠,後來被抄家誅殺。緊接著魏玄同也被記仇的周興誣陷,後下獄被殺。空缺的宰相職位由春官尚書範履冰、鳳閣侍郎邢文偉來補充上。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垂拱四年底宰相人員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開始為登基皇位前做準備了,王本立以前就多有仗勢欺人的行為,能力還不算出眾,被狄仁傑彈劾後免職,可能這次又暴露本性,故而又被罷免。

《新唐書·卷四·本紀第四·則天皇后傳》:一月戊子,王本立罷。邢文偉為內史,岑長倩、武承嗣同鳳閣鸞臺三品,鳳閣侍郎武攸寧為納言。甲午,流韋方質於儋州。二月丁卯,殺地官尚書王本立。

而此時韋方質因得罪武承嗣等人,遭到了酷吏周興的構陷,後來被流放抄家,不久就去世了。由於韋方質與蘇良嗣向來不和,說供詞時把蘇良嗣也捲進來了,但是武則天保下了蘇良嗣,不過不久蘇良嗣也去世了。範履冰也因為舉薦的人犯了逆反之罪,受到了連坐,因而被誅。空缺的納言位置由鳳閣侍郎武攸寧補上。武攸寧也是與武則天有著親屬關係的官員,他是武則天的堂侄,在政見上定然與武則天保持一致。

經過一系列的淘汰後,朝中的宰相只剩下4名宰相,這四名宰相所在官職均是三省六部的大領導官職。朝堂宰相之中再也沒有一絲絲的反對的聲音,甚至抱怨的聲音也徹底消失。武則天稱帝的時機終於成熟了,同年九月,在包括睿宗在內的百官上奏下,武則天稱帝廢除了唐號,改國號為周。從此中國歷史上誕生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登基前的宰相人員

武則天是怎麼把控這些宰相的

  • 重用有才能的人

從武則天選擇的宰相人選中我可以看到,除了武承嗣這個直屬親屬外,大部分的宰相都是比較有能力的或者有一定真才實學的,以蘇良嗣為例,他做周王府司馬時,對於周王做的不對的地方敢於正色匡諫,深受高宗讚賞。做荊州大都督 府長史時敢於扣押採竹宦官,直接指出高宗的過失,高宗因此放棄了錯誤的做法。做雍州長史時,關中鬧饑荒,即使這樣也被蘇良嗣管理的井井有條。

《資治通鑑·唐紀十九》:過荊州,荊州長史蘇良嗣囚之,上疏切諫,以為:“致遠方異物,煩擾道路,恐非聖人愛人之意。又,小人竊弄威福,虧損皇明。”上謂天后曰:“吾約束不嚴,果為良嗣所怪。”手詔慰諭良嗣,令棄竹江中。

從這點可以看出,武則天在稱帝的道路上並不是一味的重用外戚幫助自己鞏固地位,而是想方設法選拔那些有能力的人為自己所用,正是基於這一點,武則天執政期間的政績才被譽為“上承貞觀,下啟開元”。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武則天影視形象

  • 必須絕對忠誠於武則天

雖然武則天敢於重才、用才,但是她對這些人都會有設置一個紅線,那就是不允許他們有一點點的不忠,這個紅線對於武則天來說特別的敏感,在封建正統論的思想下,她的權力來源不符合封建禮規,她是外戚篡位,這些她自己都很清楚,這是她的軟肋,是絕對不允許別人觸碰的地方。朝堂內部一旦出現反對她執政的想法,必須及時撲滅,要不然他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更沒法向滿朝文武解釋明白。

劉禕之、王本立、張光輔、韋方質、範履冰等人均是跟謀反“沾個邊”,除了劉禕之是私下裡表達了對武則天專權不滿外,其他的所謂“沾個邊”其實都是被誣告的。但是武則天就是無法接受這些,踩上紅線的輕者罷官流放,重者直接誅殺,甚至表面程序都不走。劉禕之被判刑時要求走程序,需要鳳閣鸞臺審議,結果武則天大怒,直接賜藥,最後劉禕之死於家中。

  • 重視用酷吏來消除異己的宰相

武則天既然想稱帝,她肯定會想到有很多人會反對她,但是又不能或者說無法做到清除所有異己,她就鼓勵告密,然後又從底層培養了一批效忠自己的酷吏。鼓勵告密,培養酷吏這是一套組合拳。告密是將懷疑的對象挑出來,再經過酷吏的花樣百出的刑罰使他們招供出來。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酷吏來俊臣影視形象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抓典型做出示範作用,甚至是敲山震虎,鼓勵告密是為了讓官員們人人自危,不敢越雷池半步,酷刑的推出,更是震懾人心,讓那些抱有僥倖心理的官員不再心存僥倖能瞞天過海。但是這些酷吏很明白,他們只要做到武則天想要的就會升職,根本不會考慮案件的真實情況。為此他們開始以武則天想要的結果為導向,開始按照這個結果羅織罪名。魏玄同、韋方質等宰相皆受到過酷吏的照顧。這也為武則天清除異己的宰相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

  • 所用宰相多數都是“直性子”類型

從上面看,如果這個官員有才能,但是性格隨和有想法,武則天應該不喜歡。武則天喜歡的是既有才能,還不懂得變通的宰相,比如韋思廉,他做事的禮節可以說是一絲不苟,嚴格按照禮法來做,武則天曾做過一次官職改制,按照以前的標準御史和他是一個級別的,見面互相行禮,但是改制後,他的職位略高一些,就開始不向御史行禮,有的人認為他不謙虛沒有禮節,但是他堅持認為既然禮法規定了,就要按照禮法的規定辦。

蘇良嗣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倔強之才,他任文昌左相時,路上遇見武則天的寵臣薛懷義,薛懷義對其沒有禮貌,結果被蘇良嗣扇了數十個耳光。這類“性子直”的宰相們表裡如一,對武則天的忠誠度比較高,提意見時敢於直言,這些正是武則天想要的品質。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薛懷義影視形象

  • 滲入北門學士的官員來分相權

武則天為了削弱三省六部中的宰相們權利,重新啟用高宗時期的北門學士這部分人都是武則天一手提拔出來的,對武則天有很高的忠誠度,將他們引進政事堂可以分現有的宰相權利,宰相的權利越是分散,皇權就越容易集中。再者北門學士的職位比較偏低,即使參政議政也沒有太多的威脅可言。

比如說右史沈君諒、著作郎崔詧都是北門學士出身,著作郎職位是從五品上階與鸞臺侍郎還差六個階級,這跟“同鳳閣鸞臺三品”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所以說這樣一來對於武則天來說既能分宰相權力又不必擔心“引狼入室”,可謂雙管齊下。另外,從沈君諒和崔詧的任職時長以及幾乎同時被罷相權來看,讓他倆進政事堂應該是權益之計,等合適的人選調動完畢後再作調整。


權謀女皇:從宰相人員的變動,看武則天登基前是如何玩轉朝堂的

武則天影視形象

結語

武則天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跟她的朝堂運作能力分不開的。從“二聖”共同臨朝到高宗去世,這二十年間武則天的朝堂經驗積累相當豐富,可以說深諳為君之道,對朝堂重要職位特別是宰相之職的任命尤其深思熟慮的一面。先是通過謀反的罪名,將自己最大的障礙裴炎、劉景先等人清理出局,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意願安排新的宰相人選。

這些宰相可謂精挑細選,要麼是武則天的親屬,要麼是被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底層官員,這些官員能力比較出眾,而且大多數性格比較直接,甚至是不講情面,敢於直接表達情緒和想法。再者由於自己本身的正統性不符合封建禮制,深知難以服眾,因此開始鼓勵告密,並且重用從基層培養起來的酷吏,通過這些酷吏來監控、打擊自己的反對者。通過一系列的考驗,再本著有功必賞,有罪必罰的原則,最後選出一批對自己最忠誠的宰相。他們支持武則天登基稱帝,為武則天稱帝上福瑞、清異己、造聲勢,最後武則天得願以償而又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參考文獻: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