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文|冷絲

欄目|健康教育

在很多方面,鍾南山院士確實是標杆,形容為“一面旗幟”也是恰當的。

冷絲覺得,一個普通人或者頗有成就的人都能從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很好的東西,比如行醫、做人和身體鍛鍊。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鍾南山院士是福建廈門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建國初就是我國中山醫科大學一級教授,著名的兒科醫學專家,1949年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就鍾南山院士自己的話來說,母親對事業的執著、對生活的堅強信念以及善良的品格影響了他一生。

鍾南山出生在這樣著名的醫學之家,從小耳濡目染,也逐漸喜歡上了治病救人的醫生職業。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鍾南山院士在愛丁堡大學與倫敦大學進修兩年之後,於1981年回國擔任廣州醫學院副教授,後升任院長。鍾南山院士總結自己的行醫經歷時說,經過人生的百轉千回,他的診療水平在實踐中大大提高,從不改初衷——把做一個好醫生當作人生的崇高目標和畢生的信仰。

至今,星期四下午是鍾南山的專家門診時間,每次他都會與妻子李少芬提前準備。因為找他看病的人多,從下午2點開始,基本上要到晚上10點才能下班。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說到做人的道理,我們從今年流行的一句話就能夠看出來:“開年之後,鍾南山說動我就動。”這句話雖然有一些幽默的味道,我們從中能夠感受到公眾對鍾南山院士的信任和信賴。

因為,“敢醫敢言”,這是患者送給鍾南山院士的錦旗所寫的話,也是鍾南山院士做人的真實寫照。

冷絲還覺得,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更應該也是最好學到的一個方面:像鍾南山院士那樣鍛鍊,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鍾南山院士青少年時不僅學業優異,體育天賦也超過一般人。大學讀書的鐘南山參加首屆全運會,以54.4秒的成績打破了400米欄的全國紀錄並獲得冠軍,據說,他的這個記錄在北醫大至今還沒有人能夠打破,甚至體工隊都要招他去做專業運動員,只是在父親堅決反對下才作罷。

鍾南山院士一直在醫療一線工作,在繁忙工作之餘堅持每週鍛鍊3次以上,每次鍛鍊約1個小時,甚至一口氣還能做10個引體向上。幾十年來,鍾南山院士從未停止過鍛鍊,甚至在出差時,他也會帶上拉力器,在休息之餘做拉力運動。即使沒有帶運動器材,他也會徒手做俯臥撐、仰臥起坐、原地高抬腿等運動。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他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生活質量才能比較高。”

鍾南山院士還闡明過自己的觀點:要達到真正的健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醫學衛生知識,鍛煉出強健的體魄,還應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人性和人格,進行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關係的訓練。這些都做到了,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而且,鍾南山院士一家人都像“神人”。

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有什麼深刻道理嗎?

鍾南山夫人李少芬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兒子鍾帷德是一名醫生,博士生導師,也是醫院籃球隊主力;女兒鍾帷月曾獲得過世界短池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退役後去美國留學,學習商科會計,2004年回國;女婿是個美國人,在廣州工作,也是個籃球迷。

看完這些,冷絲猜想,你一定能夠明白“行醫、做人和鍛鍊要向鍾南山院士看齊”這句話的深刻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