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文||墨鏡下的溫泉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每一個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都是一種思想變遷的過程。保守固然能苟延殘喘一時,疑慮固然能暫且安逸片刻,但終究都是阻礙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我們的祖先歷盡千辛萬苦,一直為我們堅守著這片厚重的故土。張煒筆下的《古船》就是一部記錄民族心史的經典作品之一。

這部作品發表於1987年,通過對我國特殊時期的膠東小鎮人文歷史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段民族奮鬥不止、生命不息的征程。

其實,古船更像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之象徵。作者就是通過深情的筆觸,來再現我國的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長盛不衰,就是要有強大的家國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而《古船》就是在告訴我們,唯有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托起一個國家發展的脊樑,才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那麼,《古船》這本書又是從哪些方面給我們留下了這些深刻的啟發呢?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1】一個家族的滄桑——在困境中的磨礪是靈魂的洗禮

在《古船》這本書中,家族觀念還是比較強烈的,這也是我國幾千年留下來的宗族意識。在這種歷史意識的支配下,鎮上的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家族歸屬感和使命感。

正是因為家族意識的精神支配,窪裡鎮上演了趙、隋、李三家的恩怨情仇。而這段此起彼伏的恩怨情仇也大體上再現了窪裡鎮這個落後小鎮的興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隋抱朴的心理歷程便是展現一個家族滄桑的見證。

這個隋抱朴是老隋家的長子。在過去的家族觀念中,長子是有很大的家族權力的。但《古船》這本書中的隋家長子卻表現的無比怯弱。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活態度呢?其實,還是應該歸結於他成長的經歷。

書中通過隋抱朴對隋見素的內心傾訴,既描述了窪裡鎮老隋家的輝煌和沒落,也表達了他個人內心充滿矛盾的掙扎過程。

當小葵跟跛四走了,當隋見素要離開小鎮外出闖蕩時,他的內心崩潰了,他幾近痛苦的向隋見素傾訴了很多:

“……沒有辦法,我也不明白我自己。我有時恨自己簡直超過恨任何人、任何物。我天天就這麼坐著,心裡一刻不停地跟自己交談,問一句答一句,有時乾脆不停地罵自己。……世上那些不怎麼說話的人其實說了最多的話,說得口焦舌燥。他們在跟自己交談啊,最累的是心。我問自己些什麼?我問得亂七八糟,又平平常常。……”

自隋抱朴六七歲開始,他親身經歷了一個輝煌的家族走向沒落的過程。其中的人性假醜惡和真善美,讓他在內心開始反覆審視著自己的靈魂。

因此,他選擇蹲守在老磨屋中,以致於怯弱到不敢進入人群,不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甚至族人面對欺辱的時候,他也不敢發出應有的聲音。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內心是痛苦的。因為他始終忘不了父親因“還賬”以及在“還賬”路上吐血身亡的情景,他更忘不了那些血淋淋的小鎮歷史。

因此,他自身一直帶著濃厚的原罪意念。即使趙多多經營的粉絲廠“倒缸”事件不是隋見素所為,他也依然把這種錯誤強加在自己和老隋家身上。

從輝煌到沒落,從身份高貴的家族長子到蹲守磨坊的沉默者,無不是一個家族起伏的滄桑見證。

而在這段滄桑的歷史印跡中,隋抱朴也慢慢磨礪了自己的心境。雖然這種磨礪的過程是漫長的,但也是一種探索的過程。

正如古希臘人亞里士多德所言:

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隋抱朴內心矛盾的衝突過程,不僅是對小鎮歷史的驚異,也是一種探索的開始。他不僅是在探索自己和家族的命運,更是在探索個人與小鎮的歷史發展和演變關係。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2】一個小鎮的發展——在懵懂中的前行是進步的開始

《古船》一書中的窪裡鎮,可以說是一個思想在保守和疑慮中緩慢前進的小鎮。

(1)對新鮮事物的艱難接受

自從隋見素外出闖蕩回來之後,他給窪裡鎮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而這些新鮮的東西,有老一輩人的牴觸,也有年輕人的接受。

起先的短裙、牛仔褲和打耳洞,都讓青年男女們覺得稀奇古怪。但是後來大家都慢慢接受並且趨之若鶩。

他們開始的時候只看不買,後來就躍躍欲試。鬧鬧毫不猶豫地買了條牛仔褲,並讓張王氏給她擋著人眼當場換上。鬧鬧穿著它走出店來,所有人就跟在後面看著,一路上目不轉睛。

儘管他們知道這些看起來很好,卻不知道這是人們在慢慢向享受生活靠近。而青年男女的打扮,正是一個時代潮流的進步。

當放電影成了窪裡鎮青年男女特別喜歡的娛樂項目時,一部分人卻帶有牴觸情緒。所以,在趙多多的粉絲廠被調查的時候,長脖吳和史迪新也以牛仔褲和電影傷風敗俗為由舉報了隋見素。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都是汙穢的東西,有傷大雅、觸犯法律。

我們知道,在這之前,窪裡鎮除了酒會和跛四的笛音之外,並不怎麼熱鬧。可自從這些新鮮東西出現之後,整個小鎮增添了很多活力。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2)對科學、技術的探究

如果說隋見素帶回來的新鮮東西,是生活方面的進步。那麼趙多多的“踢球式”(TQC)管理和李知常的發明便是科學、技術上的研究和探索。

儘管人們對這個TQC模式並不感興趣,但也是小鎮的一種追求進步的表現。當李知常通過研究變速輪改進粉絲廠的生產線時,小鎮的科學技術也在慢慢的向前邁進著。

然而,在這些前進的過程中,也讓小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人們轉過臉時,只見李知常“啊啊”地甩著一隻帶血的胳膊,另一隻手發瘋地去扯什麼──一個人被絞到了皮帶輪上!大家呼喊著,都認出那是隋不召!

其實從某種層面上來講,無論是牛仔褲、打耳洞這些潮流,還是趙多多的“踢球式”(TQC)管理和李知常的發明,都是窪裡鎮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而人們的腳步,也在長期的停滯之後,不知不覺中對未來萌生了一種新的渴望。

正如羅曼•羅蘭所言:

人類正在狂風暴雨中改變面目;整個世界都在改造中;不能允許任何人到過去時代的美好事物中找一個藏身洞。

可以說,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時期,窪裡鎮的每個人都在改變著,只是他們自己都沒有發現而已。

儘管有的人還在謀取自己的私利,有的人的價值觀念還沒有較大的轉變,有的人還在懵懂中尋找心中的信仰,但沒有誰真正想回到過去尋找安逸。就連怯弱的隋抱朴,也在研讀著一種新的價值觀念和信仰。

這些,都是窪裡鎮人們,在懵懂中悄然進步的過程!並且在不知不覺中,推動著小鎮的發展。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3】一條河流的發掘——在覺醒中的綻放是價值的重鑄

窪裡鎮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無比艱辛的。從齊魏爭奪中原到現在,歷盡了千辛萬苦,但窪裡鎮人始終堅守著這塊熱土。

即使吃糠咽菜,即使曾經的蘆青河干枯了,即使數以萬計的船隻停擺了,但窪裡鎮人們幾千年流淌的熱血並沒有一絲乾涸的跡象。

在這段無法忘卻的歷史記憶裡,窪裡鎮人們的命運始終浮浮沉沉,那些有趣的靈魂也一直在不斷的輪迴重現。

儘管在這些靈魂的推進和拉扯下,窪裡鎮人們依然不斷的在停滯與前進中掙扎著,但人們總會在一定的時候迸出一種新的思想觀念。地下河的發現,就預示著一種新的精神理想覺醒了

大約是一個多月之後,地質隊宣佈了一個秘密:差不多正對著蘆青河的一百多米深的地下,還有一條河。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蘆青河的乾枯意味著古老的文明過去了,而地下河的發現又意味著新的精神理想誕生了。

印度學者泰戈爾的《民族主義》中這樣講:

在新時代的黎明,人將在全人類的精神團結中發現自己的靈魂。

人類的歷史都是所遇困難而形成的,最終取決於我們怎麼去面對困難並解決困難。事實上,窪裡鎮在經歷了種種鬥爭之後才發現。他們賴以生存的小鎮粉絲廠倒了,很多人的投資也打水漂了。

人們忽然明白:每個人都是小鎮的一員,小鎮的興衰既與個人的生活相關,也與整個小鎮人們的榮辱相關。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大家誰也不是獨立的個體。

因此,以隋抱朴為代表的人們,在經歷了漫長的探索之後,覺醒了新的思想和精神,並從沉寂中走了出來。而這些都是隋抱朴和整個小鎮人們,重新發現自己靈魂的開始。

於是,新的粉絲廠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再次運轉起來了。此時的人們才知道,只有小鎮好了,人們的幸福生活才會好,而這便是小鎮人們理想和價值重鑄的開始。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結局:

作品最終的結局是,隋抱朴走出老磨屋,自薦當了窪裡鎮粉絲廠的總經理。而這也正代表著,窪裡鎮新時代的到來。

與其說這是老隋家的宿命,不如說是老隋家的隋抱朴在經歷了家族的滄桑,掙脫靈魂的困境之後,獲得了新生。

這個曾經精神迷惘的怯弱者,如今變成了一個擁有信仰和活力的理想者。這不僅僅只是個人思想的覺醒,也意味著人們正在摒棄那些病入膏肓的過去,開始重鑄一種新的思想和靈魂。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我相信,通過隋抱朴和小鎮人們同心協力之下,一定能給窪裡鎮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

其實,窪裡鎮只不過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一個縮影。它所經歷的滄桑,都是國家在進步和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探索。

而在探索中前進,不僅是國家在發展中積累經驗,更是民族在精神覺醒後獲得價值和理念的提升。

如今看來:一個人的進步,一個民族的進步,乃至一個國家的進步,都是在前進過程中不斷探索的結果。而在這段艱難的探索中凝聚起的精神意志,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髮展壯大的靈魂。

所以說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我們每一代人應該繼承的民族核心凝聚力,才是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古船》:滿載的精神理想,才是一個民族生命不息的根本

作者簡介:墨鏡下的溫泉,生活在鄂西北的綠松石發源地。愛好文學,兼職作家。人生格言:用激情浪遏天下,用妙筆書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