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電視劇《都挺好》大結局的這一幕,明玉依偎著父親的肩膀,淺笑嫣然,愛人坐在身旁,拿起手機拍下此刻的幸福。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事業成功,愛人呵護,父親慈祥,此刻的明玉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然而把時光倒退到明玉小時候,沒有人會把那個隨時會撕逼的“小鋼炮”,和此刻的人生贏家聯繫到一起。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讓怒火釀成苦果,害人害己。然而憤怒真的是人生中的洪水猛獸嗎?

明玉用她的王炸人生給我們提交了否定的答案。


01 憤怒是創傷療愈的開始


明玉放學回到家,此時二哥和媽媽正在屋裡上演一幅母慈子孝的畫面。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這樣溫馨有愛的畫面,明玉目睹過無數次,但是她從來都只是一個旁觀者。

明玉一進家門,二哥瞬間就從暖心兒子切換為惡霸哥哥,要求明玉給他洗衣服。更戳心的是,母親竟然也站出來聲援二哥的無理要求,而父親只是站在一旁默不做聲。

二哥有手有腳,在家也是遊手好閒的,憑什麼要使喚自己呢!媽媽居然幫著哥哥來欺壓自己!爸爸竟然視而不見!沒有人照顧到她準備高考,需要更多的時間複習!

明玉沒有壓抑自己,也沒有屈服,她直接開撕惡霸的哥哥。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臨近高考了,明玉特別爭氣,模擬考試的成績都在全校前十,老師通知她可以參加學校的尖子生強化班,不過需要1000元學費。

吃晚飯的時候,明玉還沒來得及開口,二哥先喜滋滋的向二老彙報了自己的新工作報酬,隨後話鋒一轉,要先“借”2000塊錢去旅遊。蘇母聽完,寵溺的看著二哥說“借什麼,不用還,這次媽贊助了。"

明玉隨即也滿懷期待的提出自己也需要1000塊,參加學校的尖子生強化班。母親聽完只敷衍的回了句“什麼班啊,這麼貴。”

明玉向父母分享了自己的想考清華的夢想,苦苦哀求父母成全,母親卻回了一句讓人絕望的話:“一個女孩子,上這麼好的學校有什麼用。”

大哥出國留學,家裡可以賣房支持!二哥高考分數線都沒過,家裡也可以用錢幫他堆砌上去!二哥結婚,家裡也可以賣房支持他買新房!但卻從不肯多花一分錢去支持她的夢想!

明玉沒有忍氣吞聲,沒有卑微討好,她直接手撕了偏心的母親。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這樣的“撕逼”畫面,貫穿了明玉的整個童年,直到她上了大學後,開始靠勤工儉學養活自己,逐漸脫離了這個不歡迎她的家庭。

在《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書中作者談到:憤怒是童年創傷療愈的開始,憤怒本身也是一種療愈的手段。

憤怒讓她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家裡不受歡迎的現實,這種覺察讓她開始思考怎樣擺脫這些傷害;憤怒也讓她爆發了更大的能量,促進她比別人更努力的讀書,更拼命的工作,最終走上了自立自強的王炸人生,從此再也沒有人可以傷害到她,除非她允許。

在原生家庭裡,憤怒也許無法制止傷害,但一定可以幫你療愈創傷。


02 壓抑憤怒容易造成巨大的傷害


兩年前,泰興9歲男孩被母親暴打身亡的事件,轟動全網。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這位媽媽被抓後情緒一度失控,她說,明明的爸爸長年不回家,不給一分錢生活費。

丈夫是家裡的頂樑柱,本該關愛妻子,養育孩子,但是他完全失職了。這樣的丈夫對妻子的傷害,並不亞於蘇母對明玉的傷害。在傷害面前,無論誰都會難過,都會憤怒,但是這位媽媽和明玉不同的是,她一直默默壓抑著自己的情緒。

明明弄丟手機,只是一件每個小孩子都可能會犯的小事,卻瞬間點燃了媽媽積壓在心裡的巨大怒火。盛怒之下的媽媽喪失了理智,把孩子當做了發洩的出口,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滿情緒會轉化成一種內心的狂躁,讓神經飽受考驗,甚至變得更敏感易怒;怒火很可能會找到一個替罪羊,發洩在無辜者身上。

隱忍在心裡的炸彈,會越長越大,一旦爆發就如同洪水猛獸。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03 學會正確的管理憤怒


心理治療師讓-包羅·奧斯特認為:“怒火的背後總是隱藏著痛苦,但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亂髮脾氣也是愚蠢的。”

當憤怒來臨時,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發怒三步曲:


A. 分散注意

當突如其來的憤怒襲上心頭,言辭衝撞歇斯底里只能讓局面變得更糟。此時最關鍵的是保持冷靜。這不太容易,但你可以試試:

默唸從1到10;

去一個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叫;

摔打枕頭撕紙片等,轉移注意力;

或者給好朋友打電話傾訴一番好了。

只有剋制對刺激物的瞬間情緒反應,我們才能進入下面更理性的環節。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B. 理清思緒

有時候只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就能讓你變得氣急敗壞,怒不可遏。到底是什麼點燃了你心中的怒火?試著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是你感到受傷害嗎?

他/她是有意還是無心?

你肯定自己沒有弄錯嗎?

是不是你太敏感的原因?

情況真的嚴重到你暴跳如雷嗎?

有沒有不發怒卻能解決問題的方式?

你大吼大叫倒底是想達到什麼目的?

讓對方望而生畏,還是希望和他溝通?

......

當我們試圖回答這些疑問,才能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


C. 表達不滿

心理學家托馬斯·高登為我們推薦了一個方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

和對方說哪些行為讓你感到不滿:“當你......”

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覺得......”

和對方分享你的期望:“我希望能這樣,因為......”

表達你現在的需要並說明原因:“我請你......是因為......”

不要忘記我們的目的是重新找到關係中的平衡。不要滔滔不絕,不要不容對方說話,也不要在他/她面前讓步。只有找到修整關係的方法,才能真正達到目的,讓每個人都保留自己的完整性。

《都挺好》假如蘇明玉沒有“手撕”自家人,不會有後來的王炸人生

心理治療師讓-包羅·奧斯特說:表達憤怒的好處遠遠不止是出了口惡氣,它的可貴之處是重建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所以,好好地小小地發一次怒,會讓我們找回和諧

說:憤怒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成為我們用來切菜的好工具,也可以成為我們傷害他人的兇器,關鍵在於我們怎麼樣管理。《都挺好》中的蘇明玉,用理智的憤怒療愈了自己,她給我們做了一個絕佳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