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头村,为了留个纪念,以叫“圈”的人名给村子命名

圈头村,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地处白洋淀中心地带。为何被叫做圈头村?还要从这个故事说起。

据传,明朝初年的一个春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辆独轮车,推车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王姓小伙,浓眉大眼、膀大腰粗。独轮车的一边坐着他的母亲梅氏,年过五旬,脸膛油黑,身板硬朗,一看便知是个农家妇女,车的另一边捆着行李和生产工具。

圈头村,为了留个纪念,以叫“圈”的人名给村子命名

圈头村

推车的小伙有点累了,就停下车,掏出手巾擦着汗。母亲说:“圈,歇上一会儿再走吧!”这个叫圈的小伙就将母亲扶下了车。梅氏边活动着腿脚,边环顾着四周的美景。她高兴的说:“圈,咱哪儿也不想去了,就在这安家吧!这儿地肥水美,能耕田,能捞鱼,河里的鸡头、菱角、莲子都是现成的美食,眼下是我们是有吃的了。”

这个叫“圈”的小伙笑着点头。母子二人二人便在此安家。“圈”麻利地砍来了树干,梅氏用镰刀在周围割出了一片空地,一会儿,一个“人”字形窝棚搭好了。二人将独轮车上的东西搬进了“屋”。母亲让“圈”在外边支锅做饭。从此,白洋淀升起了第一缕青烟。后来,不断有人迁来,母子都热情接待,同他们和睦相处。后来者中,傅姓者居多。

圈头村,为了留个纪念,以叫“圈”的人名给村子命名

人字形窝棚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由官府组织从塞外古北口移民至此。此处人口聚增,形成了村落规模。因原住民当中傅姓居多,河间府尹便下令,将此地称作“傅家屯”。后来,有人提议:以姓氏为村名是有点牵强,也不利于团结,为了留个念想,本人提议用人名为村名比较好,“圈”是此地的先祖,没有他就不会有这个村,我看就叫圈头村吧!”大家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圈头村”好听、好记,又有纪念意义,就一致同意,改叫“圈头村”,此地所属的河间府尹采纳了人们意见,便以“圈头村”备案留存。此名沿用至今。

圈头村,为了留个纪念,以叫“圈”的人名给村子命名

白洋淀

新中国成立后,圈头村划归安新县,属保定地区。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根据新区的总体规划,白洋淀淀中村会逐步搬迁,圈头村作为古文化村将得以保留。因其独特而秀美的自然风光,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