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逼上梁山”的故事大家都有聽過,在北宋末年,因為種種被逼迫卻無力反抗的原因,108位英雄好漢齊聚樑上,打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一種,強烈的敢於反抗權威並與之鬥爭的精神,以及對於自由的嚮往,在很多年裡都鼓舞著人心。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只是在真實的世界裡,“逼上梁山”遠沒有《水滸傳》中所說的那麼美好,儘管它也有著很多的悲涼與沉重,但更多的還是無奈與無助,甚至於還有著許許多多的背叛與算計。真實的“梁山起義”發生在宣和元年(1119年),山東鄆城縣水堡鄉宋家村的宋江,由於無法承擔官府日益沉重的賦稅,於是率領鄉親百姓,佔據了梁山水泊抵抗官府。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他們最初抵抗官府,是因為實在已經交不上賦稅,後來之所以抵抗官府,則是因為官府想要消滅他們,只是由於宋江自幼為人豪爽仗義,所以結交了很多精通武功的江湖好漢,在這些人的組織下,大宋朝廷派過來的官軍很多次被打敗,於是宋江與他的梁山水泊一起名震天下,後來更是被施耐庵寫進了《水滸傳》中。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不過宋江的勢力遠沒有《水滸傳》中所描述的那麼強大,根本就沒有108個人,而是隻有36個首領,其餘都是受到逼迫無法活下去的普通百姓,這36個人被朝廷稱為“山東36巨寇”,原本還不以為意,只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的時候,南方的方臘也發動了起義,並且攻破了多個州府,以至於北宋朝廷極其震驚,對鎮壓宋江這件事情也開始變得極其上心。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宋江等人在最初的時候雖然接連勝利,但終究人數太少,而且作為根據地的梁山泊也太過狹小,無法支撐長時間地戰鬥,於是在堅持了兩年以後,宋江便帶領著團隊的36個首領都接受了北宋朝廷的招安,從活不下去的漁民化身成名震天下的巨寇,又成為了北宋朝廷的官員,這個轉型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根據《宣和遺事》的記載,“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如果事情到這個時候就已經完結,那麼宋江等人的結局無疑非常完美,只是在1127年的時候,金國大軍一直打到了北宋首都開封,北宋在“靖康之恥”中滅亡。

北宋滅亡時梁山好漢大多在世,他們各自的心情如何?


這個時候梁山上的好漢大多依然在世,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什麼作為的,因為他們認為“官家”欺負過自己,現在“官家”被金人給打了,那也相當於給自己出了惡氣,尤其是楊志與史斌這2人更是讓人心寒至極。

楊志在《水滸傳》中被稱為“青面獸”,武功相當高強,他本來跟隨抗金名將种師道(水滸中的經略相公)一起去打金人,結果在就要到前線的時候,作為先鋒的他不但沒有交鋒,而且直接抄小路跑了;史斌在《水滸傳》中被稱為“九紋龍”,是史進的原型,他看到金軍勢大,直接策反了一批人,在關鍵時刻反水,讓宋軍損失巨大;好在這兩人最後都被生擒,獲得了應有的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