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宜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訪談

社會組織是與群眾距離最近以及聯繫最緊密的組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近年來,宜春社會組織得到了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有各類社會組織2901個,其中社會團體1520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374個,基金會7個,登記註冊的志願者人數達50多萬人,志願服務時間500多萬小時。社會組織在參與社區管理、反映利益訴求、化解社會矛盾、應急救援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進一步推動建立宜春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社會組織能力、素質強弱決定了其參與社會治理工作落實的好壞。”宜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說,強化黨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三化”水平,是創新和傳承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

宜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黨建引領 讓社會組織“聚”起來

新法制報:社會組織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有著什麼積極的作用?

黃德剛:社會組織是與群眾距離最近以及聯繫最緊密的組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社會組織的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益性等特點,決定了其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社會參與機制中佔據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組織具有推動科學決策、完善公共服務、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公民自治的積極作用。發揮社會組織的這些積極作用,有助於快速回應各類社會治理中的難題、頑症,可以提升市域社會治理專業化和現代化的水平。

新法制報:將社會組織引領到社會治理工作當中來,宜春有哪些好的做法?

黃德剛:為把這一社會力量引領到社會治理工作當中來,我們採取“黨建+社會組織”模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統領作用,把社會組織引領聚焦社會治理領域。堅持黨建引領,是我市基層社會組織優質運行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宜春不斷強化黨員隊伍管理、整合社區資源、培育社會組織、創設活動載體,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許多高效的基層治理模式。我們十分注重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由民政部門牽頭成立了宜春市社會組織黨委,專門負責抓好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並專門下發了《社會組織黨組織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實施辦法》,要求各社會組織黨組織把參與社會治理工作作為社會組織的重點工作來抓,並把它列入年終考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

全市232個社會組織黨支部積極行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廣泛的群眾性優勢,帶領各社會組織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展開以社會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各種活動。如靖安縣高湖鄉黨委發動高湖商會會員企業黨員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活動,結對幫扶貧困戶162人,幫扶資金260餘萬元,並引導商會小組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共調處涉企糾紛和其他民間糾紛125件。

據統計,全市社會組織開展社會治理知識宣講達362場次,印發小傳單10000餘份,救援人員28人,尋回失聯老人62人,化解鄰里矛盾1000餘次,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宜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宜春市明月山救援隊帶敬老院老人遊明月山

政府引導 讓社會組織“轉”起來

新法制報:如何才能讓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發揮最大效能?

黃德剛:社會治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各個方面。政府在社會治理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社會組織只是社會治理中的有效補充。因此,加強政府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合理引導,讓社會組織根據自身的職能和特點,為自己“量身打造”好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最大效能地發揮好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新法制報:在引導和激勵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中,宜春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黃德剛:在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的過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指導發展是一方面,更多的在於社會組織自身發展。每年市委政法委都會組織開展“平安社區”“平安學校”“平安醫院”等的平安建設活動,市平安志願者協會及其他公益性社會組織都積極參與到平安創建活動中來,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為平安建設工作出功出力。市委政法委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市平安志願者協會組織全市志願者隊伍與社會群團組織根據本行業本協會特點,廣泛開展平安志願者活動,為全市平安建設聚集了更多“民間”力量。市民政局還從福彩金中拿出了50萬元,設立了“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社區矯正”“關愛留守兒童”等項目。

市藍天救援隊、青年志願者協會、市陽光公益促進發展中心、微愛公益、市心理諮詢協會等社會組織先後承接了這些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社會治理工作的落實。

獎懲機制 讓社會組織“動”起來

新法制報: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離不開強有力的制度建設,在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方面宜春有哪些獨特的做法?

黃德剛:科學的獎懲機制是全面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市專門制定了社會組織評比表彰有關規定,每年對參與社會管理、志願服務活動、社會綜合治理等方面工作成績突出的社會組織進行表彰。近幾年來,先後有13家社會組織獲得了表彰。

與此同時,我們還把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列入社會組織等級評估的重要內容,對於沒有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社會組織一律不能評估為5A級單位,不能參與有關社會治理方面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申報。政法委為深入推動平安創建工作的落實,對於參與平安創建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也專門設立了平安創建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獎勵機制。團市委也出臺了優秀青年志願者評比辦法,每年對在志願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進行了表彰,特別突出的還推薦到省或國家進行表彰。

新法制報:獎懲機制的實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黃德剛:獎懲機制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全市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全市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空前高漲。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社會組織參與路口秩序維護達10多萬人次,小區或學校巡視達20多人次,市法律工作者協會、律師協會、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小組等社會組織調解鄰里矛盾糾紛達1000餘次,志願服務組織節假日到車站、大型商場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進行人員疏導和維護秩序達6萬餘人次。

隊伍建設 讓社會組織“活”起來

新法制報:針對社會組織專業化人才不足的發展瓶頸,宜春是如何破題的?

黃德剛:社會組織能力素質強弱決定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落實的好壞。為此,市民政局專門成立了宜春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專門對相對較弱和新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進行能力素質方面的培訓,並騁請了全省著名的社會組織南昌崛美公益發展中心作為我們的督導單位,對10家入駐和2家殼外孵化的社會組織進行3次授課,全市社會組織負責參加聽課人達200餘人。

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添柱計劃”活動,先後4次組織20個社會組織的負責人到南昌優秀的社會組織,實地進行參觀見學,聽取了他們的經驗介紹,進行了社會組織項目的策劃、組織、實施等方面的研討與交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方式和學習身邊的典型,有效地提高了社會組織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了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社會服務等活動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還十分注重抓好社會組織黨建幹部的培訓,先後2次對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的培訓,培訓人數達100餘人。並根據市委的指示精神,在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開辦了為期3天的讀書班,進行了集中輔導。通過對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的培訓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高了他們在社會組織中開展黨務工作的能力素質,增強了他們抓好社會組織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社會組織建設正在由弱逐漸變強,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能力素質不斷提高。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志願者人數達50多萬人,每年的安全知識討論、消防演練、家庭教育知識講座、交通等大型活動的秩序維護等志願服務活動達1000餘場次,志願服務時間達500多萬小時。

今後,我們還將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建設,有效整合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等資源,為社區治理與服務提供支撐,為全市社會治理工作培育更多“行家裡手”。

宜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德剛: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