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讀|過分依賴朋友,就是培養敵人


中國有句古話:“親兄弟明算賬”。表面看上去是一句“生意經”,提醒大家合夥做生意一定要賬目清晰。但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告誡人們,

在利益面前,無論是關係再親密的夥伴,也可能翻臉。也許這樣說顯得沒人情味,但事實上,古今中外,朋友之間反目成仇甚至刀兵相向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

1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殘酷的故事。


在公元842年的拜占庭帝國,一個年僅兩歲的孩子被擁上帝位。他,就是米海爾三世。

故事新讀|過分依賴朋友,就是培養敵人


由於新皇帝年幼,帝國的各項大權掌握在以其母后狄奧多拉(非查實丁尼大帝之妻,僅重名),叔父巴爾達斯,以及身為母后情人的狄奧克提斯托斯為代表的權臣手裡。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米海爾三世就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皇帝”,只能無條件聽從這些實際掌權者的各種要求,絲毫沒有一點真正的皇帝權力。


可能是由於從小就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中成長,每天不是面對母后的訓斥,就是權臣們的威嚇。因此米海爾三世形成了缺乏主見、且有很強依賴性的性格特點。隨著年齡漸漸長大,他也想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可惜環顧四周,似乎沒有一個人值得自己信任,他心裡好不迷茫。


而就在此時,米海爾三世的叔父巴爾達斯似乎看出了些端倪,於是開始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表示自己願意幫他奪回皇權。

這對於涉世未深的小皇帝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既能獲得了一個強有力的幫手,又能伺機剷除周圍那些“虎視眈眈”的權臣,這何樂而不為呢?再加上巴爾達斯時不時對這個小皇帝表現出的“噓寒問暖”等無微不至的“關心”,使得米海爾三世也覺得此時也只有這個叔父才是可以依靠的忠臣,於是對巴爾達斯的信賴也越來越強。除了大肆賞賜之外,還授予他“凱撒”稱號。


而這位被小皇帝米海爾三世信任的“忠臣”的巴爾達斯,在獲取小皇帝的支持後發動宮廷政變,在公元855年殺掉了與自己一樣貴為輔政大臣的“太后情夫”狄奧克提斯托斯,減少了一個擋在權力之路上的障礙。兩年之後,又在巴爾達斯的主使下,米海爾三世將自己的母后和姐姐貶到了修道院。至此,米海爾三世似乎成功奪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故事新讀|過分依賴朋友,就是培養敵人

但他沒想到的是,那個在自己奪權鬥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叔父巴爾達斯其實也是個野心勃勃、奸詐狡猾的傢伙。他在政變之後獲得的權力似乎比自己這個皇帝還大。這樣一來,米海爾三世依然還是個“傀儡皇帝”。


2

面對這種情況,米海爾三世很想再次找一個值得信賴的盟友。仔細思考一番之後,他認為自己的貼身護衛巴希爾是最值得信賴的。因為米海爾三世覺得對他最為“知根知底”。想起此人原本只不過是個“一文不名”的農民,後來經人推薦到自己的某個親戚家當過馬伕。若非自己的賞識和提拔讓他當了護衛,恐怕他今天仍然在幹著那些“下賤”的工作。所以於情於理,巴希爾都應該對自己感恩戴德。


想到這裡,米海爾三世決定讓這個最值得自己信賴的好朋友巴希爾擔任自己的首席顧問,還為此專門把他送到拜占庭最好的學校接受培訓和教育。而巴希爾似乎也格外的聰明和努力,沒多久便從一個“無知”的下人成長為精明幹練的政治人才。也因此頗受米海爾三世的重用,在朝中擔任首席顧問和朝廷總管一職。


故事新讀|過分依賴朋友,就是培養敵人

像巴希爾這樣一個原本的下人竟然能成為朝中重臣,這引起了拜占庭帝國朝野上下不少人的反對。有不少人紛紛向皇帝米海爾三世表示反對,認為皇帝提拔巴希爾就是一個錯誤,他何德何能獲得如此尊榮。當然,這反對的人中也包括了之前“幫助”過米海爾三世的巴爾達斯。所以,小皇帝在此時聽不進任何人的話,只是一意孤行的不斷提拔獎賞巴希爾。因為,這是他唯一信得過的朋友。


隨著巴希爾在朝中的地位和權勢不斷加強,他的野心也開始不斷膨脹,在國家大事決策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並且愈發的專橫跋扈了。


米海爾三世似乎對這些都充耳不聞,一提到巴希爾,永遠都只是讚美表揚之詞。對他要求的封賞也更是有求必應,甚至將自己鍾愛的情婦也嫁給了他。

以為他將因此永遠感恩自己,做自己最忠誠的屬下。可巴希爾恐怕當時卻沒這麼想,比起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他似乎想要的更多。


當時,對於巴西爾來說,在朝中最大的“障礙”恐怕就是米海爾三世的叔父巴爾達斯了。此時的巴爾達斯雖然和小皇帝的關係已然鬧翻,可仍是國家三軍統帥,掌握著真正的軍國大權。為此,巴希爾趁機遊說蠱惑米海爾三世,讓他覺得巴爾達斯是個必須除掉的大麻煩。而喜歡輕信別人的米海爾三世在受其慫恿之也下同意幹掉巴爾達斯。


後來再一次賽馬大會上,巴希爾領兵制造混亂,並趁亂殺了巴爾達斯。

故事新讀|過分依賴朋友,就是培養敵人

之後米海爾三世覺得他“殺賊”有功,於是同意了巴希爾的要求,將巴爾達斯之前的一切職務都交給了他,覺得這樣可以使自己的朋友更加方便地保衛自己。


此後沒多久,巴希爾的權力與威望在拜占庭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單就財富而言,他已掌握了控制帝國財政的絕對權力,成了國家最有錢的人。甚至連貴為皇帝米海爾三世都要通過請求他的施捨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


就這樣,米海爾三世發現此時的巴希爾此時已經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了。而且每次自己想他要求更多的撥款時,他那臉上帶著的是滿滿的不屑與傲慢。彷彿自己才是那個虧欠他的人。可惜為時已晚,巴希爾已經成了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米海爾三世再也想不出合適的對策,只能怪自己太輕信這個所謂的“朋友”。於是他只能每日靠酒精麻醉自己,想以此逃避現實。


最終,在一次宿醉初醒時,他看到了巴希爾的人已進入寢宮將自己團團圍住。還沒等他喊出一聲“救命”,就被眾人一擁而上殺死了。巴希爾隨後登上皇位,成了新的皇帝,成功的用自己之前恩人的鮮血和人頭為自己的新王朝奠基。

3


回顧這段歷史,其實米海爾三世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由於過分的輕信和依賴,先後給自己製造了兩個“惡魔”,卻不自知。總以為對方是自己的朋友,永遠不會出賣自己。因此允許他們為所欲為,並不斷突破底線,對最高權力進行蠶食。結果導致自己的慘死。

“忘恩負義”在幾千年來不斷上演,給人們留下了無數的教訓。可偏偏有不少人“好了傷疤忘了疼”,依然過分信賴朋友,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這樣的案例,在當今社會的生意場上,比比皆是,關注報刊或自媒體,都能常見此類報道。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有幾個朋友很重要,甚至關鍵時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要明白,不管是再親密的關係,也多少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尤其是工作中,只會一味依賴或討好朋友很可能導致許多任務完成不了。總之友誼歸友誼,底線不能破,過分的依賴朋友就是給自己培養新的敵人。記住這句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吧:求人不如求己。

本文作者小周,愛讀書,喜歡歷史故事。歡迎大家的批評指正。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必定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