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軍是如何攻佔德國首都柏林的?

第一軍情


1945年4月初,在進行了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和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後,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蘭克第1方面軍已佔領了進攻柏林的有利陣地。在奧得河西岸,蘇軍奪取了6個登陸場,其中最大的屈斯特林登陸場正面達54千米,縱深達10千米。該登陸場距柏林不超過60千米。

蘇軍柏林戰役的目的是徹底摧毀法西斯德國的武裝力量,並佔領柏林以結束蘇德戰爭。蘇軍計劃在廣闊戰線上實施數個突擊,突破奧得河一尼斯河防區,然後合圍整個德軍柏林集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負責主攻柏林,其主力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在南北各以2個集團軍實施一個輔助突擊。烏克蘭第1方面軍右翼軍隊應粉碎科特布斯、柏林以南的德軍,爾後向萊比錫方向進攻,以保證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安全。但該方面軍也有第二方案:即白俄羅斯第l方面軍進展不順利時,就轉向柏林作戰。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晚4天開始進攻,任務是消滅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使其不能威脅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

由於這次戰役是東線戰場最後的決戰,蘇軍和德軍都投入了極大的力量。德軍全力加強奧得河防禦地區。每個師的防禦正面為11千米,如果加上預備隊則只有7.5千米,在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則只有4.2千米,並擁有60餘門火炮和近17輛坦克、自行火炮的戰役密度。奧得河防禦地區分為三個防禦地帶,並且三個防禦地帶都有軍隊佔領,這在以前的德軍防禦中是沒有的。德軍防禦構成了堅固的大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體系,這比以往德軍任何戰役中的防禦都要堅固。蘇軍此次戰役的戰役佈勢,因為德軍大縱深的梯次防禦而作了調整。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都成兩個梯隊,以增強突擊力量。集團軍為兩個梯隊或一個梯隊,擁有快速集群或在自己地帶內有坦克集團軍進入戰鬥的均採用一個梯隊。兵團和部隊的戰鬥隊形絕大多數為兩個梯隊甚至三個梯隊。這樣的隊形,對於突破縱深梯防禦是很有利的。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


由於德軍在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的部隊密度很高,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未能在這裡建立起足夠高的兵力、兵器優勢(筆者注:這也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困難的原因之一)。該方面軍突破地段上在人員、火炮方面佔有3.2—3.4:1的優勢,飛機只佔1.9:1的優勢。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人員、火炮、坦克和飛機上佔有8.0:l、10.6:1、9.6:1和2:1的優勢。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則佔有4.6:1、5.2:1、7.1:1和2.5:1的優勢。

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情況,即助攻方向的兩個方面軍由於兵力優勢較大,突破較主攻方向的方面軍要順利的多。集團軍突破地段寬度大大縮短,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只有2.5-7千米,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為3-4千米,烏克蘭第1方面軍為810千米。步兵師的突破地段寬度為1-1.5千米,第47集團軍的步兵第143和第132師甚至只有0.5-0.7千米,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當然,這也與蘇軍師的大量缺員有關係,連續作戰使得蘇軍師平均只有3600—6000人左右,步兵連只有編制人數的一半。

蘇軍為了這次最後的決戰,也把看家的“傢伙”抖落了出來。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一下子就撥了15個突破炮兵師給3個方面軍,並要求每千米突破地段不得少於250門火炮迫擊炮的密度。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主要突破地段上達到了350門以上,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達到了248-359門的火炮密度。有了這樣高的炮火密度,炮火準備就可以大大縮短時間,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只計劃了30分鐘的炮火準備。烏克蘭第1方面軍因為要強渡尼斯河,所以炮火準備時間為145分鐘。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則由各集團軍自行制定炮火進攻計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炮火準備時對防禦的壓制縱深達到10—12千米,對步坦衝擊的炮火支援則以探照燈照明在夜間實施,前兩千米縱深採用雙層徐進彈幕方法,後兩千米採用單層徐進彈幕方法,對步坦縱深戰鬥的火力護送縱深為8一10千米,以逐次集中射擊方式進行。蘇軍4個航空集團軍共7496架飛機,以航空兵進攻樣式保障3個方面軍進攻。

蘇軍Б-4型203毫米榴彈炮


柏林戰役蘇軍投入了所有6個坦克集團軍中的4個,每2個分別作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快速集群。為組建集團軍快速集群,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給第61和第33集團軍各配屬了一個騎兵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給第52和波蘭第2集團軍各配屬了1個坦克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也把近衛坦克第1、3、8軍和機械化第8軍用於發展集團軍的勝利。各合成集團軍指揮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主要是準備完成對敵主要防禦地帶的突破和從行進間突破第二防禦地帶。坦克集團軍則計劃在兩種情況下投入戰鬥,即突破戰術防禦地幅之後或突破該地幅的過程中。這樣看來,蘇軍對突破德軍堅固陣地的困難性,還是有一定認識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共1929輛,全部以連為單位(有時以排為單位)分散配屬給步兵營或步兵連。因為此時蘇軍基層指揮員已能夠熟練使用這些坦克。在一些集團軍內,對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還進行了梯次配置,使第二梯隊在短時間內就能組織好協同動作進入戰鬥。

紅軍官兵在柏林慶祝勝利


鏈接-蘇軍柏林戰役突擊集團兵力兵器密度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第65、70、49集團軍,機械化第8軍、近衛騎兵第1軍(共17個步兵師、火炮3999門、坦克860輛),突破地段14千米,每千米1.25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287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50輛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61、波蘭第1集團軍,近衛騎兵第7軍(共10個步兵師、火炮1430門、坦克113輛),突破地段7.5千米,每千米1.33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190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14輛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47、第3、近衛第8集團軍,突擊第3、5集團軍,坦克第9、11軍,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共34個步兵師、火炮7912門、坦克2306輛),突破地段24.3千米,每千米1.25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324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96輛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33、69集團軍,近衛騎兵第2軍(共15個步兵師、火炮3785門、坦克474輛),突破地段12.5千米,每千米1.1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255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32輛

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13、28、31集團軍,近衛第3、5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4集團軍,近衛坦克第2、5、4軍(共40個步兵師、火炮6976門、坦克1200輛),突破地段27千米,每千米1.4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359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40輛

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52集團軍,波蘭第2集團軍,近衛機械化第7軍、坦克第1軍(共16個步兵師、火炮2232門、坦克153輛),突破地段9千米,每千米0.67個步兵師,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248門,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15輛

柏林進攻戰役


4月14日和1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均進行了戰鬥偵察。兵力為1個連至1個團。烏克蘭第1方面軍地段,·德軍防禦沒有變化,遂決定按原計劃進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則利用戰鬥偵察推進了2—5千米。因此將炮火準備時間縮短為20—25分鐘。

4月16日,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後(共發射50萬發炮彈),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發起進攻。方面軍順利突破第一防禦地帶後,於午前抵達德軍沿澤洛夫高地設置的第二防禦地帶後進攻受阻。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於當日下午16時30分下令,將用於發展勝利的近衛坦克第1、第2集團軍投入戰鬥。4月17日7時-11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部對德軍第二防禦地帶開始衝擊,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直到4月19日才突破這一地帶,向縱深突進了30千米。

紅軍攻克柏林


烏克蘭第1方面軍4月15日夜間通過戰鬥偵察後在16日6時15分開始炮火準備,部隊在炮火準備過程中強渡尼斯河,於8時40分發起衝擊。中午時分,由於德軍調來2個坦克師兵力,在第一防禦地帶第三陣地上減緩了進攻速度。方面軍司令員立即將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投入戰鬥。到日終前,在29千米正面上推進了8—13千米,前出到了第二防禦地帶。4月17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突破了敵第二防禦地帶。4月18日-19日,蘇軍在斯普里河建立了一個很大的登陸場,從而可以使方面軍繼續向柏林和易北河進攻。

4月20日7時15分,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在炮火準備掩護下,開始強渡奧得河。日終前,第65、70集團軍部隊成功擴大了在什切青以南的登陸場,正面達到6千米、縱深1.5千米;而第49集團軍則不太順利,只有4個步兵營抵達登陸場。之後的三天內,第65和70集團軍部隊打退德軍4個步兵師的多次反突擊,並在23日日終前將登陸場擴大到了寬度30千米、縱深6千米,不過第49集團軍仍保持原先的態勢。4月24日-25日,方面軍部隊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並在推進15千米後在20千米寬地段前出到第二防禦地帶。

4月20-21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仍以每晝夜12千米速度向前推進,並在突破德軍柏林外圍兩道防線之後於21日-22日在城郊與敵激戰。4月2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將第二梯隊一第3集團軍連同近衛騎兵第2軍投入戰鬥。當日日終前,即前進了20—25千米,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和柏林的聯繫。而烏克蘭第1方面軍各坦克集團軍在前出到戰役縱深後,以每晝夜30-35千米速度展開進攻。4月22日日終前,突破了德軍柏林外層防線,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前出到柏林南郊,而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前出到通往波茲坦的接近地。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師,合圍了法蘭克福一古本集團。同時,兩個方面軍的快速集群在柏林南北方向快速推進,4月25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47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在柏林西面會師,柏林集團被合圍。合圍的對外正面仍在向西挺進,直至前出到易北河與美英軍隊會師。納粹的末日終於來到了!

1945年5月凱特爾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榮華之武器堂


蘇聯紅軍經過近四年的浴血犧牲、艱苦奮鬥,終於攻入了法西斯德國的巢穴柏林。在攻打柏林時,蘇軍付出了慘烈代價,持續18天的戰鬥中蘇軍死傷30多萬人,平均每8名蘇軍士>兵就有1人倒在攻克柏林的道路上。

大批蘇聯紅軍奔赴柏林前線準備投入攻克柏林的戰鬥。

1945年5月9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殲滅德軍48萬人,繳獲火炮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0餘輛、飛機500架。這次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最高統帥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蘇軍有生力量將戰爭拖延下去的圖謀,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和歐洲戰事的結束。


扒皮觀察室


圖為蘇聯紅軍佔領柏林

從1945年1月4日開始,蘇聯四個方面軍開始沿著奧德河集結,在河對岸的60公里處,就是蘇聯士兵此行最後的目標-柏林。雖然在柏林戰役開始前,蘇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是就當前形勢而言,柏林仍然是一個非常難啃的硬骨頭。首先,在柏林城內,德國集結了超過100萬名士兵和9000餘門火炮,這還沒有加上臨時動員起來的德國市民以及正在馳援柏林的德國軍隊。


圖為柏林戰役形勢圖


其次,盟軍也傳出利用空降作戰更早一步佔領柏林,一系列消息的傳來讓蘇聯更堅定不惜一切代價搶先佔領柏林。所以,從1945年2月份開始,蘇聯軍隊就已經在東線發動了對德國柏林周邊地區的清剿和包圍行動。


2月13日,布達佩斯被蘇聯佔領,南線的蘇聯軍隊搶先佔據了攻佔柏林的有利地形。2月24日,朱可夫率領的蘇聯軍隊也徹底佔領奧得河東岸,並對柏林虎視眈眈。


圖為在郊區防守的德國士兵


在對部隊進行整頓並制定了奪取柏林的作戰計劃後,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開始從東面和北面對柏林發動了總攻。4月19日,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擊潰了德國外圍的最後一道防線。


與此同時,羅科索夫斯基也在4月21日在北方收緊了包圍圈,4月23日開始,蘇聯軍隊開始陸續進入柏林。4月30日早晨,柏林基本上已經被蘇軍全部佔領,15個小時後,蘇聯紅旗被插上國會大廈,至此,柏林之戰結束,德國徹底戰敗,並在隨後向兩線盟軍投降。


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區域拒止


1945年4月30日,在朱可夫同志指揮下蘇聯紅軍攻佔了納粹德國的最後堡壘---柏林,結束了歐洲戰場上的最後一戰。西方近代史上稱之為“埋葬希特勒的最後一戰”

為了獲取更大利益,蘇軍提前發動攻打戰役。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與雅爾塔舉行會議,商議其攻陷柏林後的佔領區域,攻克伯林是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標誌。雖然三國有約在先,但每個人心中都打著自己的算盤,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

喜歡出風頭的蒙哥馬利元帥指揮英軍率先開始了進攻柏林的腳步。接著,跨過了萊茵河的美軍也在向東急速挺進,其前鋒已在易北河開闢了直指柏林的登陸場。而此時,蘇聯卻遲了一步。在莫斯科密切關注著戰場局勢的斯大林得到報告:德軍更傾向於向盟軍投降,而不是蘇聯紅軍。

當時在德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向東死死地頂住俄國人,直到西邊來的英國人踢我們的屁股。”

就在斯大林感到自己的利益被英美搶佔之時,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卻發來電報,闡明盟軍的軍事行動僅限於切斷德軍南北方面的聯絡。這相當於告訴莫斯科,同時也告訴了英國人,盟軍並沒有攻克柏林的打算。邱吉爾憤怒地指責艾森豪威爾根不懂得抓住機會。艾森豪威爾這份電報正是斯大林所期望的,於是蘇軍提前發起攻克柏林的戰役。

1945年4月15日凌晨5時,蘇軍打響了攻克柏林的戰役。

在上百盞大功率探照燈的照射下,上萬門蘇軍火炮、迫擊炮、以及各種野炮對德軍方面展開猛烈的轟擊,接著蘇聯飛行員架勢轟炸機在德軍陣地上傾瀉下如暴雨一般的炸彈以及燃燒彈,驚天動地的爆炸彷彿要將大地撕裂,灼人的烈焰沖天而起。在蘇軍整整30分鐘的炮火壓制下,德軍陣地未能發射一發炮彈。有幸存的德軍士兵回憶道:“這太可怕了,他們瘋了,炸彈震聾了我們的耳朵,而火焰卻肆意吞噬著每個人……”

僅一個白天,蘇軍就發射了超過120多萬發炮彈,勢不可擋的炮火令德軍防線幾乎完全被摧毀了。緊接著,蘇軍集中強大的兵力攻克了被稱為“柏林之鎖”的澤洛高地。當蘇聯士兵呼喊著“烏拉”越過澤洛高地後,緊隨他們身後的便是數不盡的坦克車。至4月18日,蘇軍全線突破了奧德河、尼斯河防線,並以4萬多門各型火炮、6000多輛戰車、7000多架飛機以及250萬人的巨大兵力,對柏林形成了圍攻之勢。

蘇聯紅軍兵臨城下,第三帝國土崩瓦解

1945年4月20日,這一天是希特勒56歲生日。在總理府的花園裡,希特勒接見了少年衝鋒隊員,並給予他們鼓勵。希特勒走出隱藏在總理府地下深處的暗堡,陪同他的是他的情人愛娃.布勞恩。此刻站在希特勒面前的是一群身著華麗軍大衣的男孩,他們的年齡在10-15歲之間。蘇軍的炮聲響起來了,在隆隆炮聲中,這些男孩子雖然在元首面前掛著笑,但心底無疑是充滿恐懼的。

隆隆的炮聲打斷了希特勒的接見,但臨走之時,他仍微笑著說:“我們一定要保衛柏林,守住柏林。你們萬歲!”

回到暗堡之後,希特勒被告知,蘇軍從東、南、北三面向柏林挺近,柏林頂不住了。希特勒緊攥雙拳大聲咆哮,他下令將所有按兵不動的指揮人員全部處決。但已沒有人聽他咆哮了,連他最親信的空軍司令戈林和黨衛軍頭目希姆萊也離他而去,偷偷做著與盟軍談判投降的計劃。

柏林城中,所有街巷都構築起防禦工事,街道上設置了防坦克障礙,所有房屋被加固為防守點,而每一扇窗戶都變成了火力點。德軍士兵躲藏在千百個阻擊點內,等待每一個出現在街巷上的蘇軍士兵。在攻克柏林的戰鬥中,蘇軍與德軍展開巷戰,他們必須逐街逐屋地消滅每一個死守的德軍。

4月26日,朱可夫命令蘇軍向柏林發起總攻。無數的蘇制坦克衝入柏林城,碾過柏林的大街小巷,炮筒對準每一個窗口轟擊。柏林城中約250萬幢建築受到嚴重損壞。4月30日,蘇軍攻入波茨坦廣場,離希特勒藏身的總理府僅一街之隔。

死亡前的婚禮,希特勒與愛娃的死亡之約

當整個柏林城成為一片火海之時,希特勒選擇在暗堡中與愛娃成婚。愛娃已經跟隨了他12年,當她知道自己必須與希特勒一起死時,她惟一的要求是要有正式名分。

當秘書在愛娃的寢室裡最後見到她時,她先笑而後露出傷心的表情,並將自己的一件灰色狐皮大衣送給了秘書。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愛娃服氫化鉀自殺。據被俘的侍衛敘述,希特勒在吞入第二粒毒丸後,用小手槍朝太陽穴開了一槍。10分鐘後,侍衛們將希特勒和愛娃的屍體從暗堡中抬出,放入總理府花園一個被炸開的彈坑中,澆上汽油焚燒。

蘇軍以30萬士兵戰死的代價,換來了德國人的投降書

就在希特勒與愛娃結婚當天的黎明時分,蘇軍步兵七十九軍的三個營攻佔國會大廈。這座大廈裡安置了重兵,這些年輕的德國人守衛在這座仍然矗立建築之中。當蘇軍出現在大廈中後,雙方展開了白刃戰。

21時50分,蘇軍中士葉戈羅夫和下士坎塔里亞在柏林國會大廈的圓形拱頂上升起了蘇聯國旗。五天之後,德國正式向蘇、美、英、法四國投降,蘇軍朱可夫元帥主持了德國投降儀式。

蘇軍在這場反法西斯的戰爭中從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數不清的士兵犧牲在這綿延上千公里的戰場之上。每個蘇軍都意識到柏林戰役將是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在勝利即將來臨的時候死亡,但命運卻偏偏喜歡捉弄人,無數人沒有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250萬蘇軍官兵捨生忘死,最終他們消滅了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俘虜德軍多達48萬人之多,幾乎每三個德軍中就有一人被俘虜。戰後,艾森豪威爾說:“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去攻打,是因為他早就意識柏林一役將使盟軍付出10萬士兵的生命。”

其實艾森豪威爾嚴重低估這死亡數字,事實上:從攻克柏林打響,到德國宣佈投降,這場僅僅持續了18天的大戰中,蘇軍死傷人數多達30多萬,平均每8個蘇聯紅軍就有一個人倒在攻克柏林的道路上。這場戰爭無疑二戰史上一次殘酷的戰役,但卻換來了歐洲的暫時和平,這無疑是一次偉大的戰役,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正義之戰。


大獅


原訂計劃是以三個方面軍於4月16日發起總攻,但其實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第二方面軍還沒到位,正從易北河趕往這裡,朱可夫本想推遲幾天再發起總攻,但斯大林出於政治考慮,命令不管那個方面軍到了沒有,總攻時間一定在4月16日打響。

在火力準備的第一個波次,共發射炮彈123萬多發、連同航空炸彈包括在內,幾於等於9.8萬噸鋼鐵落在德軍頭上。在半個小時之內德軍被全面壓制未打一炮!

但蘇軍還是在澤勞弗高地遇到了德軍頑強的抵抗,經過幾天的激戰最終打開柏林的大門!

以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4月28日希特勒同情婦被迫自殺,指定海軍元帥鄧尼茨為接班人,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鄧尼茨授權凱特爾元帥同盟寫簽署投降書,歐戰結束。


東方評史


曾經驕狂不可一世、讓這個世界為之顫抖的希特勒,終於在1945年4月16日迎來了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蘇軍開始進攻德國首都柏林。雖然希特勒在柏林周圍設置了很多防禦設施,但由於其對歐洲各國帶來的嚴重創傷,讓盟軍對攻佔柏林充滿了無比的期望,最終狠狠地消滅德國法西斯。

1945年4月16日,蘇聯方面在準備了250萬的兵力和16000門各式火炮後,發起了對德國的最後一擊。當時希特勒組織了大概100萬的兵力來進行抵抗蘇軍進攻,由於德國的青壯年已在之前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柏林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殘。讓這些人來抵抗蘇軍的進攻,簡直就是拿雞蛋碰石頭。而且德國方面根本沒有與蘇軍可以對抗的火力裝備,甚至就連燃油都無法供給。

為了能儘快攻佔柏林,斯大林授權朱可夫和科涅夫元帥去佔領柏林,看誰最先成功。到了4月21日,朱可夫率領的第一白俄羅斯方面軍率先抵達柏林城外,隨後在25日,科涅夫元帥率領的第二白俄羅斯方面軍也在易北河區域,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

從4月25日開始,蘇軍一路奮戰,從一個街道打到另一個街道、從一棟房子打到另一棟房子,經過慘烈的巷戰,終於在4月30日成功佔領德國國會大廈,而這裡離希特勒的司令部碉堡僅僅400米之遙。其實在蘇軍佔領國會大廈的前一天,希特勒任命海軍司令鄧尼茨上將為其接班人,自己自殺身亡。蘇軍成功攻佔了柏林,在幾天後的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蘇軍攻克柏林是贏得對德作戰的榮譽之戰。


一、蘇軍戰前的充足準備

1.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全面籌劃。由於納粹德國入侵踐踏帶給蘇聯人民的恥辱和痛苦,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最高統帥部,面對法西斯德國的節節敗退滅亡的不可避免明朗化,率先制定了攻克德國首都柏林雪恥的復仇計劃,以千鈞之力必欲攻克柏林而得之。


2.進攻柏林必勝的壓倒性軍事力量。蘇軍總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一、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外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相對於當面之敵僅有80萬人疲弱不堪的德軍 ,以及缺乏彈藥燃料的軍備支援,蘇軍可謂泰山壓頂佔據絕對優勢。


3.高配置的指揮人員。蘇聯最高統帥部由斯大林親自擬定了三大元帥參與作戰,分別是陸軍元帥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三人,其中朱可夫功勳卓著,是名將中的名將。


二、蘇軍攻城的堅決突進

儘管德軍已是疲弱之卒,但保衛首都的法西斯狂熱信念卻也給蘇軍造成了極大阻力。蘇軍攻城前進的每一步,都可以用血腥和絞肉戰來形容。天上有航空兵狂轟濫炸,地上有重炮坦克反覆轟擊,進入街區後是逐巷逐屋的拉鋸式爭奪,直到蘇軍完全攻克柏林德軍投降,共計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可謂寸土必爭,屍山血海。


三、蘇軍攻城的戰術特點

1.炮兵和航空兵攻城作戰運用。在整個柏林戰役中,蘇軍各方面軍的炮兵密度達到了戰爭年代最大數值,根據編制和戰術特點建立各級炮兵群,即從團、師、軍到集團軍配置的原則得到了最充分、最堅決的體現。同時航空兵多梯次的連續出擊,連同炮兵常常炸得德軍體無完膚,確保了步兵作戰的順利推進。

2.蘇軍的進攻意識和作戰意志發揮到了極限。在蘇德攻守作戰的緊要關頭,常常是蘇軍悍不畏死的一波又一波集團式衝鋒壓垮了德軍,讓本已缺兵少將的德軍只能眼睜睜看著蘇軍從自己的身上踏過去。

蘇軍最終贏得了攻克柏林戰役的勝利,但隨後長達數週的軍紀敗壞,導致了搶劫、強姦、殺人事件的層出不窮,也成為了後世最為爭議的蘇軍攻克柏林最大敗筆。


今古達觀


蘇軍計劃以三路進擊柏林:以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

第1方面軍作為最強大的集團和攻擊的先頭部隊突破奧德河東、西兩岸防線和附近若干地段,從東面攻擊。以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

第2方面軍前出到尼斯河東岸的南部直到蘇臺德山麓,從南面攻擊。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

第3方面軍前進到奧德河下游,從北面攻擊。


再發點糖


對於蘇軍和盟軍誰來進攻柏林,是有一番爭鬥的,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力主盟軍加快推進步伐,爭取在蘇軍之前拿下柏林,便於日後拿柏林來牽制蘇聯,但當時的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不願意這麼做,艾森豪威爾認為進攻柏林會讓盟軍增加傷亡,而盟軍中有超過3/4都是美軍,說到底是艾森豪威爾不願意讓美國士兵去送死,按理來講,作為盟軍總司令,級別可比英國首相低,應該服從丘吉爾。但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意艾森豪威爾的建議,最後丘吉爾也沒辦法,只好把柏林戰役機會讓給蘇軍,由此可見,此時的英國實力大損,美國人就不買你的賬你也沒辦法。

再說蘇聯,斯大林認為蘇聯是遭受德國入侵損失最大的國家,所以攻佔柏林的榮譽必須由蘇軍擁有,所以下令朱可夫必須限期拿下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