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

用戶342918403797


  • 大家好,就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談一下我的看法。
  • 分蜂是蜂群為了種群的繁育與發展採取的一種分群措施,它有別於蜂群出逃。一般情況下,分蜂是在蜂群有新王出現,或者已有王臺和新王即將出房時才會出現。那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分蜂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 ①蜂群過於強大,中蜂在8框以上,西蜂在10框以上,蜜蜂出於廷續壯大種族的本能,當外界氣溫,蜜源等外在因素適合時。蜂群會出現分蜂的可能。
  • ②蜂群周圍蜜源供應不足時,不足以滿足意蜂群的需求。這個時候,偵查蜂就會新覓蜜源,以及新的巢穴。當找到後新蜜源及巢穴後,蜂群在天氣好時,就會分出一部分前往這個“新家”。
  • ③箱內溫度過高,特別是在炎熱的季節,箱內蜂群數量又多,造成散熱不良,過熱的箱內溫度,會影響蜜蜂的各種活動,甚至危極性命。所以為了降低箱內的溫度,蜂群就會釆取分出一部分的辦法,來減低蜂箱內的溫度。使之更適合蜜蜂的生存。

分蜂的原因有可能是單獨存在的,也有可能是幾種情況同時具備的。那分蜂的徵兆有哪些呢?

  • ①當蜂群將要分蜂時,我們在檢查巢脾時,會發現有王臺出現,即使你不斷清除,想阻止其分蜂也不行。工蜂會不斷築新的王臺。而且很快就會發現王臺裡有幼蟲,如果這時蜂王沒有殺死這些幼蟲(正常生長,且已經封蓋),說明這箱蜂即將要分蜂了。
  • ②大多數的工蜂,在天氣尚好時,也呆在箱裡,不出去採蜜釆粉。跟往常大不相同,只有少數的工蜂(可能是偵查蜂)飛來飛去。這也可以說明這箱蜂即將分蜂了。
  • ③當蜂箱周圍出現大量的雄蜂,且巢門聚積大量工蜂,形成蜂“鬍子”時。蜂群馬上就要開始分蜂了。

分蜂時,蜂群近2/3的工蜂們會吸滿蜜汁,然後聚擁著蜂王一起飛離蜂箱,奔向偵查蜂事先探好的新家。

分蜂一般在晴天的午後進行。春未最為常見(南北可能有差異),天氣不好下雨時,分蜂時間將推遲。直到遇到晴天為止。分蜂是蜂群有計劃的行動,所以整個過程很短,一般十分鐘到十幾分鍾就可以完成,常令人防不勝防。所以在養蜂生產中應做好以下事項。

  • ①在分蜂季節,我們應該準備一些消毒的空箱,以及一些巢脾隨時備用。一但發現有分出的蜂群,極時收集放入準備好的箱內。一般情況下,只要將分出的蜂王找到,將入箱內,工蜂就會自然的進入箱內安家,且一般不會逃走。
  • ②對強群應當在其出現王臺,或王臺封蓋時,極時進行人工分蜂。分出蜂王和大部分蜜蜂(有些會返回原箱,所以儘量多分點出去)。這樣可以提前干預蜂群自然分蜂,以及因分蜂造成的損失。
  • ③當要出現分蜂情況時,應極時對症處理。特別是群勢不強,不適合分群的蜂群,更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外界蜜源缺乏時,應適當補喂。蜂箱內蜂群過密時,極時添加巢脾,繼箱等。當然極時清除王臺,也能抑制蜂群分蜂。

總結,蜜蜂分蜂一般在晴朗的午後進行,其過程在2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所以養蜂人應當極時發現分蜂的苗頭,然後對症處理,以免因分蜂造成損失。個人意見,供參考。


天數茫茫A


我雲南的,以前到朋友家搞了一窩野蜂回來養,一開始也是什麼都不懂,就這樣每天看它們飛進飛出的,這窩蜜蜂養了有幾個月,也比較旺。不知不覺的,有一天蜜蜂有了大騷動,分蜂了,時間中午12點多到14點多這個階段,太陽比較大,趕緊用沙和水把分出來的蜂撒落了,後來也這樣又分了一窩出來,但是時間都相差不大,這可能也是個人的經驗吧!還是得經常注意觀察,才能瞭解,以便找到應對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愛捉魚的龍哥


意蜂我不懂。

我地湖北,中蜂主要分蜂期是在5至6月份。中蜂一般會在晴天的上午9點半點以後到下午的4點之前分蜂。最集中的時間是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當然,偶爾也有早的,會在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後分蜂。小雨天也會偶爾分蜂,雨天分蜂時間更接近中午一些。


農村趣味養蜂閒人


關於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的問題,從總體上來說,一般蜜蜂發生分蜂的時間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這個時間段,但是蜜蜂發生分蜂的時候蜂群內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說蜜蜂的分蜂,我們是可以遇見的。

由於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有分走的可能,所以在蜜蜂養殖中一般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而是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解決,避免蜜蜂飛走而造成損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蜂群變化

2.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3.人工分蜂方法

4.土法養蜂收捕蜂團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前的變化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是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的結果,是蜂群自然壯大的必然結果,所以在蜜蜂發生自然分蜂以前,蜂群內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般來說,蜜蜂要發生自然分蜂,那麼蜂群中的蜜蜂數量就應該大量增加,而蜂群中蜜蜂大量增加的時間,一般都是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往往在大流蜜期的中後期比較多。由於大流蜜期蜜源植物豐富,蜜蜂獲得的蜜源充足,導致蜂群內部培育的幼蜂過多,蜂群內部哺育蜂過剩,造成蜂群內部擁擠,超溫增高,蜂群內卵巢得到發育的工蜂越來越多,工蜂出現怠工現象,蜂王產卵量減少甚至停產。由於自然分蜂是蜂群內部有計劃的進行的活動,所以在蜂群發生自然分蜂的時候,蜂群內部會產生較多的雄蜂,蜂群中出現分蜂王臺,出現分蜂熱現象,如果是晴天,一般自然分蜂會很快開始,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蜜蜂飛走。

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情形

一般來說,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時間是在晴朗無風的溫暖或者悶熱的晴天,發生分蜂的時間一般在早上10點到下午3點之間,特點是久雨初晴最容易發生,發生分蜂的時候,大量的工蜂簇擁蜂王飛出巢門,然後在空中盤旋,最後落在蜂場附近的樹脂或者其他附著物上,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們要及時收捕,否則蜂群隨時可能飛走。

人工分蜂方法

在過去由於使用土法養蜂,對蜜蜂習性不瞭解,往往蜜蜂比較容易出現自然分蜂現象,但是現在隨著養蜂技術的不斷成熟,很多養蜂人都知道蜜蜂分蜂前的情況,所以現代化的養蜂,一般有經驗的養蜂人都不會讓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而是通過箱外觀察的方式,發現蜜蜂具有分蜂前兆就開始處理,避免蜜蜂發生飛逃。

為了避免蜂群發生自然分蜂,一般我們在發現蜜蜂具有分蜂前兆以後就要定期的檢查蜂群,一旦發現蜂群中有王臺出現,在王臺封蓋以後就應該擇機對蜂群進行人工分蜂。如果蜂群過小,不滿足分蜂條件,應該及時解除分蜂熱,解除分蜂熱的方法是把蜂群中的封蓋子脾以及幼蟲脾提到其他蜂群中給其他蜂群哺育,取蜜、然後向蜂群中加入空脾,達到擴大蜂巢,降低超溫,從而解除分蜂熱的目的。

分蜂方法是先準備好一個蜂箱,在看到產生分蜂熱的蜂群中出現王臺,而且已經封蓋以後,在原來的蜂群中保留兩個生長比較好的不同日齡的王臺,然後把蜂群中一半的蜜蜂連同子脾、蜜粉脾提到新的蜂箱中。具體方法是先把原群蜂箱移動半個蜂箱的距離,然後把新的蜂箱放在原群蜂箱的旁邊,然後把蜂脾提到新的蜂箱中,調整兩個蜂箱的位置,讓外面的飛行蜂平均進入新老兩個蜂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原定均等分蜂方式。

土法養蜂收捕蜂團

如果我們是使用土法養蜂或者是對蜜蜂養殖不熟悉,蜜蜂有可能飛走在附近結團,在我們發現蜜蜂在蜂場附近結團以後,可以採用連帽或者收蜂籠之類的在裡面塗抹一些蜂蜜,然後把連帽或者收蜂籠之類的靠在蜂團上方,從下放噴煙或者用分支驅趕,利用蜜蜂向上習性把蜜蜂趕進收蜂籠中,然後從原來的蜂箱中提取一張幼蟲脾和一張蜜粉脾到新的蜂箱中,讓蜜粉脾與幼蟲脾靠在一邊,把收捕者的蜜蜂猛的抖落在另一邊,蓋好封箱外殼,過2小時以後檢查蜜蜂是否上脾,如果沒有,要催蜂上脾。方法是用噴煙器或者吹風機之類的驅趕蜜蜂,把蜜蜂驅趕到巢脾上,蜜蜂上脾以後觀察蜂脾比例,如果蜂脾過少,要補充蜂脾,同時定期檢查蜂群發展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蜂部落


一般早上十點左右到下午三點左右。有時候天氣好溫度升的快,那麼九點左右也能分。我就見過九點左右分的。還有就是如果頭一天或者幾天是陰雨天。那麼第二天天放晴的話,太陽上來溫度差不多了就會分蜂。



蜂行太行山


蜜蜂分蜂,是蜜蜂在長期的進化中逐漸形成的發展自我,強壯自我的生存特性。

這一特性,中華蜜蜂表現的更為奇特和突出,分蜂多,分蜂勤,有時會讓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意蜂還基本上有規律可循,每年大都在基本固定的時期內產生分蜂潮,一般都能較好的控和防。

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分蜂的共性就是蜂群達到了鼎盛,不利於它們的可持續發展了,就起了‘各幹各的’邪念。

蜂群分蜂的表現是,先培育雄蜂,再培育蜂王,待新蜂王即將羽化出房時,老蜂王率一部分‘老部下’出走,另立門戶。這一點,蜜蜂做到了雄蜂的性成熟與新蜂王的性成熟,恰到好處的吻合。處女王分出時,會隨同很多很多的雄蜂。

蜜蜂是絕對聰明的,外界花源泌蜜正湧時,是不思分蜂的,分蜂往往是一個花源的末尾期。

分蜂情緒的產生,首先是消極怠工,不給蜂王提供優良食物(蜂王漿),讓蜂王營養不夠而瘦身,為離家而走做準備。

蜜蜂分出的那一刻,爭先恐後,蜂湧而衝出,大有不可阻擋之勢,成千上萬,鋪天蓋地,場面相當壯觀。

蜜蜂分出的時刻,千萬不能關閉巢門阻擋蜜蜂外出,否則會因騷動起熱,悶死全部蜜蜂,甚至熔化蜂脾。

眼尖手快之人,可守在巢前,見蜂王出來後即刻捉住囚禁,待會外出的蜜蜂也會乖乖迴歸。

分出去的蜜蜂圍繞著蜂王在不高的空中盤旋一陣後,會選擇一離蜂場50米距離的樹木或其它物體落下結團,老產卵王落的高度低〈有時在樹根上或地上),處女王落的高度高(高高的樹稍上)等待蜂主人收捕,在72小時後不收捕,蜜蜂就會不辭而別,離你而去。

蜜蜂在分蜂形成期是不積極勞動的,一旦分出成功另成一群,勞動積極性是空前高漲的,造脾、產卵、採蜜、採粉,能達到極至。養蜂人往往就利用蜜蜂分蜂后的特性來造優良的蜂脾,提高蜂蜜產量。

蜜蜂的分蜂,只能因勢利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刻意壓抑,反而會越來越糟。

蜜蜂分蜂的時間點,大都在上午九點以後到下午四點之前。季節的不同也是有區分的,春天上午居多,夏秋天中午居多。最不守規距不講信用的是中蜂,時有清晨或傍晚之時分蜂。

中、意蜂分蜂的共同點,是雨後初晴的頭一天(中蜂在有毛毛細雨的時侯也有分出)。

中、意蜂分蜂的不同點,意蜂強分,弱不分,群分次數少;中蜂不分強弱,到了分蜂季,一律分蜂。在我們這裡,中蜂的分蜂季是小滿前後(小麥剛黃時),強群能多次分蜂。弱群分出時有時僅有數百隻蜜蜂,對意蜂來說是不會出現的。


用戶怪人養蜂


蜂群發生分蜂一般是什麼時間?這個問題答案根據季節和地域區別有所不同。下面就仔細來回答這個問題。

蜂群發生分蜂的原因及分蜂所需要達到的條件。

蜜蜂是群居性的社會性昆蟲,隨著季節和氣候變化而活動。在適宜繁殖的季節,風群團結合作,努力採集繁殖,蜂群就會越來越旺盛。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的階段 ,蜂王的產子能力滿足不了工蜂撫子慾望,工蜂營養過剩,就會產生分蜂熱情緒。這時工蜂就會培育自然王臺,等到新蜂王出房前,脅迫老蜂王飛逃,另建新的蜂巢。這就是分蜂飛逃的發生。

所以我們要搞清楚,蜂群分蜂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新的蜂群,擴大蜂群的活動的領地,讓蜂群加倍發展。發展才是分蜂的最終目的,分出去的蜂群必須要存活下去,正常發展才行。只有在適宜生存的時候才會發生分蜂,在分蜂飛逃時也選擇最佳的氣候條件。

分蜂所需要達到的氣候條件。

蜂群想要順利發展,必須要達到合適的氣候條件。分蜂群比較弱小,在準備分蜂飛逃時,就要選擇適宜生存的氣候條件。否則分出的蜂群難以存活下來,就失去了分蜂的意義。

一,分蜂適宜的季節。

每個地方氣候不一樣,容易發生分蜂的時期也不一樣。在南方除了冬季,可能其他季節都容易發生分蜂。而在中部及北方寒冷地區,只有在春夏蜂群發展旺盛蜜粉充足時才容易發生。

因為南方冬春有充足的蜜粉源,四季蜂群都容易存活下去,哪怕冬季也不會停止繁殖,能分蜂的季節就多一些,蜂群也容易鬧分蜂。而在有寒冷冬天的中部和北方,夏天炎熱弱小蜂群難以存活,冬天寒冷蜜蜂為了應對寒冷要有足夠的越冬蜂,就不敢在入秋後隨便分蜂,所以只有在溫度適宜的春夏時期才選擇分蜂。

二,分蜂適宜的氣溫

蜂群發展最適宜的溫度是20~30攝氏度,如果低於15攝氏度,高於30攝氏度對蜂群的生存就是不力的。所以蜜蜂在分蜂時就要選擇2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過冷過熱時就儘量不分蜂。

在蜂群容易發生的春夏季節,2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就會因為季節不同而有差別。如果是晝夜溫差大的春季,能達到2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就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左右。所以在春季分蜂時,時間就會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左右。隨著氣溫慢慢升高,順豐的時間也會發生改變。

等到的溫度比較高的夏天,蜂群就會選擇涼爽點的時候,就會避開炎熱的中午。這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分蜂可能會上午八九點至12點左右,下午2點至4點左右分蜂。

所以養蜂人想要知道蜂群是什麼時候會發生分蜂,得根據當地的氣溫來,只要記住在20~30攝氏度左右的氣溫下蜂群最喜歡分蜂,就會明白在春季和夏季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分蜂的時間會有所差別的。只有在天氣晴好,氣溫適合時,蜂群才會選擇分蜂的


追花精靈


感謝提問: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從早上幾點到下午幾點?這對於養蜂人來說至關重要,我是山娃養蜂,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蜜蜂分蜂是一種自然現象,尤其是中蜂,採用活框養殖,蜂農基本上會提前人工分蜂,然而採用土養的蜜蜂,人為分蜂較為複雜,絕大多數都是讓蜜蜂自然分出,再收捕分蜂群,只要對養蜂知識有一定了解,都知道蜜蜂分蜂是有預兆的,可以提前做好防範,當然,防範不及時,分蜂群分出後就會飛回大山,擴張蜂群失敗,種群的群勢還被減弱。


蜜蜂每年有幾次分蜂期,分別在哪個月份?

蜜蜂分蜂有兩種方式,人為分蜂和蜜蜂自然分蜂,人為分蜂的次數無法估算,自然分蜂週期有兩次,中華蜜蜂每年會經歷兩次自然分蜂期,意蜂雖然也會產生自然分蜂,但是出現的概率不大,雖然中蜂每年只有兩次分蜂期週期,但是每個週期能分出的蜂群數量並不是固定的,從1群到5群不等,這也是養蜂人需要注意的問題。

蜜蜂在一個分蜂週期能分出多群,說明種群旺盛,但並不是分出越多越好,一箱強群,在一個分蜂週期被分為四五群,那麼每箱都成了弱群,增加了飼養難度和養蜂成本,所以無論是人工分蜂還是蜜蜂自然分蜂,擴張蜂群數量的同時,保證每箱分蜂群的質量。

蜜蜂每年的兩次自然分蜂期分別是發生在5月份前後和9月份前後,每個分蜂週期會持續一到兩個月左右,區域氣候不同,時間略有差異。

蜜蜂一般幾點到幾點分蜂,從早上幾點到下午幾點?

說到分蜂,所謂的人工分蜂,是蜂農從蜜蜂自然分蜂的過程積累經驗,總結出一套分蜂方法,蜜蜂產生自然分蜂前,會發出明顯的預兆,就是雄蜂,在分蜂期,蜂群中突然出現大量雄蜂,那麼蜂群將會產生分蜂,具體會在什麼樣的天氣,以及一天當中的哪個時間段,這對於蜂農來說至關重要。

人工分蜂可以不用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只要在王臺裡的新蜂王出房之前,把蜂群人為分出,但是土養的蜂群就不一樣了,蜂農需要正確的預判蜜蜂會在哪一天的哪個時間分出,以免分蜂群遠逃,蜜蜂自然分蜂有幾個要點。


①雄蜂,在分蜂期巢門竄出大量黑色的雄蜂,說明蜂群有分蜂的可能,在結合工蜂比較密集的因素,這群蜜蜂在未來一個星期左右將會產生分蜂。

②王臺的顏色,自然王臺從蜜蜂起臺到蜂王出房,時間通常是在15天左右,期間王臺的顏色會發生不同的變化,當王臺底部顏色變得深黃,那麼新蜂王將出房,接著將會產生分蜂。

③天氣,蜜蜂分蜂是在新蜂王還未出房之前,老蜂王就先帶領一部分蜜蜂離開老巢,到外面重新找地方築巢安家,但是蜜蜂會挑選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產生這一現象。


④溫度,蜜蜂分蜂雖然沒有固定的時間點,但至少我們知道會在每天的哪個時間段產生分蜂,一早一晚溫度偏低,蜜蜂出勤不多,在9點之後5點之前,出勤的蜜蜂算得上是高峰期,那麼分蜂也會在這個時間段產生。

活框養殖的蜜蜂,蜂農可以開箱檢查,根據王臺的變化程度來選定分蜂的時間,土養的蜂群,蜂農在分蜂期一旦發現巢門有大量的雄蜂竄出,在未來幾天需要加強觀察種蜂群,尤其是天氣晴朗的時候,一旦分蜂群被分出,馬上就能把分蜂群收捕。


山娃養蜂


關於蜜蜂分蜂的時間,一般在早上10點左右到下午3點左右,但是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範圍,更準確的分蜂時間,主要還是受天氣和氣溫的影響更多。這兩種因素具體如何影響蜜蜂分蜂時間,接下來閩南蜂哥就為大家分析一下。

天氣影響分蜂

蜜蜂本身具有預測天氣情況的能力,當蜂群內部滿足分蜂條件時,蜜蜂就會預測近期的天氣情況。在外界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蜜蜂不會進行分蜂。只有在天氣晴朗,氣溫25度以上,蜜蜂才會進行分蜂行動。所以天氣是影響蜜蜂分蜂的重要因素,這個因素雖然與蜜蜂分蜂時間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有間接關係。



氣溫影響分蜂時間

蜜蜂雖然是溫變昆蟲,但是對氣溫的敏感度非常高。太高的氣溫,蜜蜂無法外出勞作,太低的氣溫,蜜蜂會被凍僵,所以氣溫對蜂群有絕對的影響。

分蜂時間與氣溫有直接關係,春季自然分蜂,由於氣溫上升較慢,早晨10點以後到中午2點是分蜂的主要時間。夏秋季節自然分蜂,由於氣溫較高,早晨9點左右到下午3點左右,都是蜜蜂分蜂的時間。


雖然蜜蜂分蜂時間段與天氣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沒有晴朗的天氣,蜜蜂就不會分蜂。而蜜蜂分蜂時間與氣溫有直接關係,但是每個地區的季節氣候,氣溫情況又不相同,所以還是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進行判斷,但是早上10點左右到下午3點左右,是分蜂的正常範圍,這一點毋庸置疑。


閩南蜂哥


自然分蜂是養蜂人最關注的事情,分蜂后若不及時處理分蜂群很可能飛走,從而給養蜂生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知道蜜蜂什麼時候分蜂對養蜂極為重要,實際上蜂群的很多行為已經透露了大致的分蜂時間,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1、蜂群培育雄蜂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新出房的蜂王交尾,但雄蜂從卵到完全成熟的時間比蜂王長近20天,因此有分蜂意念的蜂群會提前培育雄蜂,但要注意蜂群中大量出現雄蜂並不一定是要分蜂了,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後再下結論,例如蜂群失王發生工蜂產卵時也會突然出現大量雄蜂。2、蜂群修築王臺王臺根據建造目的不同有分蜂王臺、交替王臺和急造王臺三種,其中分蜂王臺是蜂群發生自然分蜂最顯著的預兆,交替王臺表示近期新蜂王和老蜂王將發生自然交替,而急造王臺則是蜂群意外失王后用工蜂小幼蟲改造的,實際上只有分蜂王臺才是蜂群發生自然分蜂的徵兆。3、蜂王停止產卵自然分蜂時老蜂王會帶領部分工蜂離巢並另覓新址築巢,由於蜂王的腹部非常臃腫,極不利於分蜂時的飛行,因此在發生分蜂之前工蜂會減少對蜂王的飼餵量,從而迫使蜂王停止產卵以收縮腹部,倘若蜂群中出現王臺且蜂王已經停止產卵則說明幾天內就會發生自然分蜂。4、王臺趨於成熟王臺中的蜂王幼蟲同樣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蜂四個階段,若王臺已經化蛹封蓋則說明蜂群在幾天之內便會自然分蜂,而且王臺越趨於成熟說明分蜂時間越接近,實際上大多數蜂群都是在新蜂王即將出房或剛出房時發生分蜂,少數蜂群則在王臺一封蓋後便發生自然分蜂。5、蜂群異常騷動蜜蜂發生自然分蜂的當天也會表現出種種異常,例如分蜂當天工蜂不再積極出勤,從早上開始整個蜂群都會騷動起來,參加分蜂的工蜂先在巢門口結團,之後會飛到附近有一定高度的附著物上結團,此時養蜂人要及時將蜂群收回來,以免分蜂群飛走而給養蜂生產帶來損失。總結:蜂群自然分蜂並不是臨時決定的,而是有一個較長的準備期且會表現出種種分蜂徵兆,有經驗的養蜂人能通過這些分蜂徵兆大致判斷出分蜂時間,其中最早的分蜂徵兆是蜂群中出現大量的雄蜂房,而最明顯的徵兆是蜂群修築分蜂王臺來培育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