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主城區與其他城區有什麼區別?

白紙黑汁


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第一就是要了解什麼是主城區和其他城區。

成都市主城區顧名思義就是成都市主要的城區,此前大家對成都主城區還停留在武候、金牛、青羊、錦江、成華加高新區、天府新區,不過這種情況在三年前就已經被打破了。

先來了解一下成都市主城區的變化,在21世紀初,成都市規劃局把三環以內的城區定義為成都主城區,而三環外的城區則被稱為城市郊區。隨著成都市的經濟發展以及城鎮化的進程,成都市規劃局把繞城以內的城區納入成都市主城區範圍這裡就包括了溫江、龍泉、新都、郫都、雙流部分區域。


時間到達2017年8月31日,一個會議的召開再一次定義了成都主城區。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成都決定打破城市圈層結構,將成都市主城區擴大為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至此大家可以稱原五大主城區為成都市中心城區。


其實就主城區來說,最大的差別就是經濟規模、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等,不過隨著成都市的經濟發展,這些差別將越來越小。


知天府


我對成都不太熟悉,作為一個來成都十年的外地人來討論一下主城區和郊區的區別吧。

我住過雙流機場附近,住過成華區,住過錦江區,而且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生活購物方面,哪裡都差不多,現在不管主城區還是郊區都很方便,可以在自己家附近買買買,遠一點的有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車外。

醫療方面,郊區和主城區差別很大,比如南門外只有一個市一醫院,而且錢黑檢查多,隨便看個病都一大片檢查,感冒抽血,我兒一歲多,扁桃體發炎發燒37.7度,醫生喊我住院.......轉頭去華西一次藥兩三天就好了。兒子6歲耳朵疼,又是喊我拍片,後來堅持不拍套了下耳朵,好了。(夏天游泳,耳屎泡漲了)再也不去一醫院。同樣兒子兩歲多有一天早起突然不會走了,帶去華西看骨科,醫生摸了一下藥都沒開,喊我回家給他洗個熱水澡,第二天活蹦亂跳到處跑了。現在9歲一切正常。

教育方面,我家所在區域小學公立的很一般,人多,教師更換頻繁。我們讀的私立。費用在一年5萬。說實在的,感覺一般,只是對口升學的初中還行。但是因為某些問題,說取消了這個學校對口升學的名額了。以後想都那個初中,必須和所有外招的小夥伴一起考。中考想要讀五城區好高中,要比五城區戶籍的孩子多考好多分。

於是我們二次遷移,在錦江區購房,遷移戶口。附近的小學初中都還可以,又不算特別好的。一直比較喜歡嘉祥,想拼一下嘉祥。

二次購房曾經考慮成華區太陽公元,附近小學初中都考察過,感覺雖然比不得錦江青羊,比我們原來的航空港要好一點。高中因為有朋友孩子讀列五,順便了解了一下,也還行吧。

重點強調非五城區戶籍考四七九,據以往家長說要比五城區戶籍考生高20來分。一份刷下來一片的節奏,感覺20分太高了。

人文景觀和歷史遺產其他朋友說了,就不在重點描述了。

人,市區多,郊區少。因為兩套房子同是高層,感覺都差不多吧,航空港附近有個國棟纖維板廠,那個汙染呵呵,雙流區環保局說他複合國家排放標準,早起開車路過開下窗戶辣眼睛的。


未設置暱稱1


成都主城區和其他城區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很喜歡,所謂有主城區叫法原因是早期的發展,以天府廣場行程的放射狀散開的城區模式,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五個城區武侯區、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不過曾經我們通常都稱為五城區

中間5個較小的區域,非常的緊湊,其實早上20年前,郊區的新都雙流等,前往這五個地方還稱之為進城,上成都,繁華地帶幾乎都在那幾個區域,雖然青白江也是早期建區的地方,但是青白江一直都以為工業為主,五大老城區匯聚的更加全面,包括娛樂設置,密集的小區住戶等等都在這裡,時光追逐幾十年,繁華已固定了地面,五城區的繁榮已被各大郊區的新起成了明顯對比

因此以個人體驗出來的感覺,分別有以下幾個差別

1.老城區的繁榮保留了城市發展的印記,更有人文風情,其他區在現在化的催促中顯得更加前衛和新穎

2.由於曾經的發展,老城區保留了更多老住戶,形形色色的街道更為茂盛

3.老城區建設時代更早,曾經追捧的人文景觀公園比較多

5.老城區是由古代皇城地帶進化到現在城中城,所以歷史古蹟比較多,紀念館和博物館,紀念碑等等

6.老城區受早期繁榮場地限制,拆遷和老舊的建築較多,相對整體規劃看起來稍微顯得雜亂,但這並非正真的雜亂,而是一種年代般的擁擠,


只有新城區,以上的沒有點,和現代化,規劃整潔都在新城區吧

我們可以大概的說老城區為繁榮,新城區為繁華,目前跟進時代的建設,兩邊其實都開始互補,老城區逐漸改觀更繁華,新城區也不斷的繁榮起來了


大伏隊長


首先準確說法應該是成都中心城區有哪些?主城區這個說法有待商榷,重慶市因為有很多獨立成市的區,萬州、涪陵等,與真正意義上的重慶城區相距甚遠,因此重慶提出了一個主城區的說法,意思還有副城區嘛。而成都以前是按照圈層劃分的,所謂一圈層為中心城區,二圈層為近郊區,三圈層為衛星城區,後來隨著中心城區的擴大,圈層界限逐漸模糊,就改為目前只有中心城區和郊區兩層結構了。

現在成都的中心城區其實就是以前的一圈層和二圈層,與傳統意義上的五城區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在很多統計上出現了很多矛盾,如統計成都市建成區面積只有五六百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只有五六百萬等,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隨著成都市二圈郫縣撤縣設區後,成都二圈雙流、龍泉、新都、青白江、溫江、郫縣全部變成了區。並且這些區與原來的五城區都是無縫連接的,也就是說與原來的中心城區完全連成了一片。因此從16年開始,成都市便將這些區統一納入了中心城區,於是產生了11行政區+2產業開發區的中心城區和4縣+5市的郊區城市結構。

11+2中心城區,即青羊、武侯、錦江、金牛、成華、龍泉、新都、溫江、雙流、青白江和郫縣11個區,另外加上高興區和天府新區直管區。其建成區面積大概1032平方公里,其常住人口大概1050萬,已經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大城市。所謂雙千城市,在中國只有北上廣深,另外就是成都。為啥統計上把重慶也納入超大城市呢?因為它出了主城區,還有大量副城區,但這些距離重慶中心城區的副城好多跑火車都要幾個小時,是獨立的眾多中小城市,不算真正意義的重慶城區。

和成都中心城區相對應的是郊區,就是4縣5市,即金堂縣、新津縣、浦江縣、大邑縣、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崍市、簡陽市。目前新津已經撤縣設區,都江堰、金堂、簡陽正在推動設區,不過這些區與中心城區並不相連,像都江堰到三環路跑高速都有60多公里,因此即使設區依然是郊區。成都市郊區大概還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600萬的常住人口,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大多數郊區都將和中心城區連片,形成一個超級都市區。

根據規劃,成都未來的城市格局還將呈現雙中心結構,即老成都和新成都,因為成都目前正在推動東進戰略,在龍泉山以東建設東部新城,規劃建設800平方公里600萬人口的產業新城,東部新城由淮州新城、空港新城和簡州新城三個區域中心城市組成,目前淮州新城已經大致形成了40平方公里的城市雛形。









龍首精裝科技


傳統主城區就是五城區➕高新了。主城區的優勢是配套齊全,教育,醫療有優勢。要論發展和就業,新城區比如天府新區是不錯的,整體也建設得比較大氣。

不過成都的城市特色是生活氣息濃郁,文化積澱深厚。如果喜歡沒事在成都的街頭走走,逛逛特色小店,那麼主城區是最佳選擇,尤其是青羊區和錦江區。現在城市提倡精細化管理,傳統的主城區也越來越時髦漂亮了。


南荒白澤


我家老房子在北一環附近。生活方便,但太擠了,空氣質量不好。″逃之夭夭″,到溫江來了。


王祖蔭1


區別是無論哪條地鐵線都要經過主城區


乖屁屁夢


區別是不能刷次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