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藝術家必須心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及憐憫之心,才能創作出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呢?

影影圈圈


如果我們總是認為藝術來源於生活的話,那這樣的藝術認知未免太夠膚淺了,因為生活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而藝術往往表現的很複雜很深奧,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說藝術家必須心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及憐憫之心,才能創作出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呢?



藝術家必須心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及憐憫之心,才能創作出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

雖然說藝術是人的某項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時的結果,但是藝術並不是只停留在技巧層面之上,它和人的思想精神境界及萬物哲理相關,也只有反映人的思想精神境界及萬物哲理的藝術作品,才具有震撼力,若是隻反映生活或個人情感,那樣的作品充其量只是一些感染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們對生活的感觸要比對自然的感觸來得容易些,生活的故事稍微生動,就可以感染人了,然而,有關深奧的自然哲理,人們就難以領悟了,這要靠藝術家通過藝術的方式,簡單地表現出來,也就是化繁為簡,人們才易懂,

而將深奧複雜的自然哲理化繁為簡,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這就要依靠藝術家自身對自然的態度了,將自然看作生命,與自然對話,慢慢的引起共鳴,所以,藝術家必須對自然心懷敬畏及憐憫之心,因為自然孕育了萬物的生命,只有對自然敬畏憐憫,那就是對生命的敬畏及憐憫,



每個時代都會有極具震撼力的藝術作品,只是或多或少而已,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如果藝術家沒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及憐憫之心,那麼所創作的作品,就不是“神人合一”了,而是完全的宗教神話故事,根本就不會有人類生命的真諦,自然萬物是有規律的,所謂的“神”是無生命規律的。換句話說,藝術表達的是“人與自然”,有關生命的意義價值,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具有震撼力。


詩夜城主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覺得愛生活,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和憐憫之心,才是創作有震撼力藝術作品的前提。

藝術來源於生活,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試想一下,一個藝術家對自然沒有敬畏之心和憐憫之心,不瞭解生活,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沒有憧憬,怎麼去創造藝術,更談不上創造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者,生活於世間自然中,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根源,對藝術懷有敬畏之心,是對自然敬畏之心的延續,對自然憐憫之心的伸展。生活是美好的,生活的美好來自於自然,熱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既是美好生活的寫照。

創作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離不開高超的技藝,但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憐憫之心,是思想情感上的融會貫通,具有此心之人,具備創作震撼力的藝術作品。


陳莊水墨畫家


無論是人體,山水,靜物,花鳥等等,皆是自然現象,藝術家唯有敬畏自然?才能放下身段,唯有懷惴悲憫之心,才能心地善良,感悟人生,創造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好的作品必是與人的心靈能產生共鳴的,古今中外的傳世之作莫不如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當技能技巧達到一定的巔峰之後,再比拼的,便是個人的修為和思想了,亦是大師與畫匠的區別,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的區別。



一片閒雲88


有人說,”憐憫之心”是宗教人士與搞慈善人士的專屬專用活,應該有宗教人士與慈善人士去多多關心“憐憫”的事情,藝術家只要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行了。

就如醫者要有一顆同情心,老師要有一顆愛心一樣,藝術家需要有一顆好色心……這才是藝術家的事情。

針對色事,一代藝術巨匠吳昌碩發生過非常著名的感嘆:色難,畫色更難。

這才是絕對的真相!

藝術很流行天人合一的說法,針對天與地的主觀述求不同, 會造成同一地點的景色效果不同。 第一張取景為農民述求,關心的是菜地。 第二張取景為觀光思路,藍天白雲星星。




呂永亮


藝術創作不是空穴來風的衝動,它是寄情于山水,情融入自然,不論是西方的印象寫生,科學釆錄,研究光影環境。還是向中國山水喻情,託物言志(自由山川印我心。唯我一招手,如聽萬壑松等),(悲春傷秋,月夜感懷),一切創作的動機都原於情,喜於情,憫於情,把情賦於自然,寄於山水,借古喻今,託物言志,借物生情,這就是藝術創作介體,藝術語言表達的媒介。


用戶4211906027728


人比起大自然,從方方面面來看,都是十分渺小的。在年齡和壽命方面,人只不過短短80年,而一座山,一條河,一個海洋,一塊岩石,甚至一棵老樹,它們的壽命要比人高出許多。

大自然在漫長的歲月裡,通過優勝劣汰,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考驗,頑強地存活下來,見證著時間的厚度和歷史的滄桑。而人只有幾十年歷史,比起它們,菲薄很多,甚至不值一提。



大自然海納百川,它們巍峨的身姿,博大的胸懷,頑強的意志,厚重的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正能量的人格化映射,對提升人們的精神能量具有顯而易見的作用。

藝術家的職責是發掘真善美,並用真善美來淨化人的精神,推進社會文明發展。因此,面對大自然的恩賜,藝術家必須用敏銳的嗅覺和睿智的智慧,把它們的精神表現出來,服務於每個人。



優秀的藝術家,總是有一顆敏感的心,隨時隨地能用自己的情懷接通大自然的情懷,並用深入淺出的技巧手段,把抽象的精神情懷轉化為具象的符號,要麼是畫面,要麼是文字,要麼是音韻,人們欣賞完這些符號後,會得出見仁見智的感受。

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是對大自然精神意志入木三分的剖析和解讀,如,范寬《溪山行旅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徐悲鴻《愚公移山》,黃賓虹的黃山系列作品,梵高的麥田系列作品,都是如此。



這些作品之所以很震撼,是因為藝術家在創作時物我兩忘,把個人的精神,意志,情感,思想等元素跟大自然的本性合二為一,欣賞他們的作品實質上就是在領略大自然擬人化的人格。

藝術家在大自然與個人之間建立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兩者之間完全能做到自由轉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人合一”的大境。


鴻鵠迎罡


藝術家是自然之美的敏銳覺察者。藝術家的視覺不同於常人的視覺,他總是能發覺常人難以發掘的自然之美。因此自然也給於藝術家慷慨的贈與。

大自然總是首先向藝術家敞開心扉。他把自己的秘密一絲一毫的悄悄告訴眼光敏銳的藝術家們。藝術家們對大自然的無私饋贈也給予積極的回應。他們發覺大自然總是那麼的無私與充滿悲憫。大自然用他那博大的胸懷寬容著人類無盡的索取。藝術家們是最早發現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的人。

他們從自然那裡學會了寬容與憐憫。因此一個真誠的藝術家一定是一個對自然充滿敬畏對人世充滿憐憫的人。他們用藝術的語言,向人們描述自然的無私與憐憫。因為這樣作品最接近自然的真實,當然也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個沒有敬畏和憐憫之心的藝術家,往往不是一個真誠的人。一個不真誠的人,怎麼能創作出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雲淡風清29


你好,我是藝術領域的插花花藝的創作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1、藝術源自於自然,又高於自然

我是花藝師,我們在創作花藝作品的時候,是不能違背自然形態的。比如植物有向陽性,也有向水性。那我們在在作品中的表現,則是自然界的表現。可以認為的加強這種表現,但是不能背離,所以我們會經常觀察植物的習性以及自然界的狀態。

2、在插花創作的過程中,花材一部分來源於花商,還有就是自己去自然界去剪取

因為對設計線條及曲線的要求,自然界才是我創作最好的取材。我們在去剪枝條選材的同時,也感謝自然的饋贈,並努力展示它的藝術美感,來延續花材的生命力。

只有善於觀察,並對自然有著敬畏之心及憐憫之心,才能創作出源自大自然並高於大自然的藝術作品。


子玉花藝


不見得,看作者靈氣。

有想法有創新,與自己的內心呼應恰到好處,才好。


用戶6271476373


這就好比只有站在河岸上才能看潮起潮落,至於站的地方是不是岸那就難說了。越是發人深省的文章,越樸素無華。酒至清,才欲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