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大家好,我是城市說客,專注三農現象分析及社會熱點關注,歡迎關注!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農村俗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智慧的短句(類似於今天的段子)。其不但反應了大眾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也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了較大的指導作用。今天,筆者來和大家探討“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這句俗語的含義。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燕知寒門

在農村,燕子是一種比較可愛的益鳥。之所以這樣說,其和燕子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係。燕子屬於候鳥,每到萬物復甦、充滿希望的春季,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向北方;外加燕子專吃害蟲、還會預報天氣,人們看到燕子都有一種愉悅的心情,因此產生了很多與燕子相關的詩詞俗語。對於“燕知寒門”這種說法,筆者認為和燕子選擇築巢條件、主人家對待燕子築巢這兩個方面有較大關係。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燕子築巢首選會選擇乾燥通風且採光好的地方,而農村住房是它們築巢的首要選擇。燕子之所以不選擇農村“寒門”,主要是因為農村窮人家房屋矮小破爛,不但藏蛇引鼠、還容易漏水,對築巢和安全極為不利。富人家的屋頂和牆體相對比較高大牢固,採光通風好,蛇、鼠、貓少無法來騷擾,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另外,貧窮人家天天忙於耕作,回家需要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而燕子築巢之後飛來飛去、孵化小崽後嘰嘰喳喳,還會拉屎拉糞打理費時,所以他們都不希望燕子在家門口築巢,有的還把築巢的燕子驅逐走。富人家庭由於生活比較悠閒,對於燕子的到來也不排斥,有的人還專門看燕子築巢打發時間(富人養鳥的其實不少)。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他們有傭人專門負責打掃衛生,燕子鬧嘈和拉屎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事。因此,在這樣的區別下,燕子自然選擇富人家庭。雖然這不是絕對的,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斷這戶家庭的經濟情況。

狗知新婿

自古以來,狗就是人類最親近的動物,看家護院只是狗狗最基本的作用,它與人類相伴幫助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俗語“狗知新婿”主要講了狗具有的強大記憶力和靈敏嗅覺。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有句話叫: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里半。意思是說貓狗的記憶力很強,而家養的母雞走出二里地就不記得自己的家在哪裡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狗的生存需要人類的飼養,在長期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為了獲得人類給予的食物,狗狗必須要適應人類的行為方式,比如快速記住各種事情以及主人的喜怒哀樂等等,慢慢進化下來,狗的記憶力就變得很強了。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狗的嗅覺敏感主要體現在它喜歡嗅聞任何東西,比如嗅聞領地記號、新的食物、毒物、糞便、尿液等等。我們常常狗在外出漫遊時不斷地小便或蹲下大便,目的把它的糞便布撒路途,為返回提供標記,這使得它們保持了十分敏感的嗅覺。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從現實角度講,農村由於地廣人稀,一個家庭平常接觸到的陌生人是很少的。而狗又十分忠誠,不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在主人家門口蹲著趴著,這樣一來有人進出都十分清楚,時間久了自然分得出熟人和陌生人。在農村,如果女孩子從外地回來,狗肯定記得是主人,自然不會咬她。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對於她帶回來的男朋友狗不咬他,主要是因為男子和女孩子多次接觸,身上有了女孩子的氣息,狗對於女孩子身上的氣息比較熟悉。因此,在聞到男孩子身上的氣味之後,狗狗本能地把男子當成熟人,圍著男孩子聞一聞,搖著尾巴表示親熱。因此,如果女孩帶著男孩子回農村狗不咬叫,人們就可以斷定其是這家的新女婿了。

農村俗語:狗知新婿,燕知寒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這樣


以前農村,為了生活,人們對外界保持了大量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實用而的生活經驗和技巧。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各種人工智能的出現,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力也越來越也差,對於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也希望我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改變。

如果大家覺得我說的在理請點贊,也可加我關注瞭解更多三農現象分析及社會熱點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