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學有哪些?

優學優考策略


對於國內高校排名的話一直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版本,不一樣的排名機構,排名方式不一樣。排名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太一樣,像國內主要存在的排名機構有校友會、科教版等方式。一個公正的排名需要參考生源質量、科研實力、科研成果、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的因素。

並且對於學校的排名的話,我個人的意見和看法是,僅限於參考。如果說根據排名來選擇報考學校的話,完全是不現實的。主要參考的依據是專業、往年的錄取分數、自己興趣愛好等方面。如果說報考學校看排名,那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僅限於瞭解、參考罷了。

以下是關於校友會對國內院校的排名情況:

以上排名是校友會的排名,難免會有個別院校存在偏頗之處,僅限於參考。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塵歸塵路歸路


我國高校數量位居全球前列,有近3000所高校(含高職高專院校),我們按照高招錄取批次又民間劃分為一本、二本、三本院校,最好的大學集中在本科一批次,按照隸屬關係區分又分為中央直屬高校和省屬院校,大多數重點大學都集中在中央直屬高校行列。

我國最好的大學梯隊就是“985工程”大學,雖然2017年,“雙一流”大學稱號問世,但是基本上原匹人馬,除了25所新入圍的“一流學科高校”外,其餘112所均是“211工程”大學,也並不意味著其他省市屬高校辦學實力比“211工程”大學差,比如招生不足十年的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辦學實力都槓槓的。

關於大學排名有諸多版本,各式各樣,眼花繚亂,讓考生和家長倍受煎熬,不知道該如何參考,我認為除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外,其餘高校至於誰坐第三把座椅都難以達成定論,所以對於不同版本排行榜我們僅供參考即可,沒有必要太較真。

下面我們看下來自2019校友會全國重點高校150強排行榜:

1~30強重點大學:


31~90強重點大學:


91~150強重點大學: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排名前一百的大學,因為標準不同,所以各個榜單也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校友會排名、武書連排名,還有世界大學綜合排名、薪酬排名等等。大家也經常會對各個榜單提出異議。

不管大學排名如何,如果單純從選學校的角度來看,首選39所985高校,其次是70多所211高校,然後是一流學科的高校。當然了有些偏遠地區或者表現較差的這些學校性價比會低一些,比如西藏大學、石河子大學等等,也許不如一些最近新興的一些學校,比如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這時候也可以選擇這些學校。

我覺得相比來說,世界大學綜合排名更適合綜合實力的排名。排名前20的有: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這7所學校基本上在世界大學4個排行榜上,都是前7的存在。

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

上大學畢竟還是為了有個好的就業嘛,所以一些專攻類的院校即使不是上述的一些,也是一些不錯的選擇,這些屬於就業在前100的,比如南京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

不過就業薪酬這個事情,也和各個學校學生畢業後去往的就業地域有關係,比如對外經貿和上海交大留在北京和上海的人多,北上廣的消費高,畢業後的薪酬當然也要高,不然沒法生活,自然沒人會留在那。你在北京一個月工資8000元,生活成本那麼高,可能還不如一個月5000在濟南的舒服一些。

薪酬排名前20的學校有: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湖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基本都是在北上廣的學校,中科大能在其中脫穎而出,可以看出其實力之強。

另外就是財經類院校突出,兩財一貿超過眾多985突出重圍,可以看出財經還是想當賺錢的,所以各地的財經大學無論你實力如何,分數都奇高。另外不起眼的上海對外經貿也很突出啊,雖然不那麼出名,但是四大所是非常喜歡去這個學校招聘的。


煮酒論高考


我國的大學很多,各種各樣的排名更是數不勝數,有專業排名,校友會排名,綜合實力排名,畢業生薪酬排名等等,無論哪種排名,在我看來都不能完全的代表一個學校的實力,我們選大學如果僅僅依靠某個排名去選擇,可能會得不償失。如果要考大學選專業的話,我的建議是理工類的一定要找一個很牛逼的專業,文史類的一定要選一個很有名的大學。為啥這麼說呢,因為文史類的各個大學的課程都差不多,那麼單位招聘的話當然是優先考慮那些牛逼的大學了。理工類可就不一樣了,比如國家要招聘航空發動機方面的人才,你選的學校在牛逼,可是你的那個專業根本就補教航空發動機的知識,他會去你學校招人嗎,當然不會。可是牛逼的專業就不一樣了,因為專業厲害,你學的就是航空發動機的相關東西,招人肯定找對口的。

下面這個排名我是從網上找來的,就一個薪酬的排名,在我看來也不見得有多麼的準確,各位就隨便看看吧。

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排行榜TOP200

歡迎各位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


嘰裡咕嚕小老頭


國內高校雲集,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學校,他們的特長不一,排名也不太好排。並且市面上也有很多不一的排行榜,婆說婆有理,每個排行榜都說自己的正統的,所以想要協調還是很困難的。





清 華和北大一直是我國最高等的學府第一和第二是當之無愧,不過第三、第四和第五名卻時常發生變動。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第三名是武漢大學,第四名是復旦大學,第五名是浙江大學。

不過追根溯源起來,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其實大有淵源。 浙大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歷史悠長。而復旦大學是真正的後起之秀,從一開始的不顯山不露水。到後來的突然崛起,並且在後來的發展中,曾多次合併了浙大的許多專業,學界也有一句笑話,浙大一開校慶,復旦就要停課,這講的是復旦和浙大的歷史淵源。



不過有時候復旦大學的排名也在浙大前面,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不過由於評價體系的不同,有時候浙大和復旦也能衝進前兩名。可見這兩個大學的實力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比較強力的大學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和上海交大,人民大學可謂是政府人才的搖籃, 上海交大由於地理位置實力也是十分強悍。

總的來說,這些大學都位於全國前列,代表著中國的最好的教育水平,只要能進去其中一個都是很厲害的。


大三老學長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邀請!

高校排名是一個動態評估的過程,每年各大排名機構都會發布自己的排名情況,比如國內熟知的:校友會排名、武書連大學排名、中國軟科最好大學排名,國外比較知名的有: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USNews大學排名。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在高校評估中傾向於採用國際排名作為參考依據,因此我特意把最近公佈的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發給大家,看看目前我國排名前100名的大學都有哪些?




在此份榜單前是100名中,出現了很多在以往榜單中未出現、或者表現不佳的學校,個人認為與國內排名機構排名對比,相對更加客觀公正一些。

比如衝進全國高校20強的上海大學,我一點也不奇怪,在最近一個關於上海大學的諮詢問題中,我瞭解到上海大學目前的錄取分數線一項僅僅比武漢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低20分左右,上海大學的本科生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99%以上。再說排名在排名在33名的蘇州大學,可謂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所“211”工程大學,再說排在44名的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試驗高校,很多榜單根本看不到這所學校的排名情況;排在61名的西交利物浦大學,在以往的榜單裡,這所中外合作辦學的優質大學被排在了幾百名之後。

總結:面對目前眾多的高校排名,個人認為主要依據各校的錄取分數線,輔以有影響力的高校排名作為參考比較妥當。大家覺得這份排名如何?


學習源動力


眾所周知,國內有39所985大學和112所(含39所985)211大學,如果要在國內所有的大學排出個子醜寅卯來,那麼這一百多所211大學原則上要排得靠前一些。但在73所“純211”(非985)大學中,並非每一所211大學的綜合實力都能排在國內高校中的百名之內。這是因為,一些偏遠地區、實力不怎麼強勁的大學,本來是無法躋身211的舞臺,但處於綜合考慮和地域上的照顧,像西部地區的一些211大學雖然師資力量和生源質量都並非處於一流的水準,但這些學校依然擁有211的“金字招牌”。故此,民間對國內百強高校的榜單做了一些“技術上的處理”。

說到國內大學的排名,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看法。民間當中比較權威的排名有軟科版本的大學排名,有武書連版本的大學排名,還有校友會版本的大學排名,接下去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校友會對國內前100名的大學是怎麼排的——

在校友會的百強高校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依然位於國內的“狀元”和“榜眼”的位置,這兩所頂尖大學一直都是國內高校中的泰山北斗,如果國內高校排行榜的前兩名不是北大和清華,那麼這份榜單肯定是沒有任何可信度的。緊隨清北之後的,是“雙非”大學中的“紅校”國科大,雖然國科大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令人歎為觀止的生源質量,足以讓除了清北之外的其他重點大學臣服。排在4-10名的,分別是復旦、人大、浙大、上海交大、南大、武大、中大這7所大學。

位於22名的,是我們福建地區唯一的一所985大學——廈門大學。廈大除了實力強勁之外,其校園的風景也是可圈可點的;排在第35名的是蘭州大學。蘭州大學雖然也是985大學,但有人說它是最委屈的985,因為該校的人才一直在流失,在國內的排名也越來越靠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排在第51名,北京郵電大學排在第58名(這是一個相當吉利的數字)。這兩所大學和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構成傳說中的“兩電一郵”, “兩電一郵”無論是在排名上還是在真實實力上,或者在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上,都排得上號。

在校友會版本當中,中國排在前100名的這些大學,每一所的實力都很強勁,有你的母校嗎?


微雨潤苗


看雙一流、211工程名單,這就是全國排名前100 的高校。

第一檔:原985(能上就行,不要管什麼專業);

第二檔:原211(能上就行,儘量去一流專業);

第三檔:其他院校,實力都不錯,沒有固定的前100,看專業(儘量選 好就業或自己喜歡的專業);

1、原“985工程”高校進入A類: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2、原“985工程”高校進入B類: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新增進入B類: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

4、一流學科高校: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外交學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延邊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安徽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福州大學

南昌大學

河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廣西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西南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貴州大學

西藏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大學

石河子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寧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

第四軍醫大學


擇校計


看到其他大多數回答都是從科研角度出發,我想從錄取分數線這個角度入手。主要是學校科研強弱固然影響教學,但只考慮這一個因素有失偏頗,高考生在選大學時考慮的因素有許多,比如專業(熱門與冷門)、地理位置(中西部與沿海)、學校招牌(985211),離家遠近等等要素,這些要素的綜合取捨決定了對大學的選擇。因此我認為分數線排名對報考學生參考價值最大。

但是各個省份錄取分數位次又有較大差距,這是由於省內大學名額多、學生不願意到其他地區、地區認可度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在結合本地分數線的前提下,看看其他其他地區分數線,同時上網查查學校的生活環境,有助於選出理想大學。

(請注意,圖片僅僅是綜合了各省錄取分數線的加權彙總,並不能代表學校實力)

我是行走的大學,優質內容,不負關注!




行走的大學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因為對大學的排名有很多種版本,而且大家的意見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菜鳥多準備了幾個版本的排名情況,希望對大家有一點參考作用。

一、軟科給出的排名前100的高校



這是軟科給出的最新排名。講真的,這些帶有濃濃盈利性的排名機構,大家看看就行了。大家覺得軟科給出的排名是否靠譜呢?

二、校友會給出的排名前100的高校








上面這個是校友會給出的最新中國大學前100位的高校,菜鳥始終覺得不管怎麼排名,大家的爭議都比較大。畢竟,這種機構想盈利或者是發展,總要有點辦法。所以,這個排名是否靠譜,大家看看,參照一下吧。

三、QS給出的排名前100的高校


這是QS給出的最新中國大學前100的排名,可能和上面兩個機構的排名又有所偏差。菜鳥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這三個機構的對排名的評價機制都不一樣。所以,這三個給出的排名都是大同小異,或者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但大家心裡有個評價的標準,至於學校好不好,只有自己讀過才知道。但還是牌子很響亮的。看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