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練習,也要“聲聲慢”!欲速則不達

很多人想學唱歌,但是總是想找到速成的辦法,試想,一個基礎都沒打好,音唱得都不連貫的初學者,竟然上來就敢選擇比較難的曲目。有的瘦得像竹竿一樣的男生,唱《船工號子》、《三峽情》這樣的“大歌”,喊得聲嘶力竭。如果這樣,我只能無奈地說:器樂需要慢練,聲樂練習同樣需要“聲聲慢”。

聲樂練習,也要“聲聲慢”!欲速則不達

打基礎,須慢練

這樣的人並不是特例,而是很普遍的現象了。讓他們唱好需要比從頭教起,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許多培訓機構裡的聲樂老師,總是讓學生還沒學會走就先學跑有的人中聲區、低聲區的線條都還沒“捋順”,“內部腔體沒鬆開,外部身體又很緊張,嗓子直接給‘吊’得老高,沒幾個音是準的,連換氣、跳音都不明白的情況下,很多高難度的歌拿過來就唱,這樣根本不可能唱好。建議這樣的朋友把練聲速度放慢,聽聽自己哪個音唱得不準,先把音準解決,然後唱類似於《牧羊曲》這樣的基礎曲目。感覺能駕馭了,再去提高難度,這樣感覺就會好很多,音準了,氣順了,聲音也不嘶啞了。

一切問題都在“慢”中發現了癥結所在。

平時唱歌時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通常它們都能用“慢練”的方法得到解決。很多人自己都能聽出音準有問題,一遍遍地卻還是改不了。如果你能有耐心,用比平時慢一倍的速度去唱,再深入體會一下,你會發現音不準實際上是自己不注意速度造成的,速度一慢就發現問題了。

很多人都體會不到“慢練”的重要意義,很多從事聲樂教育的老教授說:“學生的長音、慢音、連音都沒有打好基礎,怎麼能練好跳音呢?”唱歌訓練開始的時候要像和尚唸經一樣放慢速度,在一個音上慢練,長音慢練,二度、三度、四度、五度,慢慢地磨上去。

聲樂練習,也要“聲聲慢”!欲速則不達

聲樂的基礎訓練如果急於求成,之後的演唱會非常困難。聲樂的基本功比如呼吸、語言、共鳴、發聲等技巧,都不是可以在短期之內快速解決的事情。深呼吸、打哈欠、把喉嚨放鬆等狀態,都是慢動作的呈現。尤其是學習民族聲樂更得慢練。戲曲民歌裡總有很多韻腔,“小彎”很多,有時一個字拖半天,這是民族聲樂韻味特有的細節,而現在的人,戲曲、民歌積累的量遠遠不夠,聽流行歌曲聽得多,語感不好,樂感不好,節奏不準。要解決這些基礎的問題,只能通過慢練,別無他法。

建議大家用的方法是:慢練,到慢加速,再到常速。從語言朗誦開始慢練,四聲歸韻,先解決語言問題;練聲時拉長每一個音,從口型等細節開始糾正,先打好基本功。

“慢”是為了更好地“快”

你是不是一開始就大高音、跳音,亂喊亂叫,把嗓子氣息都吊上去了,結果是個人有六個嗓子是啞的。有時給適當放慢速度,一個個音分解練,有很多人還很急躁,覺得是浪費時間。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慢是為了更好地快,不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這時候就要盡力平復情緒,深呼吸,每個音分解拉長了練,慢下來,把嗓子的疲勞狀態歇好。然後才是跳音,即使加快速度,也是慢加速,保持在一個音上,訓練自己“嘴皮子”功夫和穩定的呼吸狀態,保持著一種喉嚨開的狀態。

堅持慢練,會感受到一種身體的舒展感,而演唱正需要這種舒展感。同時,“慢”不僅包括練習的速度,還包括不可跳躍的各個練習階段,比如,單音、長音、音階、頓音、跳音,花腔如何練,歌劇選段如何唱,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歌曲的練習要從慢開始,打好基礎,先解決音唱不準、拐彎拐不過來等問題。

聲樂練習,也要“聲聲慢”!欲速則不達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或 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成型歌者也要“慢練”

不僅初學者要慢練,成型的歌者為保持嗓音機能,保持歌唱青春也需要慢練。因為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氣息會弱,歌唱機能的韌性會下降,即使是優秀的歌唱家也無法規避這個自然規律,但可以利用慢練的方法,減緩聲音機能退化的速度,保護嗓子。無論是練聲還是演唱,一開始要從中低聲區“緩入”,不要大聲,保持聲帶的張力。尤其是經常保持這樣,不能隨便爆發,一下子到高音。

“慢練”對於保持嗓子的音色和韌性非常有幫助。就像彈鋼琴一開始要活動手指,唱歌也是如此,這與運動需要熱身是一個道理。“慢練”不是一直停留在慢上,而是從慢開始,由慢到快,但一定不能逾越“慢”這個過程。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或 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