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都佈局AI了,手機市場還會增長嗎?

昨天WPP攜手谷歌於北京聯合發佈的“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榜單裡,將手機作為主要業務的品牌多達8個,包括:聯想(1)、華為(2)、小米(4)、一加(12)、中興(15)、TCL(18)、OPPO(26)、vivo(28)。

富士康都佈局AI了,手機市場還會增長嗎?

除了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廠商,50強裡還有大量企業是依靠生產手機軟件或者手機周邊產品起家的,比如排名第六的elex(手機遊戲),還有排名第七的ANKER(周邊硬件)。當然這裡還少不了BAT的身影,它們觸達海內網絡用戶最主要的媒介就是手機。其實另外還有一家國產手機廠商——傳音也有資格入選,傳音去年一年出口1億多部手機,在非洲市場佔有率第一。

國產手機這幾年來的表現的確“生猛”,單在國內市場,華為們硬是把三星這樣的國際品牌擠出了第一陣營。

IDC在昨天也發佈了一份報告,內容是2017年中國市場手機銷量的排名統計。這份統計報告顯示,華為(包含榮耀)的出貨量達到9090萬,排名第一,市場份額20.4%,OPPO出貨量8050萬排名第二,緊隨其後的是vivo(6860萬)和小米(5510萬),國際巨頭蘋果只排在第五名,出貨量4110萬,市場佔比15.4%。更嚴峻的是,相比於2016年,出貨量下滑了8.3%,市佔比也少了0.3%。

情勢如此喜人,國產手機是不是不需要考慮AI時代的變局?

事實上是, Canalys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迎來整體下滑,出貨量總數為4.59億部,比2016年下降了4%。

第四季度的表現最為糟糕,出貨量同比下滑超過14%。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也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第四季度的出貨量整體下降了9%。

市場飽和、陷於停滯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如果不同數據機構的相同結論還不足以證實這種跡象,富士康的轉型則更能說明問題:最容易受到手機訂單量影響的富士康鎖定了新的業務增長方向,郭臺銘宣佈五年內投資100億新臺幣招募頂尖人才,在所有生產基地部署人工智能研究所,著力於構建機器的深度學習技術。

關於手機還能熱多久的問題,未來圖靈多次提給《AI百人》的嘉賓。這些人都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最為傑出的代表。其中最樂觀的觀點來自於三角獸科技的COO馬宇馳,他認為至少在5-10年的時間裡,手機依然是人們獲取信息、連接世界最主要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手機品牌小米和錘子都是三角獸科技的核心客戶,據瞭解,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裡還有幾家即將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

遊尺的另一端,是碼隆科技、驀然認知的觀點,他們認為在一塊狹小的屏幕上進行操作的交互方式,也許很快會被淘汰。

在2028年,也許人們就已經習慣了全新的交互方式,手機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這裡也有值得注意的一點:驀然認知是一家專注於語音交互的企業,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用語音取代手動輸入,電視、車載是他們最先進入的場景。

手機行業的從業者,危機感主要來自於中國的市場環境太過於變幻莫測,在互聯網的時代裡,往往鉅變就在一夜之間。當微信剛剛誕生時,電話運營商一定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打垮自己最兇悍的武器,王者榮耀也一定沒想到,吃雞遊戲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瓦解自己的用戶市場。手機廠商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取代自己的產品會是什麼形態、會在什麼時間出現。

更令人緊張的是,電子產品的快速衰落有很多前車之鑑,最典型的就是BP機和VCD、DVD,從熱火朝天到墮入冰窖再到徹底退場,幾乎就在轉瞬之間, 2000年度中國的DVD產量近全世界產量的一半,其中又有將近一半出口到美國、歐洲,但衰退潮從2005年開始後就迅速吞噬了所有的廠商,以至於如今的很多年輕人甚至都不瞭解它曾經的輝煌。

富士康都佈局AI了,手機市場還會增長嗎?

BP機的經歷則更加戲劇化,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間,全國每年新增尋呼用戶都超過1500萬人,多少商業人士的口頭禪都是“有事兒呼我”。但在不久後的2002年,全國BP機用戶僅存不到40萬。

然而手機終究與BP機、DVD不同,它們誕生的時代還沒有“入口”的概念,因此也沒有形成體系龐大的生態。在經濟學中,有一種概念叫“互補品(complement)”,即指在生產消費中正相關的產品。BP機幾乎沒有互補品,除了保護殼,DVD也幾乎沒有互補品,除了播放器。它們的衰亡除了給製造廠商和經銷商帶來了沉重打擊,並不會撼動整個經濟市場。

但互聯網的加持讓手機成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量級入口,幾乎所有的信息和服務都可以通過手機渠道獲得。PC時代人們還需要仰仗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話語權常常被壟斷,移動時代連多元化的問題也解決了。目前而言,手機幾乎和各行各業都緊密相關,太多的商業模式依存於這一體系。

錯綜複雜的產業鏈條,不允許手機產業突然死亡。在文章開頭提到的“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裡,如果把所有和手機產業高度相關聯的企業都計算在內,佔比會輕鬆超過60%。

而且深受互聯網洗禮的手機廠商也很注意轉型和迭代,危機感讓一部分人總數在擁抱變化。小米3C產品幾乎無所不做,設計感和用戶體驗大多都屬上乘;以蘋果的Apple Watch為代表,一眾廠商也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上做足了功夫。

富士康都佈局AI了,手機市場還會增長嗎?

郭臺銘牽手吳恩達

當然更多的企業是在人工智能的路徑上尋求突破:華為推出搭載麒麟970芯片的人工智能手機Mate10,運行效率遠超傳統的智能手機,三星內置在手機中的語音助手Bixby,也為人機交互的方式打開了一道新的大門;還有上文所述的代工廠商富士康,也將AI當作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可以想見的是,無論是貨真價實的AI技術加持還是憑藉AI噱頭宣傳,2018年,我們會在市場上看見越來越多的AI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