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愛情,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最美好的愛情,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是孔子在評價《詩經》的“關雎篇”時說的。

關雎,出自於詩經。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

這首詩流傳甚廣,很多人都讀過,甚至會背誦。這首詩也可能是中國人對詩經的所有詩中,最熟悉的一首。

原詩如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一般人都認為這是一首談戀愛的詩,男的找女的,找不到就很哀傷,找到了就很快樂。

但也有人認為這首詩,不僅僅只是一首愛情詩,其內涵遠比談戀愛、求偶深刻的多。

孔子曾經評價詩經,說,詩三百,思無邪。如果這首詩只是談愛情,只是談求偶的快樂心情,其寓意不夠深刻了,也很難排在《詩經》的第一位。

朱熹曾經解讀孔子這句話,認為“關雎”這首詩,是在談后妃之德。誰的后妃?沒有明確,是泛指。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妻子。

也就是說是求妻子。應該求一位賢德的妻子。

在古代,男人娶妻,一般看中的是她的德行,而不是容貌。

所以呢,從古人娶妻求偶的角度講,很難出現像我們大多數解讀《詩經》中的文字一樣,一個男子,幹活時看到了一個讓自己心動的女子,就輾轉反側,睡不著,像現代的小年輕一樣,跑到人家宿舍下面,又談琴,又敲鼓的。

“關雎”這首詩產生的年代,應該是周朝。所以這首詩在編排時,分在“國風”,在“周南”篇中。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長的朝代,前後整延續了800多年。

為什麼周朝能經歷800多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朝非常注重禮儀,講求德行。

在周朝,特別講求女德。對於一個家族而言,娶妻不僅僅是娶妻,還關乎著一個家族三代的命運。

娶妻要娶賢妻,賢妻才能是良母,賢妻良母才能教出賢子。一家三代發展傳承,根在女子。

這樣說的話,你大概就能理解古人對娶妻的態度和重視程度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再聯想到這首詩所出現的年代,也就是非常注重禮儀的周朝,應該很難出現現代觀念和現代語境下的那種一見鍾情式的愛情。

那這首詩應該怎麼理解呢?

這就需要了解一點周朝時代的背景,聯繫到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狀況,再來解讀和理解這首詩,以及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可能讀出來的意思,就不太一樣了。

先了解一下締造周朝這個朝代的人是怎麼樣的?

我們一般都認為,是文王、武王、周公締造和奠定了周朝長久的基礎。

那文王、武王、周公是怎麼出來的?他們的母親培養出來的。歷史記載說,文王的祖母太姜生王季,王季娶的妻子太任生文王,文王娶的妻子太姒生武王、周公。

這三位婦女,太姜、太任、太姒,都是品德非常出眾的女子,是她們的賢德孕育出了文王、武王和周公這些傑出的子女。

記載中說,太任懷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一舉一動,乃至起心動念都正而不邪。

以現代人能理解的觀念,就是她們對胎教都如此重視,加上後天更加高要求的身教,才致使文王有聖德。

所以,有聖德的帝王,是在道德和行為上近乎聖人的賢妻,以及生子後,升格的賢母,教出來的。

文王娶的妻子太姒也是聖人,後來孕育出了武王和周公。所以,可以說是這三位賢德的女性,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

為什麼後人把妻子都稱為太太?據說是因為太太這兩個字,表達了對做妻子的人最崇高的稱謂,典故和起源,就是出自於周朝三太。

也就是說,稱某人的妻子叫太太,是在祝福她,你要像太姜、太任、太姒三太一樣,做聖母、做賢妻,將來你能夠培養出像文王、武王、周公那樣的聖人。

過去我們都認為古人重男輕女,其實不然。那是某段時間路走歪了,或者說不夠古的古人對真正的古人的誤解。

自古以來,中國把男女喻為天地、乾坤。男子要效法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女子被喻為大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就是像大地一樣。大地的德怎麼個厚法?一,孕育萬物;二,生育萬物;三,負載萬物;四,守候萬物,讓它們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成長。

所以,在古代,有關聖人們,流傳更廣的,都是他們的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故事。比如,孔子有孔母,孟子有孟母,文王、武王、周公,有三太的傳說。

由此可知,在古代,娶妻,第一要求,一定是女德要高尚。顏值之類,往往要排到幾公里之外。

梳理清楚了這些,再回過頭來讀這首“關雎”,再來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個淑女,一定不是僅僅長得好看,如果只是好看,成不了淑女。

那淑女講的到底是什麼呢?一定是她的美好品德。

美好品德的女子,求之不得,自然就會睡不著。“寤寐思服”,醒著睡著都思考的是什麼?應該不是淫樂,而是這個家道如何傳承,家業如何維續,如何找到有德的女子來一起擔當。

“求而得之”,“琴瑟鐘鼓”,真正有這個緣,得到賢德的女子做太太,自然非常快樂,敲鑼打鼓慶賀。這不是為自己,是為家族,乃至是為安定社會,以後齊家、治國、平天下,就無憂了。

古人講,男主外,女主內。我想更多,也是類似的道理。男人主要負責在經濟上維持一個家庭,女人則主要適合教育後代。教育中,品德是最重要的,行有餘力,則學文,品德好,再學文化知識,品學兼優,才是健康的教育方式。

孟子曾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很多人誤讀這句話。其實這裡的“無後”,不是說生不出兒女,而是指有兒女,沒有好好教他。兒女不能傳承家道、家風、家業、家學,這一代就斷了,這才是真正的無後。

如果理解了這些,再回頭讀這句話,我們就能比較準確理解孔子的話了。

他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的意思是,讀關雎這首詩,裡面男女求偶的情感,有快樂,但是不會太過分;有遺憾,但是不會太傷心。這也是對孔子說“詩三百,思無邪”的又一次印證。

【原文】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本文為《古爾讀經典》之《古爾讀論語》系列第55篇,更多內容,請關注本頭條號,查看文章列表。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