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4處。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牛王廟戲臺:位於堯都區魏村鎮魏村,亦稱舞樓,其為三開間,單簷歇山頂。前簷下二角柱為方形石柱,四邊抹角。石柱正面刻牡丹、童子圖案。西側石柱的抹角處刻有:“蒙大元國至元二十季歲次癸未季春豎石“,下面緊接較小字體的”石泉村施石人杜秀“。石柱上方還有“交底都維那郭仲臣”題名。在東側石柱上前面兩抹角上分別為:”交底村都維那郭仲臣、次男郭敬夫“和”維大元國至治元年歲次辛酉孟秋下旬九日豎,石匠趙君王。“

兩根石柱上的年代相差了幾十年。可以推測戲臺在建成後沒多久因某種原因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由當年主持修建的郭仲臣之子郭敬夫主持了重修。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東羊后土廟:位於堯都區土門鎮東羊村,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毀於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重修於元至正五年(1345年),現仍存大殿、獻亭、戲臺等。東羊后土廟的珍貴在於元代戲臺,其建築之偉岸、規模之宏大、結構之奇特、工藝之精湛,便著實令人驚歎,堪稱我國古代建築一絕。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王曲東嶽廟:位於堯都區吳村鎮王曲村,現存建築有戲臺和正殿。戲臺為元代建,民國增建,正殿為清代建築。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鐵佛寺: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始建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歷代累有修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臨汾遭受八級地震,寺廟建築大部毀壞,直到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6年)重建。主要建築有山門、過廳、大雄寶殿、金頂琉璃寶塔、藏經樓及配殿、廂房等。

六級金頂琉璃寶塔系鐵佛寺建築之精粹,塔門內供有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頭一尊,高約6米,周長約16米,豐面隆準,鳳目闊唇,雙耳垂肩,莊重慈祥。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堯陵: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西的澇河北岸,墓高50米,周長300餘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佈局緊湊,木雕精細。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汾城古建築群:位於襄汾縣汾城古鎮,現存建築以鼓樓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為城隍廟、文廟、鼓樓、學前磚塔、縣衙大堂、關帝廟、社稷廟、洪濟橋、城牆等,共有40餘座古建築,時代從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至清代末期。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襄汾普淨寺:位於襄汾縣趙康鎮史威村南側,現存為元明時期建築群,有元代與明代早期的大量塑像,可謂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丁村民宅:位於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築群,最早的建於明代萬曆二十 一年,最晚的建於民國年間。村內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 間,多數建築上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佈局和建築形式的重要實例。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靈光寺琉璃塔:位於襄汾縣鄧莊鎮北梁村,始建於唐貞觀年間,金皇統年間重建。塔系八角形系、仿木構形式磚塔,原有十三級,現存七級,每級正面有小券門。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襄陵文廟大成殿:位於襄汾縣襄陵鎮糧站內,創建於金泰和九年(實為大安元年,1209年),元大德十年(1306)重建,明清時期屢有修葺。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丁村遺址:位於襄汾丁村,是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丁村遺址的考古發掘,填補了中國40萬年至12000餘年間的古人類發掘空白,為舊石器文化研究和進一步認識丁村遠古人類的活動範圍、生活軌跡及其行為鏈條,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寶貴資料。

12、陶寺遺址:位於襄汾縣陶寺村南,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

13、襄汾縣陶寺北墓地:位於襄汾縣陶寺村北800米處,墓區西北部墓葬年代較早,有的墓葬屬西周晚期,東南部已至戰國時期,墓地延續約500年。截至2019年,已探出墓葬1283座、車馬坑5座。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洪洞廣勝寺:位於洪洞縣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寺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唐大曆四年(769年),中書令汾陽王郭子儀撰置牒文,奏請重建。宋、金時期,廣勝寺被兵火焚燬,隨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生大地震,寺廟建築全部震毀。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陽一帶又發生地震,但這兩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損壞,除上寺飛虹塔及大雄寶殿明代重建外,其餘均為元代建築。

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築。上寺在霍山巔,翠柏環抱,古塔聳峙,琉璃構件金碧輝煌。下寺在山麓,隨地勢起伏而建,高低錯落,層疊有致。飛虹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留有工匠題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它和曾在這裡珍藏的《趙城金藏》、水神廟元代壁畫,並稱為“廣勝三絕”。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5、洪洞玉皇廟:位於洪洞縣辛北村,元太宗已醜 (1229)年建,明、清和民國均有修葺。現存建築玉皇殿和東西朵殿為元代遺構,餘皆為明清建築。廟內存有明代石制羅盤。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6、洪洞關帝廟:位於洪洞縣城文廟街,創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後歷代均有修葺。沿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為前殿、獻殿、露臺、戲臺、春秋樓,兩側為東西廊房和鍾、鼓樓。春秋樓又名三真閣,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基座為十字券拱式過街通道,上中下三層為木構建築,牆內有八根通柱。樓內三層塑一木雕關公坐像,通高1.5米。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7、洪洞商山廟:位於洪洞縣趙城鎮孫堡村,廟內主要建築有三皇殿、關帝殿、三官殿、法王殿等。四座大殿均結構簡練,用材較大。各殿內後槽均砌龕並有塑像,山牆繪有壁畫共100餘平方米。在遍地早期木建築的山西,商山廟進國保,壁畫估計加分不少。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8、洪洞淨石宮:位於洪洞縣堤村鄉幹河村,創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現存建築為明中後期遺構。西院正殿為主體建築,殿中神龕內懸塑盤龍和42尊塑像均為明代作品,東西山牆及後牆保存壁畫80平方米,為清順治五年(1640年)繪製。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9、霍州州署大堂:

位於霍州市城內東大街北側,創建年代不詳,相傳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據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記載,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規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築全部塌毀。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毀於火災,唯大堂倖存。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0、霍州觀音廟:位於霍州市趙家莊村,是集儒、釋、道為一體的典型的寺廟綜合建築,觀音廟中,三聖殿、山門、觀音殿、過街閣樓、文昌閣等均創建於元、明時期,後歷代屢有修葺。觀音殿內留有木質精雕,雕工非常細膩,是明代時期的作品。在三聖殿與觀音殿之間建有土地殿,土地殿規模雖小,但據歷史記載始建於宋代。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1、霍州媧皇廟:位於霍州市賈村,始建於明代,後毀,清同治四年重修。媧皇廟現存面積不大,主要遺存包括戲臺和聖母殿。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聖母殿內壁畫而聞名,整組畫面表現了聖母宴請百官司時,宮廷內忙碌、熱鬧的生動情景。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2、霍州祝聖寺:位於霍州市區前進街,始建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後毀,明景泰元年重建,明萬曆、清乾隆年間又重修。現存建築大雄寶殿、後大殿及東西廂房,佔地面積11333平方米。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3、霍州鼓樓:位於霍州市市中心,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底部磚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貫穿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上部為八卦琉璃罩頂、三重簷十字歇山全木閣樓,總高27米,建築面積225平方米。屋簷採用琉璃簡瓦覆蓋,在每條脊的戧脊頭分別裝置二十八星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獸,工藝精湛。

24、霍州窯址:位於霍州市西南白龍鎮陳村以南的汾河西岸臺地上,燒造始於金代,終於明代,是中國北方金元時期的重要瓷窯址之一。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5、南撖東嶽廟:位於翼城縣隆化鎮南撖村,現存戲臺、獻殿、正殿及兩側的耳殿和廊房等建築,其中獻殿和正殿為元代建築,餘為清代建築。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6、翼城四聖宮:位於翼城縣曹公村北的八畝坪,是一組佈局完好的宮廟合一建築,該宮創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是翼城縣保存完好的一組元至清代古建築群,也是山西和全國少有的將堯、舜、禹、湯奉為“四聖”一起供奉的宮觀。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7、喬澤廟戲臺:位於翼城縣南梁鎮武池村,為我國元代目前存世的八座戲臺中最大的一座。始建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臺基高1.6米,戲臺平面方形,面闊9.4米,進深9.35米,華麗的八卦藻井,結構精巧,設計合理,很是壯觀。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8、翼城石四牌坊:

位於翼城縣老縣城內。創建年代不詳,石牌坊為四柱青石結構,單簷十字歇山頂。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清乾隆、民國年間屢有修葺。石四牌坊雕刻逼真精美,立體感強, 線條流暢自如,錯落有致。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9、翼城木四牌坊:位於翼城縣舊城南十字街心,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民國14年(公元1925年)均有重修。木四牌坊平面方形,面闊、進深均為6米,四面通達,重簷十字歇山頂,總高20餘米,整租建築施8根立柱,每2根為一組,立於臺基上,支撐上下屋頂。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0、樊店關帝廟:位於翼城縣南唐鄉樊店村,廟內中軸線上依次為戲臺、獻殿、大殿,軸線兩側為東西廟門、東西耳樓、廊房、配殿、耳殿。戲臺為明代風格,明弘治十八年創建,清道光十一年重建。

31、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位於翼城縣城以東約6公里處,佔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有墓葬千餘座,發現615座、車馬坑22座。墓葬內不僅首次發現了漆木俑、原始瓷器等國寶,而且首次發現西周時期三足銅盂、三足鼎式簋等珍稀青銅器,個別墓葬甚至發現有金器,三千年前的這些寶器為研究古代封國的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32、翼城南梁古城遺址:位於南梁鎮故城村,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尤其是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存相當豐富。仰韶文化遺存以尖唇夾砂罐為主,龍山文化遺存中最常見的器類為鬲、甗、盆、折肩罐和豆。周文化遺存在遺址文化堆積中為主,分佈最為廣泛,遺蹟、遺物最為豐富,延續時間較長,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戰國。古城城址位於遺址的中心,城四垣尚存有遺蹟。

33、翼城縣葦溝-北壽城遺址:位於翼城縣唐興鎮葦溝、北壽城村,所屬時代為新石器時代、夏、東周、漢。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4、隰縣小西天:位於隰縣城西鳳凰山巔,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由東明禪師創建於明崇禎二年。寺院依山疊造,樑架彩畫富麗典雅,頗具特色,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懸塑絕唱”,加之寺院所藏傳世罕見的官版《明永樂北藏》,成為研究中國佛教史、藏經史、倫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寶。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5、隰縣鼓樓:位於縣城正中心,明萬曆四十五年 (1617年) 創建,清代屢有修葺,為二層三重簷十字歇山頂古典建築。其建築形制,樑架結構,牌匾等主要構件均為明代原物。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6、七里腳千佛洞石窟:位於隰縣城南鄉七里腳村的城川河東岸,開鑿於北魏——唐。共有兩個洞窟,南北並列,窟口均西向,窟內造像70餘軀。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7、曲沃大悲院:位於曲沃縣曲村鎮中心,精華部分為宋代建築大悲院獻殿,天王殿、過殿及東西廂房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續建。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8、東許三清廟獻殿:位於曲沃縣安居鄉東許村,為元代建築。全國的三清殿內都是供奉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曲沃縣東許村的三清廟由於歷史久遠的原因,目前僅存獻殿。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9、曲沃薛家大院:位於曲沃縣西城巷10號,原稱縣太爺公館,是典型的清代民宅。大院座北向南,三進四合院,磚木結構,中軸線建築佈局,分前院、中院、後院三部分,山門位於整個大院東南西。現存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有:南房、大殿、過廳樓、北樓。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0、曲村—天馬遺址:是一處以晉文化為主的西周時代遺址,位於曲沃、翼城兩縣交界處,遺址範圍包括天馬、曲村、北趙、毛張四個自然村,年代為距今2800~3000年。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1、曲沃羊舌晉侯墓地:位於曲沃縣羊舌村,墓地於2003年5月非典期間因盜被發現,當時在盜坑周圍見到散落的大量木炭和殘斷銅魚,據初步的鑽探結果和現場分析,判斷這裡是一處西周到春秋時期的重要墓地,墓主人可能是晉國曆史上著名的晉文侯。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2、侯馬晉國故城遺址:位於侯馬市西北部,是春秋時期晉國晚期都城新田的舊址,城址內發現有製造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業作坊等遺蹟。其中鑄銅遺址的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出土文物非常豐富,包括100多塊銅錠、鉛錠、鑄銅生產工具及3萬餘件陶範。此外,在城址的南部還發現了400餘個土坑,坑內葬有牛、馬、羊和玉幣等物,其中的41個坑內出土了著名的"侯馬盟書"。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3、麻衣寺磚塔:位於安澤縣和川鎮嶺南村西,建於金大定年間(1162——1173),塔身共鑲嵌佛像三百餘尊。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4、郎寨磚塔:位於安澤縣馬壁鄉郎寨村,為宋代建築。塔身五層以下收分甚小,五層以上逐漸收縮。塔頂殘,塔剎不存。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5、安澤太嶽行署舊址:安澤是太嶽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區,1942年10月至1944年11月期間,為適應開闢嶽南、東進中條、南進晉豫的抗日形勢需求,太嶽區黨委、行署、軍區等機關由沁源縣南遷至安澤(當時屬冀氏縣所轄)小李村、桑曲一帶。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6、永和文廟大成殿:位於永和縣城內正大街東門巷,創建於元至元年間(1264年—1294年),現僅存大成殿,建造規整,造型美觀,結構大方。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7、浮山老君洞:位於浮山縣梁村,殿內正中券有一洞通向內殿,四壁滿繪壁畫,面積77.86平方米,共分115組,612尊神像,因年久失修,現僅存87組,神像500餘尊。壁畫內容為道家故事題材,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繪製,內容為道教始祖老君顯化事蹟。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8、柏山東嶽廟:位於柏山之巔,現存東嶽行宮殿是元代地震毀壞後於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寬深各五, 幅階周 匝,重簷歇山頂,柱全為石雕,並刻有《木蘭花詞》五首, 殿內塑 有東嶽黃虎及侍者像。最後地平以下由十五孔窯洞組成十八層地獄, 內塑五嶽大帝,十殿閻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與人相等, 分別 塑有各種鬼吏和刀山、油鍋、碾磨、鋸解等共計一百二十餘軀, 是我國現存寺廟稀有的一組明代泥塑佳作。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9、鄉寧壽聖寺:位於縣城內東北部,創建於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現僅存正殿和鐘樓。正殿為宋代原構,鐘樓為元代所建。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0、鄉寧營裡千佛洞石窟:位於鄉寧縣營裡村的懸崖上,洞內現存佛像951尊,刀法簡練,各不相同,具有北朝至隋唐期間的風格。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1、汾西師家溝古建築群:位於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多為清代民居,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擴建而成。總面積40000多平方。師家大院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集磚、石、木雕為一體,垂花門、師家溝清代民居簷廊、隔扇等雕刻精細。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2、古縣熱留關帝廟:位於古縣熱留村,始建於唐,後經明清兩代繕修,該建築為四合院佈局,由正殿、獻殿、戲臺、配殿、山門等組成,氣勢恢宏,規模宏大。正殿除關聖大帝、關平、周倉等巨型雕塑外,四壁皆懸空繪畫,內容述盡關羽一生事略。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3、吉縣掛甲山摩崖造像:位於吉縣掛甲山佛閣寺,始鑿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時期多有補刻。現存摩崖石刻隋、唐風格尤甚,個別龕為金代風格,宋代摩崖造像無實物保存,唯有石刻題記存留於此。

山西臨汾這54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4、吉縣柿子灘遺址:位於吉縣東城鄉西村,遺址距今2---1萬年,是一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發現10餘處人類用火遺蹟,上萬件石製品動物化石、石磨盤、石磨棒和蚌質穿孔裝飾品。這是中國目前發現距今2-1萬年前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原地埋藏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