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繁峙縣屬於山西省忻州市,北靠“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與應縣、渾源縣相接,南面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東邊為山西省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臨山西代縣,是忻州市“東六縣”之一。

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網絡圖片


據明朝于慎行《遷城記》:“繁峙,雁門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環而拱之,故曰繁峙”。繁峙縣,在雁門關腳下,周圍群山環拱,縣城是一個小盆地。由於緊鄰雁門關和五臺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境內文物古蹟較多,今天介紹的就是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古寺廟——公主寺。


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網絡圖片


公主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始建於北魏,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紅塵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現存殿堂為明代建築。該寺建築完整,規模宏大,寺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樂宮壁畫並稱“南北雙珠”。


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網絡圖片


公主寺,原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公主所創建,據《清涼山志》記載,公主寺屬五臺山北臺外寺廟。後來公主寺毀於兵火,唐代有一尼姑來到此地,在遺址地下掘得尺璧,獻給武則天,武則天敕令於此處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邊還有一座小寺叫附馬廟,民間傳說是誠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處。公主寺佔地4000平方米,中軸線有三進院子。其結構仿似唐朝現存的佛光寺,無論是整體上的規格或是細節上如彩陶佛像、壁畫、匾牌,儘管不如佛光寺的雄偉壯觀,但我們仍能體會到仿唐的特點。1986年8月18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網絡圖片


公主寺創建於北魏,寺址在山寺村(在現址南5KM),寺臨深澗,路險難臨。宋時僅有極少遺存,明時遺存稀缺。明代重建時,遷址空如村,即現在的公主村。清康熙年間曾進行過修葺。該寺座北向南,中軸線建築依次為山門、過殿、大雄寶殿、後殿等。大雄寶殿為明代遺物,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式,六架椽屋,建於35釐米高的臺上;殿內有明代壁畫90餘平方米,雕塑5尊,佛壇中央為釋迦佛,背後有菩薩,左右為文殊、普賢彩塑,均為明代佳品。另一明代建築為過殿,面闊三間,單簷懸山頂,五架椽屋,殿內除保存有200餘平方米的明代壁畫之外,還保存著十八羅漢等30餘尊彩塑。其它20餘間建築,如東西廂房、禪房等均為清代建築。


忻州旅遊——繁峙公主寺

網絡圖片


寺內最有價值的是過殿、大雄殿。過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殿內正中塑釋迦摩尼坐像,左右各是大梵天王和帝釋天王,背後是觀音菩薩像。殿之四周塑文殊、普賢菩薩及十八羅漢像。塑像上方皆為懸塑,有山水人物,亭臺摟榭,形態逼真,色彩鮮明。此殿重修於正德元年(1506年) 。

大雄殿,明宏治十六年(1503)重修,內設佛壇,壇上塑釋迦、藥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像前是迦葉、阿難二尊者,塑藝精美絕倫。殿四壁皆為美輪美奐的畫像壁畫,以盧舍那佛和彌勒佛為中心,300多人物面佛而立,大者1米,小者60釐米,內容豐富,繪藝甚佳。

穿過左邊的垂花門,可以看到靠門是一株蒼天古樹,北面是一座聖母廟(老爺廟),其對面有一細緻的戲臺,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相信在其他寺廟是很難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