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在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1月底至今,战“疫”青春持续“上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然坚守“疫”线一月有余,有的甚至全封闭40天了,有的决心与疫情死磕到底,有的仍然是哪里需要到哪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90后,甚至95后,不论在过去的一个月,还是在接下来继续战斗的日子,他们永远都是这个战场上最勇敢、最可爱、最靓的仔。

马鞍山市:供电青年突击队已全封闭作战四十天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赵阳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截至3月13日,马鞍山市供电公司调控中心10名调控员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已经全封闭值班40天了。

2月2日开始,该公司为应对疫情,对调控中心采取全封闭式管理,调控人员24小时封闭值班,工作、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离。自那日起, 10名调控员离开家人,成立青年突击队,在全封闭环境下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筑起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全身心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召必回,战必胜,一定圆满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是全封闭值班前队员们共同许下的承诺。在过去的40个日夜,他们为该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刚刚过去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对于青年突击队中唯一的女性——90后党员徐影凤来说,只是封闭值班中普通的一天。“作为年轻党员,此时不奉献更待何时?”1月14日刚刚举行完婚礼的她积极响应号召放弃蜜月,第一时间奔赴值班岗位,书写了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的生动故事。

回想今年元宵节,调控中心调度班副班长、共产党员邢海波至今难忘。“我们一家四口分居三地,我要打两个视频电话,才能跟家人过个‘团圆’节”。原来,邢海波的二宝刚出生还不到两个月,接到全封闭值班的任务后,他第一个报名响应。因为妻子在产后康复期,他只能将大宝送回农村老家由父母照顾,简单收拾好行李,不舍地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二宝,毅然奔赴抗“疫”一线,成为马鞍山电网率先进行全封闭值班的调度员。“孩子还好吧,出门要做好防护,元宵节快乐”。邢海波与家人视频过节的通话中充满了叮嘱和牵挂。挂掉电话,他与同事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调度员胡浩、崔金勇的妻子分别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和马鞍山市中医院工作。疫情来临,他们和妻子都主动请战,分别奋战在医疗和保电的第一线。“我们的爱人冲在最危险的防疫前线,我俩都是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个时候可不能落后。”胡浩和崔金勇表示。每次值班,他们都会特别认真地做好疫情防控医疗点和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保供电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妻子就在一线抗击疫情,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在支持她们。

和他们一样,封闭中的每一位调度员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电网的调度指挥工作。他们在指挥抢修人员快速消缺复电的同时,24小时实时监控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生产企业、被隔离小区等抗疫情重点单位的供电情况,随时准备调整运行方式,确保可靠供电。

调度员夏海峰、杨冬云作为具有多年工龄的“老”调度员,2003年“非典”时就在调度岗位值班保电。17年后,他们又义无反顾投身到新的保电战“疫”中。离开调度岗位转岗的共产党员张明、唐新杰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听从组织调遣,随时准备返岗成为备用调度员。”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这批由三名党员、三名入党积极分子引领的青年突击队毫不松懈地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直到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亳州市:一支每天保持战斗状态的防疫服务队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郭彦

“从服务队组建的那天起,我们每天保持战斗状态”。这些天,王双喜每天要给四个社区安排10名志愿者配合社区开展复工登记、返乡创业服务宣传,并对没有佩戴口罩的市民进行劝阻。

自1月26日以来,王双喜便一直带领志愿者奔波在抗“疫”一线,顾不上休息。这支临时组建的青春防控疫情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22人不断壮大,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51人。志愿者们上门入户摸排疫情、宣传防疫知识、收集废弃口罩、帮医院和社区消毒……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牢固的防疫线。截至记者发稿已经47天过去了,王双喜说每一天都在紧张战斗。

从抗“疫”开始,王双喜一个人住在外边,和妻子、六岁的女儿隔离开来。“爸爸,我想你了,妈妈说外面危险,你啥时候回来啊?”每次打电话,女儿都会这样问。为了能安心战“疫”不分心,他甚至关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店铺,员工工资照发,全身心投身战“疫”。

了解到一线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出现不同程度短缺。王双喜自己掏了5000元钱,加上协会募捐5000元钱,通过各种途径采购到1000只口罩,于1月30日送至一线环卫工人的手中,向他们介绍疫情防控知识及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

得知谯城区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站投入使用,王双喜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回收站志愿服务工作。“当时废弃口罩专用回收站刚刚投入使用,需要工作人员,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不能让其他志愿者去,作为会长我要挺身而出”。在“嗡嗡嗡”的机器轰鸣声中,王双喜对回收的废弃口罩进行消毒。结束后,他又前往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为120车辆、医疗垃圾和楼道进行消毒,之后再匆忙赶往社区服务。

80后的王双喜是亳州市谯城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全国第八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全国首届“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连日的劳累让王双喜的老毛病肾结石发作,他捂住肚子继续干,直到被协会志愿者硬扶进了医院打止疼针,可事后他仍然回到抗“疫”一线。他说:“除非我累倒,否则就会一直战‘疫’下去。”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宁国市90后小伙胡元宵:“疫情不止,我不休”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张蓓

“熄火关灯回家”。3月9日晚10时30分,胡元宵发了一条朋友圈,离开宁国市城中社区北闸卡点回家休息。最近,他每天白天工作,下班后第一时间到卡点报到,从下午5时30分一直值守到晚上10时多。从1月27日开始,90后的他就一直在“疫”线服务,没有休息过一天。

2月8日,元宵节,也是胡元宵29岁的生日。傍晚,在宁国北高速公路卡口为防疫专设的活动板房内,团市委、市义工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为胡元宵送上生日蛋糕。“很意外,也很感动,点燃的生日蜡烛不能用嘴吹,只能用手扇灭”。那一刻,坚守防疫一线12天的胡元宵在心里默默许下了早日战胜疫情的愿望。

这位略显内敛的90后小伙因出生于正月十五,所以取名为“元宵”。疫情暴发,团市委紧急招募储备志愿者。得知信息的他第一时间报了名。连续七天参加小区公共区域消杀,每天自备消杀工具,背着二三十千克的药水桶穿梭在小区的楼道间,常常一忙就是一天。因工作量大,长时间泡在消毒液里的双脚磨出了水泡。伙伴们都劝他在家休息,他却坚持轻伤不下“疫”线。之后,他根据安排转移到高速公路卡点,每天在岗服务12小时。最近,社区复工人员增多,排查工作量增大,他又前往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当记者问“累不累”的时候,他坚定地回答:“不累。”他说,只要疫情不结束,自己绝不会休息。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战“疫”为青春书写最美的注脚

“疫情不止,我们不退”、“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言胜利”、“必将坚守到疫情最后一刻”……这些来自“疫”线的青春誓言,让我们目睹最执著、最给力的坚守,感受到原来青春可以用这种方式燃烧、闪耀,并在战“疫”中书写出青春最美的注脚。

逆行、冲锋、坚守、支援、服务……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英勇请战。“让我上”、“我能行”、“我不累”……明知危险和艰难,他们仍然表现出无惧无畏、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过去的这段日子,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80后、90后就这样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社区居民。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称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给了英雄们最高的褒奖、最大的激励,同时也让每一位参与战“疫”的英雄备感振奋,倍受鼓舞。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在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当前,战“疫”尚未结束。欣慰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仍然坚守在一线,并誓言疫情不止绝不轻言成功。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战士,记住他们最美的样子,继续为他们鼓掌、加油,继续助力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共待英雄凯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