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止,戰“疫”青春不“下線”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在疫情防控鬥爭進入關鍵階段,氣可鼓不可洩。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盡棄。”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自1月底至今,戰“疫”青春持續“上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然堅守“疫”線一月有餘,有的甚至全封閉40天了,有的決心與疫情死磕到底,有的仍然是哪裡需要到哪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90後,甚至95後,不論在過去的一個月,還是在接下來繼續戰鬥的日子,他們永遠都是這個戰場上最勇敢、最可愛、最靚的仔。

馬鞍山市:供電青年突擊隊已全封閉作戰四十天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趙陽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截至3月13日,馬鞍山市供電公司調控中心10名調控員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已經全封閉值班40天了。

2月2日開始,該公司為應對疫情,對調控中心採取全封閉式管理,調控人員24小時封閉值班,工作、生活與外界完全隔離。自那日起, 10名調控員離開家人,成立青年突擊隊,在全封閉環境下亮身份、當先鋒、做表率,築起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全身心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召必回,戰必勝,一定圓滿完成組織布置的任務”是全封閉值班前隊員們共同許下的承諾。在過去的40個日夜,他們為該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可靠供電保駕護航。

剛剛過去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對於青年突擊隊中唯一的女性——90後黨員徐影鳳來說,只是封閉值班中普通的一天。“作為年輕黨員,此時不奉獻更待何時?”1月14日剛剛舉行完婚禮的她積極響應號召放棄蜜月,第一時間奔赴值班崗位,書寫了新時代巾幗不讓鬚眉的生動故事。

回想今年元宵節,調控中心調度班副班長、共產黨員邢海波至今難忘。“我們一家四口分居三地,我要打兩個視頻電話,才能跟家人過個‘團圓’節”。原來,邢海波的二寶剛出生還不到兩個月,接到全封閉值班的任務後,他第一個報名響應。因為妻子在產後康復期,他只能將大寶送回農村老家由父母照顧,簡單收拾好行李,不捨地告別妻子和襁褓中的二寶,毅然奔赴抗“疫”一線,成為馬鞍山電網率先進行全封閉值班的調度員。“孩子還好吧,出門要做好防護,元宵節快樂”。邢海波與家人視頻過節的通話中充滿了叮囑和牽掛。掛掉電話,他與同事們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調度員胡浩、崔金勇的妻子分別在東部戰區總醫院和馬鞍山市中醫院工作。疫情來臨,他們和妻子都主動請戰,分別奮戰在醫療和保電的第一線。“我們的愛人衝在最危險的防疫前線,我倆都是入黨積極分子,在這個時候可不能落後。”胡浩和崔金勇表示。每次值班,他們都會特別認真地做好疫情防控醫療點和重點物資生產企業的保供電工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妻子就在一線抗擊疫情,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在支持她們。

和他們一樣,封閉中的每一位調度員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電網的調度指揮工作。他們在指揮搶修人員快速消缺覆電的同時,24小時實時監控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機構、生產企業、被隔離小區等抗疫情重點單位的供電情況,隨時準備調整運行方式,確保可靠供電。

調度員夏海峰、楊冬雲作為具有多年工齡的“老”調度員,2003年“非典”時就在調度崗位值班保電。17年後,他們又義無反顧投身到新的保電戰“疫”中。離開調度崗位轉崗的共產黨員張明、唐新傑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聽從組織調遣,隨時準備返崗成為備用調度員。”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這批由三名黨員、三名入黨積極分子引領的青年突擊隊毫不鬆懈地堅守崗位,全力保障電網可靠運行,直到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亳州市:一支每天保持戰鬥狀態的防疫服務隊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郭彥

“從服務隊組建的那天起,我們每天保持戰鬥狀態”。這些天,王雙喜每天要給四個社區安排10名志願者配合社區開展復工登記、返鄉創業服務宣傳,並對沒有佩戴口罩的市民進行勸阻。

自1月26日以來,王雙喜便一直帶領志願者奔波在抗“疫”一線,顧不上休息。這支臨時組建的青春防控疫情志願服務隊從最初的22人不斷壯大,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51人。志願者們上門入戶摸排疫情、宣傳防疫知識、收集廢棄口罩、幫醫院和社區消毒……成為城市中一道靚麗、牢固的防疫線。截至記者發稿已經47天過去了,王雙喜說每一天都在緊張戰鬥。

從抗“疫”開始,王雙喜一個人住在外邊,和妻子、六歲的女兒隔離開來。“爸爸,我想你了,媽媽說外面危險,你啥時候回來啊?”每次打電話,女兒都會這樣問。為了能安心戰“疫”不分心,他甚至關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店鋪,員工工資照發,全身心投身戰“疫”。

瞭解到一線的醫用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出現不同程度短缺。王雙喜自己掏了5000元錢,加上協會募捐5000元錢,通過各種途徑採購到1000只口罩,於1月30日送至一線環衛工人的手中,向他們介紹疫情防控知識及佩戴口罩的正確方法。

得知譙城區廢棄口罩專用回收站投入使用,王雙喜主動請纓,要求參加回收站志願服務工作。“當時廢棄口罩專用回收站剛剛投入使用,需要工作人員,這麼危險的地方我不能讓其他志願者去,作為會長我要挺身而出”。在“嗡嗡嗡”的機器轟鳴聲中,王雙喜對回收的廢棄口罩進行消毒。結束後,他又前往市人民醫院急診中心,為120車輛、醫療垃圾和樓道進行消毒,之後再匆忙趕往社區服務。

80後的王雙喜是亳州市譙城區志願者協會會長、“全國第八屆母親河獎——綠色衛士獎”、全國首屆“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連日的勞累讓王雙喜的老毛病腎結石發作,他捂住肚子繼續幹,直到被協會志願者硬扶進了醫院打止疼針,可事後他仍然回到抗“疫”一線。他說:“除非我累倒,否則就會一直戰‘疫’下去。”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寧國市90後小夥胡元宵:“疫情不止,我不休”

本報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張蓓

“熄火關燈回家”。3月9日晚10時30分,胡元宵發了一條朋友圈,離開寧國市城中社區北閘卡點回家休息。最近,他每天白天工作,下班後第一時間到卡點報到,從下午5時30分一直值守到晚上10時多。從1月27日開始,90後的他就一直在“疫”線服務,沒有休息過一天。

2月8日,元宵節,也是胡元宵29歲的生日。傍晚,在寧國北高速公路卡口為防疫專設的活動板房內,團市委、市義工聯合會的志願者們為胡元宵送上生日蛋糕。“很意外,也很感動,點燃的生日蠟燭不能用嘴吹,只能用手扇滅”。那一刻,堅守防疫一線12天的胡元宵在心裡默默許下了早日戰勝疫情的願望。

這位略顯內斂的90後小夥因出生於正月十五,所以取名為“元宵”。疫情暴發,團市委緊急招募儲備志願者。得知信息的他第一時間報了名。連續七天參加小區公共區域消殺,每天自備消殺工具,揹著二三十千克的藥水桶穿梭在小區的樓道間,常常一忙就是一天。因工作量大,長時間泡在消毒液裡的雙腳磨出了水泡。夥伴們都勸他在家休息,他卻堅持輕傷不下“疫”線。之後,他根據安排轉移到高速公路卡點,每天在崗服務12小時。最近,社區復工人員增多,排查工作量增大,他又前往社區參與志願服務。當記者問“累不累”的時候,他堅定地回答:“不累。”他說,只要疫情不結束,自己絕不會休息。

疫情不止,战“疫”青春不“下线”

戰“疫”為青春書寫最美的註腳

“疫情不止,我們不退”、“不到最後一刻,我們不言勝利”、“必將堅守到疫情最後一刻”……這些來自“疫”線的青春誓言,讓我們目睹最執著、最給力的堅守,感受到原來青春可以用這種方式燃燒、閃耀,並在戰“疫”中書寫出青春最美的註腳。

逆行、衝鋒、堅守、支援、服務……面對疫情,他們挺身而出,英勇請戰。“讓我上”、“我能行”、“我不累”……明知危險和艱難,他們仍然表現出無懼無畏、捨我其誰的大無畏精神。過去的這段日子,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80後、90後就這樣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武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和患者、社區居民。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點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稱讚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給了英雄們最高的褒獎、最大的激勵,同時也讓每一位參與戰“疫”的英雄備感振奮,倍受鼓舞。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指出:“在疫情防控鬥爭進入關鍵階段,氣可鼓不可洩。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盡棄。”當前,戰“疫”尚未結束。欣慰的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仍然堅守在一線,並誓言疫情不止絕不輕言成功。讓我們致敬每一位戰士,記住他們最美的樣子,繼續為他們鼓掌、加油,繼續助力防疫阻擊戰的全面勝利,共待英雄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