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网易云音乐《藏》有一条热评:

没错,我就是那种,敏感又特别懂事的人,只要稍微给点暗示,就能读懂背后的意思,所以从来不会让别人感到为难,只会为难自己。

是啊,太懂事的人,只会把快乐带给他人,将委屈留给自己。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懂事的人,让人心疼.

在上周刚播出的节目《声临其境》中,郭麒麟为范闲配音,表现优异,成功收到何冰和胡军老师的合配邀约。

一位是师父的知己好友,一位是自己敬重的前辈,选谁郭麒麟都担心得罪另一位,在台上纠结得又是跺脚又是蹲下的。

就算最后下定决心选择了胡军老师,在一旁也坐立难安,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为难。

郭麒麟是出了名的懂事,郭德纲接受采访时曾提及,无论是谁,见他就夸:刚刚见到郭麒麟了,特别懂事,有规矩有礼貌。

可他懂事的背后,也让人心疼。

郭麒麟曾在采访中说,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挫折教育偏多,导致自己自尊心受挫,甚至有点自卑。

出生于规矩森严的德云社,郭麒麟无疑是懂事的,但孩子的天真任性,被过早地剥夺,其实是一种遗憾。

朋友小贝分享过一段她的故事。

小时候去游乐园,父母提前就告诉小贝,不许玩,只能看,她就真的看别的小朋友玩了一个下午。

尽管当时小贝真的很想很想玩,也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玩,但她还是乖乖的,一个字也没说,因为她怕别人嫌她烦,不喜欢她了。

长大后,她说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努力活着,活不下去也不麻烦别人。

《龙猫》里,妈妈对爸爸说: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让人心疼。现实里,却很少有父母能意识到这点。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懂事的背后,其实想要被爱.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看到一句话就泪崩是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高赞回答是:从小到大都很懂事的人,一定是没人爱的吧。

当一个孩子发现没人爱时,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孤独、绝望、怨恨、自卑、害怕......

上大学时,有一个室友,出身大山,十里八村懂事姑娘的典范。

初见时,她就给人一种大姐姐的感觉,相处久了,我发现她特别会体贴照顾人,也很会察言观色。

有一次,和她一起去唱K,有人点了齐一的那首《致自己》,当唱到“我们是否会好好珍惜自己,总是对别人太热情,却对自己很小心”,她瞬间泪目了,哭得动情却克制。

后来聊天时,她讲起自己的生活,我才真正了解她。

她是家中长女,底下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从小她就知道,好吃好玩的,不属于自己。因为一直就被教育,自己是姐姐,要让着小的。

最开始她不理解,明明自己没有大多少,为什么要让步的总是她?可她始终没有问,因为她发现,把弟妹照顾好,处处让步,会得到父母回家时的一个笑容,一句夸赞。

时间久了,她就学会了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表现得也比一般小孩更加成熟。

上学离家,她常能接到家里的电话,多是找她诉苦,无非是钱不够用了,父母吵架了云云,末了还总会叮嘱一句:“不要告诉弟弟妹妹啊。”

她问妈妈:“为什么?”

妈妈回答:“他们还小,还是你最懂事。”

可她明明只比二妹大了一岁。

她说:“你不知道,我一直都觉得成熟懂事好辛苦。可是我这么懂事,他们怎么不多爱我一点呀?”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娇罢了,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啊。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任性,是一种低估美德

《仅三天可见》中,姜思达问Sunne:“你会觉得有时候错的是别人吗?”

Sunne答:“我从来没有觉得,别人是错的。”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时候,跟着父母去逛超市,路过钢笔柜台时,鼓起了好大的勇气,问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支钢笔。

等来的,不是期待中的钢笔,而是厉声的责骂。在妈妈眼中,钢笔不是必需品,只是我爱好攀比的结果。

可她不知道的是,我有多爱好写字,有多渴望拥有一支钢笔。

一向被教导要懂事的我,不敢去反驳,只得委屈地站在柜台前哭了。

再去超市时,我会刻意避开那个柜台。尽管如此,当我再想买喜爱的东西时,脑中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便什么想法都没了。

后来,大人们想给我买东西时,我总会习惯性的拒绝,而他们也总会夸一句“这孩子真懂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我听到这两个字时,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乖巧,只会觉得没有麻烦到别人,真好。

德国作家赫尔曼. 黑塞说: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一直以为懂事是我们的使命,长大了才发现,我们从没好好理解过任性。

任性的最高境界,是以最真实的自己,毫不矫情地创造出最好的生活样式。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余生,别懂事了

别再委屈自己了

近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懂事崩,指成年人的情绪崩溃无法随心所欲,不能当众示弱,不能影响工作和生活,只能在确保第二天能够休息的深夜里,独自崩溃。

很懂事,也很无奈。

成熟懂事固然讨人欢喜,只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成熟和懂事,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开心”。

蔡康永曾说:讨好型人格最大的问题,在于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这样的人无法认知自己的价值,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是的,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贴上懂事的标签,无限遏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只为满足别人的期待。

但这样的我们,真的快乐吗?

余生还很长,别那么懂事啦,多爱自己一点吧。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累吧”

我是中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遗传咨询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硕士学历。中国共产党员,曾获2014年度西安市雁塔区首席技师及2015年度雁塔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任陕西九州医学检验有限公司遗传咨询师(西安九州医学检验所副所长)。欢迎大家关注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