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遠古文明磁山文化遺址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里處的南洺河北岸臺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種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磁山遺址出土的家雞骨骸是已知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雞骨骸,比原來認為的世界最早飼養家雞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戰國文化的縮影邯鄲城、趙王陵

邯鄲城位於邯鄲市西南的趙王城景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是中國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周圍保留著殘存的夯土城牆,內部有佈局嚴整、星羅棋佈的建築基臺,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蹟多處。這裡是趙國中後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戰國時期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比如我們熟知的秦始皇幼年時期、廉頗藺相如的故事,大都發生在這裡。秦朝末年為章邯所夷平,遺址保留至今。

趙王陵為戰國中後期君主的墓葬所在地,位於原邯鄲縣和永年縣交界處的溫窯、三陵一帶的紫山山麓,這裡分佈著五座陵臺,分別為埋葬著趙國後期的七位君主。陵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雖經二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社會人為損壞,地面建築只存遺址和碎磚爛瓦,但其整個陵臺、陵墓封土、墓臺、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除趙王陵、邯鄲城之外,還有邯鄲市中心的叢臺、趙苑,均為趙國時期的歷史遺留景點。

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漢末的風華和北朝的殘霜

位於今天邯鄲市南部的臨漳縣是一個很普通的平原縣,可是臨漳縣下轄的鄴城村可是曹操當年長期理政和十六國北朝時期頻繁當做首都的一個地方。今天鄴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三臺遺址就是當年曹操修建的銅雀臺、金鳳台、冰井臺的遺址,在這裡可以撫摸到建安七子的靚麗風采,可以觸碰到曹衝稱象的意氣風發。

鄴城,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地方,先是曹操經營多年,再是後趙、冉魏和前燕屢次定都。北魏覆滅之後,東魏元善見在此定都,至今這一朝天子依然埋葬在臨漳縣北側的磁縣,緊接著的北齊依然在此定都,磁縣的北朝墓群一度被認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新中國成立後研究發現為北朝墓群,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不乏有當年盛世輝煌的茹茹公主墓,更有述說著無情自古帝王家的蘭陵王高長恭墓。

除卻這些帝王之氣,還有北朝佛教的落地生根,像當年一度被認為是曹奐墓的遺址,經考古人員發掘為一座北朝寺廟塔基遺址,在今峰峰礦區境內依然保存著開鑿於此時期的南北響堂山石窟,只不過大都慘遭盜取,今天的石窟內仍然可以看出當年的盛世輝煌。還有涉縣的媧皇宮,據說一開始就為文宣帝高洋的行宮。

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隋唐之際的佛道綻放和宋代陪都的昔日輝煌

達磨大師東來傳法,唯一得其衣缽的慧可大師將禪宗法脈傳流華夏,可世人豈知慧可大師圓寂在何處?隋朝初年,百歲高齡的慧可大師來到鄴地說法,今天的成安縣匡教寺就是慧可當年講法的地方,匡教寺有座說法臺,說法臺就是為慧可大師建的。後來因旁門誣告,慧可大師被縣令處死,在其圓寂之處建有二祖寺,並建二祖寺來安放二祖的舍利。如今,臺不存,塔不在……

唐開元間,有道士呂翁在邯鄲道上給了盧生一個枕頭,盧生夢醒,恰是黃粱米熟,這一夢做了一生的榮華富貴,便感悟當下,隨道士出家去了。這個故事家喻戶曉,而在當年盧生住宿的旅店已經改為一座遠近聞名的廟宇,這所廟宇始建於宋代,今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事的大配角也換成了呂洞賓。至今仍在傳播著清朝慈禧太后和日本田中角榮首相的趣事。

北宋有四京,北京大名府就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這裡有著《水滸傳》裡面的幾齣重頭戲,楊志校場比武、押送生辰綱、計收盧俊義和大鬧大名府都是發生在這裡。可是宋代的大名府已經被河水淹沒,至今仍埋藏在地下,現在保留的城址是明清時期的大名府城址。

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明清的廣平府城、大名府城

今天的邯鄲市下轄的6區、1縣級市、11縣中,其中大部分(6區以及成安、曲周、廣平、磁縣、雞澤)在明清時期屬廣平府管轄,其餘的像武安、涉縣屬河南彰德府,大名、魏縣屬河北大名府,館陶、邱縣是屬山東東昌府。其中廣平府城(永年縣城)已經重新修繕、大名府城城牆已經復建,不僅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起特有的文化和美食足以令人嚮往。


來邯鄲,帶你一次遊遍五千年

廣平府城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