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鳳凰古城


品味鳳凰古城

一直在想,想沈從文筆下那個美麗的“小點”:“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當可有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一個名為“鎮竿”的小點,那裡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個城市,在那城市裡,安頓下三五千人口……”。這個小點就是鳳凰古城。

走進鳳凰古城已是晚上十一點的光景,沱江已無法看清本來面目,江面上到處飄灑著零亂的霓虹,吊腳樓也隱在燈火中,只留了一個黑影與山融為一體。瘦瘦的青石板路承載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流,河堤上的湘水人家傳來浮躁刺耳的爵士音樂,伴隨著歇斯底里的喊叫令人頭暈目眩。這就是美麗的鳳凰古城嗎?一夜輾轉反側,決定明天一早乘著遊人的酣睡第一個走進古城。

早上五點鐘,天沒有完全亮,沿著沱江北岸順流而下,只聽到靜靜的黎明中水流的聲音,河邊偶爾有三兩婦女搗衣洗菜,也有晨練的身影朦朧晃盪在橋上。東方已有淡的淺紅,古城依然躺在崇山綠樹中夢寐,沱江如一條帶子看不到盡頭,幾條無人看守的烏篷船斜在岸邊。虹橋一如六百年前的模樣凌空在沱江上,中間突起的建築像鳥翅。

古城雖小卻脈絡複雜,道與巷錯綜交叉猶如迷宮,而正是從這些窄窄的巷道里走出一個又一個讓人仰慕的名賢大家。沈從文就是憑藉描寫自己家鄉的作品《邊城》而一舉成名,而耗時十六年完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更是填補了中國文化的空白,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竟被這位巨匠做得風生水起。佇立在先生的舊居前,感嘆這位十五歲便離家入伍的少年靠著怎樣的毅力完成自己的輝煌人生。穿過幾個逼仄的小巷,看到了陳寶箴的老宅,這位晚年自號“四覺老人”的湖南巡撫,創建了湖南第一師範,他告誡自己的後人“讀書當先立志”,“成德起自困窮,敗身多因得志”。正是這種教誨的綿延,從這個普通的屋簷下走出了“四代五傑”,兒子陳三立是近代江西詩派的領袖,孫子陳師曾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國畫大師,陳寅恪被稱為清華百年曆史上的四大哲人,曾孫陳封懷則是中國植物園的創始人,平凡小院竟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耀眼的文化世家。經人指點,拐進了熊希齡故居,遊人多了起來,這位國民政府的第一任總理更有傳奇的人生經歷,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幾乎一氣呵成。他沒有與袁世凱同流合汙,最後以教育家和慈善家成就了自己。從故居下到沱江邊,坐一條小船欣賞這方寧靜與祥和,兩岸河堤上楊柳依依,風兒輕撫而過,遠處的“跳巖”讓綠的苔痕襯映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古老的吊腳樓彷彿正在講述已逝的滄桑,沒有人知道它存在了多久,一種恍若前世的感覺油然而生。船停靠在齊天宮腳下,沿階而上就是黃永玉先生的博物館,這位因自學成名被稱為“鬼才”的著名畫家祖籍也在古城,他的代表作“春潮”和“阿詩瑪”曾經轟動中國畫壇,而他的詩句更讓人想起這位赤子的戀鄉情結:“……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我的心,只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無法想象這樣一座小城究竟孕育了多少出類拔萃的優秀兒女,清代提督沈宏富,田興恕,張文德,米興潮,南社詩人田星六,著名作家田耳,民族英雄鄭國鴻……,他們像一顆顆晶亮的星星驕傲著古城母親。

立於虹橋上,看滿谷的綠樹,看青灰的吊腳樓,看那一條波光瀲灩的河流,看天空的朵朵白雲,思緒隨著搖曳的人群湧動。終於頓悟,是古城的靈秀給了這些頑強追求生命理想的人以動力,也是這些精英人聖給了古城無窮無盡的魅力,人因地靈而傑,地因人傑而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