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了,再談老師之績效工資

老師的績效工資,從實施發放老師績效工資以來,常被人們詬病。

到底什麼叫績效工資呢?

鹹魚認為,績效工資,顧名思義,有成績了,有效益了,才有的工資。國家給的這些錢,初衷是為了鼓勵老師,獎勵老師的,實惠的是全部老師。但是,教育行業有成績嗎?標準呢?很多學校釘在了學生的成績上,也就是單純的分數上。有效益嗎?學校屬於公益事業,何談效益?所以很多教育行政部門就給學校的成績排名,按照單純的老師成績來排名,有了排名,就賞有罰,就有了效益,排名靠前,自然效益好了,排名靠後,自然沒了效益。

2020了,再談老師之績效工資

每年的績效工資發放,學校裡都會氣氛弄的沸沸揚揚。

老師A:我的職稱高,我的績效工資不可能跟職稱低的人一樣多,以前不管發放什麼,都要跟著支撐掛鉤,所以,我的績效工資肯定不少。

老師B:為什麼我的績效跟他們一樣,我的教學成績在學校裡可排在前面,都一樣的話,還要排名幹啥?

老師C:績效工資本該平均分配,之前都是一樣,吃大鍋飯,怎麼有多有少,不行,我只要屬於我的那一份,多了不要,少了不行!

老師D:每次的績效都要被扣除幾百,我工作乾的也不少,乾的也不錯,為什麼還要扣除這麼多呢?代課老師的績效非得要從這裡摳出去嗎?

老師E:太不公平了,有很多不上班的也在咱學校的績效發放之列,他們幹了什麼?憑什麼拿績效?別寒了咱們在職在崗老師的心!

以上是部分老師的意見。

2020了,再談老師之績效工資

下面是校長的意見:

校長A:今年的績效還是按照評論標準吧,大家都一樣多,有意見的也就不提意見了,下一次再實施績效改革方案吧!

校長B:績效工資本就是有多有少,分配製度方案學校都有專門的計算分配方法,儘量的照顧到全體老師,儘量的要趨向於公平,乾的多多的,乾的好的,要多績效,相反,肯定要少,這才能體現績效工資的發放初衷。

校長C:對於學校裡的一些掛著人名,不在這裡工作的,或者根本沒有工作的,績效工資要減免他們一部分,不能讓一線老師寒心,他們有意見找我就行。

2020了,再談老師之績效工資

鹹魚小哥認為:

績效工資屬於獎勵性績效工資,確實是有多有少,一、學校每年制定的績效工資發放方案一般都會考慮到學校裡的所有老師,老師要多理解才行。

二、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不在崗的老師,要堅決查處,有文件,有精神,學校對於這部分老師大可不必多慮,不必為了人情而淡薄在職在崗老師的熱情。

三、建議國家適當降低老師績效發放,把剩下多餘的錢或者更多的錢納入到老師的基本工資裡去,目前的老師的工資構成還算比較合理,比如,納入到教齡津貼裡去,鼓勵終身從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四、對於學校裡代課老師,教育部門要承擔起工資和的責任,不能推諉給學校,這也是導致績效工資不公平的最大障礙。

2020了,再談老師之績效工資

鹹魚小哥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