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乾貨!手動守護您的個人金融信息

「注意」乾貨!手動守護您的個人金融信息

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佈《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JR/T 0171—2020)金融行業標準(以下簡稱“規範”),一記“重拳”讓“個人金融信息”一躍成為2020年金融圈熱點話題。在科技賦能金融、數據定位服務的當下,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金融消費者的關注,金融詐騙為何愈演愈“真”?移動支付如何保護信息安全?

!!!非常重要的金融知識科普!!!


什麼是個人金融信息?

個人金融信息是個人信息在金融領域圍繞賬戶信息、鑑別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借貸信息等方面的擴展與細化,是金融業機構在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積累的重要基礎數據,也是個人隱私的重要內容。


什麼是3C個人金融信息?

《規範》將個人金融信息由高到低分為C3、C2、C1三個類別,C3主要為各類賬戶密碼,C2主要為賬戶、身份證信息、短信口令、KYC信息(Know Your Costome,指金融機構出於“瞭解你的客戶”需求調用的信息)、住址等,C1主要為開戶時間、支付標記信息等。


常見個人金融信息有哪些?

個人身份信息:包括個人姓名、性別、國籍、民族、身份證件種類號碼及有效期限、職業、聯繫方式、婚姻狀況、家庭狀況、住所或工作單位地址及照片等。

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個人收入狀況、擁有的不動產狀況、擁有的車輛狀況、納稅額、公積金繳存金額等。

個人賬戶信息:包括賬號、賬戶開立時間、開戶行、賬戶餘額、賬戶交易情況等。

個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還款情況、貸款償還情況以及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反映其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

個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付結算、理財、保險箱等中間業務過程中獲取、保存、留存的個人信息和客戶在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發生業務關係時產生的個人信息等。

衍生信息:包括個人消費習慣、投資意願等對原始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

金融詐騙為何愈演愈“真”?

如今的金融詐騙套路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除開不法分子超高演技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掌握了你的個人信息,定製化“挖坑”,一開局就騙取了你的信任。So!自我防騙第一步→護好你的個人金融信息!

平安銀行小課堂

1、身份證件守護好。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轉借他人使用;提供個人身份證複印件辦理業務時,應在複印件上標明用途,如“僅供辦理×××業務使用”;手機相冊中最好不要長時間留存證件照片,以免手機丟失或“中毒”時,洩露個人信息;刷卡籤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以及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等,撕碎丟棄。

2、隱私信息不外“曬”。 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財產狀況等個人金融信息;提高隱私保護意識,切勿在網絡及社交平臺上發佈帶有個人信息的文字或圖片;切勿輕易發送帶有銀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相關圖片,特殊情況,請注意隱藏卡面3位或4位安全碼、有效期等敏感信息。

3、“來歷”不明不輕信。詢問個人金融信息的電話及電子郵件要警惕,在任何情況下,法院、警方不會詢問銀行賬戶、卡號、密碼等個人金融信息;不明鏈接勿點擊,不明網頁不貿進;免費WIFI要警惕,不明WIFI存在著綁架用戶到釣魚網站、竊取用戶敏感信息、篡改用戶交易數據的隱患,請勿輕易連接;手機、PAD、筆記本等移動電子設備,關閉WIFI自動連接功能;切勿在任何陌生的WIFI網絡環境中,發送個人金融信息,如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

移動支付如何保護信息安全?

伴隨著金融業務的“去實體化”,移動支付在這場抗“疫”大戰中凸顯實效,“便捷靈活”、“0接觸”、“ 科技感”一個個標籤激勵著現代移動支付大膽前行,但與此同時,不少不法分子潛藏在“虛擬”的環境中,他們藉助一定的電子技術,在你享受科技改變的生活時,悄無聲息盜取你的個人金融信息。So!信息安全實用技用好你的APP!

平安銀行小課堂

1、手機應用正規下。通過正規應用商店下載金融理財類APP,以防手機感染應用病毒或誤裝“高仿” APP;PC端認準官網網址;用於電子銀行交易的手機、電腦,務必安裝專業殺毒軟件,定期査殺病毒;投資類APP警惕下載,以防誤下打著“虛擬幣或區塊鏈技術”幌子的詐騙應用。

2、支付設置多技巧。

謹慎打開APP隱私權限,定期查看相關APP是否開通了不必要的APP權限,及時關閉;務必完成支付工具實名認證,確保手機等支付設備或支付帳號被盜後,能認證追回;合理設置交易限額,謹慎開通小額免密;不同APP使用不同密碼,“動態更新+組合設密”;建議金融類APP使用與其他軟件設置不同賬號密碼,如遇某一賬號信息洩露,可及時止損;金融類賬戶避免使用生日、手機號碼等簡單密碼;操作轉賬業務時,注意核對對方賬戶信息,必要時,建議選擇“次日到賬”等非實時到賬選項,給資金轉賬加一道 “防線”。

3、支付環境要留意。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環境下,不登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機構APP,不進行賬戶查詢、支付、轉賬等金融行為;切勿在網吧等公共場所使用公共電腦登錄網銀或進行支付行為;網上購物務必在正規、知名的網上商戶進行支付行為,交易時注意核對地址欄中網址是否正確,是否是“https://”數據信息加密狀態;操作支付行為時,建議不要瀏覽其他網站,以防某些網站惡意代碼盜取電腦、移動設備上的信息;“主動”掃碼支付時,務必確認收款商戶名稱、交易金額等信息是否正確;“被”掃碼支付時,留意周邊環境,不要過早打開付款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