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棚戶區住房只有一層,一個平方還一個平方合理嗎?

南部快遞員


這是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方式是實物補償,一平方換一平方吧?!

看起來,這個實物補償比我們這裡去年進行的貨幣化補償確實要虧得多。

我們的城中村改造是與城區的棚戶區改造連在一起進行的。城中村改造中,農戶的宅基地補償也是參照棚戶區改造的標準進行的。但農戶的宅基地還包括了院子裡的面積,房子部分按1.2折算,也就是1平米按1.2平米補償,院子裡的面積按0.9折算,也就是一平米按0.9平米補償。這樣算下來,農村平房的補償就划算多了。因為城裡居民都是樓房,樓房沒有院子,即使樓房面積也按照1.2折算,也比平房補償差遠了。每平米標準都按4200元進行了貨幣化補償。所以有平房和院子下農民群眾得到的補償大都在300萬元以上了。而在城區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有50多萬也就夠了。所以農民的平房補償下來,大多都達到了以一套房子換六、七套房子的實惠。

各地政策和標準均有不同。現在從上面收緊了貨幣化補償的政策,目的是為了防止這些拿到貨幣化補償的人去炒房。我們這個城中村改造的貨幣化補償應該是趕上了末班車!

題主說的是棚戶區改造,但你的房子也是平房,這樣的話,你們是不也有院子?如果院子也是一平米換一平米的話,也還是算比較實惠的。以後補償的政策越來越緊了,抓住這個機會,以平房和院子的總面積換取一套大房子還是非常划算的。

如果平房補償不包括院子裡的面積,那以一平方換一平方確實有點兒虧,不過還應該補償裝修費和附屬物費了吧?你要看七七八八的,總共算下來能補償多少?總之,棚戶區改造應該是好事,大家都有實惠的。否則誰願意呢?

希望這樣的答案能幫到你!祝好!


表裡鄉村


這是棚戶區改造的原則問題,按國家政策,棚戶區改造是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什麼是改善呢?就是房產證,土地證登記的面積越拆越大,越拆越好。否則就不叫改善,就是生活水平的降低。能查到的地方政策下限1比1.1上限1比1.3且按房屋產權計算,丟了土地產權部分,嚴重損壞被徵收人的權益。產權調換是國務院的產權保護法律。請每個公民依法執行!




美麗巴彥淖爾建設路95


如果棚戶區住房只有一層,一個平方還一個平方合理嗎?

房屋安置比例1:1相對還是合理的,不論選那種補償方式,最低原則都是不能因為拆遷降低生活水平。

首先,棚戶區改造實行實物安置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由棚戶區居民自願選擇。各地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具體安置補償辦法,依法實施徵收,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棚戶區改造涉及集體土地徵收的,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做好土地徵收、補償安置等前期工作。各地區可以探索採取共有產權的辦法,做好經濟困難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安置工作。屬於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棚戶區改造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市區,因此實踐中棚戶區改造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補償可以參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的標準,即可以參考周邊的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2條第2款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未就被徵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安置補償的,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的區域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那麼土地權利人請求參照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一般應當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

其次,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內,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