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大家都知道曹操被稱為“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因為曹操的壯舉到今天已經被傳為佳話了,我們的義務教育教材上也有學過關於曹操的文章。曹操的傳奇一生有太多的壯舉了,更有太多的豐功偉績多不勝數。但是曹操只為亂世而生的特質,不是因為後人給曹操一生功績所做的總結,而是曹操從一開始就變現出來的。

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下面我從四個點出發,分別講訴曹操為亂世而生,是怎麼從創業初期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了。

(一)阻止董卓進京奪政權。

董卓進京控制政權禍亂朝綱這件事本來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因為當時曹操建議何進大將軍不要聽袁紹的計策讓董卓進京殺宦官,這樣是引狼入室的行為。但是何進大將軍聽不進去呀,因為當時曹操的出身比較卑微,所以像何進、袁紹這些皇族的外戚是看不起曹操的。就沒有聽取曹操的建議,而是聽袁紹的主意密令董卓為首的西涼軍進京,後來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見得曹操的遠見卓識非同一般啊,比這些手握朝中重權的何進,四世三公名美天下的袁紹要聰明的多。

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二)屈身董卓,尋機刺殺。

何進死了,董卓進京馬上就掌控了政權禍亂朝綱,大軍在手誰不聽話就殺誰。滿朝的大臣都是敢怒不敢言啊,都想殺死董卓報效國家,但是拿董卓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大臣們都只能是在私下悲哀哭泣和抱怨。但是曹操和眾多大臣不同,曹操從一開始便胸有成竹有了計策,屈身事賊做了董卓身邊的親信還取得了董卓對曹操的信任。曹操這樣做,讓眾多大臣都對他反感排斥曹操,舉得他這樣做是個小人。可是曹操通過靠近董卓摸清了董卓的底細,才有機會刺殺董卓的。在這一點上曹操又比滿朝大臣聰明瞭許多,因為那些所謂的大臣各個都是很有原則的,不會放下身段去做些對自己名聲不好的事情。

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三)刺董失敗,逃亡回鄉。

曹操雖然刺殺董卓失敗了,但曹操還是依靠自己聰明機智脫身,跑出了城外董卓才發覺曹操原來是想刺殺他,於是派人通緝追殺曹操。從中也可以見得曹操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不得不佩服,換成別人很難做得到。曹操逃跑到中牟縣,還是被抓到了,好在抓到曹操的是個忠義好人陳宮。陳宮本想在夜裡放走曹操,但曹操一席話馬上就讓陳宮折服了,陳宮馬上變成了曹操的同行者幫助曹操一起逃亡。這裡可以看出曹操收買人心的人格魅力,在這亂世當中,你得有讓人為你你死心塌地的能力,才能成大事。然而在逃跑路上曹操將錯就錯殺了呂伯奢讓陳宮膽寒,曹操卻不以為然,曹操是為了成就大業不惜拿別人的犧牲來做鋪墊的,休叫天下人負我的狼性一般人做不到。古有韓信問路殺樵夫,曹操這個做法也是有借鑑的。

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四)回鄉起義,聯盟討賊。

曹操逃回故鄉就馬上變賣了家產招募賢士聚眾起義,曹操懂得戰略上的先發制人,動作要快,因為在這亂世當中你慢人一步好的人才資源就被別人搶走了。但不管曹操再怎麼散盡家財,自己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比不上那些郡守諸侯,早就坐擁了大量的軍隊城池。所以曹操想到了更聰明的一招,自己寫一道皇帝詔書,命各路諸侯聯盟起兵討伐董卓。曹操的這一招實在是高明,因為曹操剛好是從京城逃出來的,確實有可能帶回來皇帝的詔書,各路諸侯不敢不聽皇命,再加上曹操瞭解各路諸侯的小心思,各路諸侯也想起兵,只是師出無名,各路諸侯都想通過這次機會爭功請賞擴大自己的實力,曹操自己也是一樣。但是曹操矯詔一發,自己就處於了主導地位,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非常有利。

為什麼說曹操只為亂世而生,從他剛創業時就能看出來了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三國初期的亂世當中,曹操的遠見卓識和英勇果斷確實沒人可以和他媲美,才初露鋒芒剛開始創業就已經將亂世英雄的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