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誰是中國古代第一高僧?為什麼?

情棋書畫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東漢傳入中國之後,就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儘管期間也有慘淡的發展歷史,但佛教在我國大體上也是影響深遠的,時至今日佛教信徒也遍佈全國,足見佛教對人們影響之深遠,而佛教在中國這段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誕生了許多高僧,比如唐三藏、真諦、不空大師,但他們離我們太遙遠,其實在我國近代就有一位高僧,120歲圓寂時留下一個字,至今沒有人參透,你們知道是誰嗎?



他就是虛雲禪師,虛雲禪師是我國近代第一高僧,他出生於鴉片戰爭時期,當時中國百廢待興,列強都想分割中國,相應佛教的發展也漸漸停止,而虛雲禪師從小便與佛結緣,在佛教危難時刻,他僅憑他一己之力把佛教復興起來,而且因為他在佛教上德高望重,還幫助政府化解了許多戰爭,他對於佛教、社會的貢獻功不可沒。

說起虛雲禪師的一生,也十分的令人鼓舞,出生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在之後祖母去世時,家裡辦佛事,才第一次與佛結緣,後來在他17歲的時候,他就灰溜溜的跑去當和尚,但被父親給打回來了,還把他帶到福建給他娶了兩房媳婦,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動搖他的心,在與妻子們相處的日子裡,他們相敬如賓,各睡各的,兩年之後,他又跑到福建湧泉寺剃度出家了。

後來為了躲避家人尋找,他就視自己為苦行僧,以磨練自己的意志,達到修行的成果,於是他在山上找了一個山洞居住,平日就以野果、山澗水為生,這種苦行一干就是三年,後來經過大師指點,讓他去天台山求道,他這樣潛心磨鍊自己不是正途,佛教的修行正途是發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虛雲這才明白了修行的目的。

經過大師指點之後,虛雲便雲遊四海,到處參訪學道,他到了中國絕大部分的寺廟,也去了印度、緬甸朝禮佛跡,最後成一代高僧,吸引信徒數百萬人,而在他120世壽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就囑咐他的弟子,往後要謹遵一個“戒”字,隨後就圓寂了,虛雲禪師留下了一個“戒”字,至今沒有人參透




靜子夜話


古代高僧很多,最有名的六祖惠能大師,禪宗的奠基者,後世根據他的講法寫出唯一一本中國人自己的佛經,六祖壇經。

小說中最有名的玄奘,也就是西遊記唐僧的原型,他翻譯最有名的就是心經,據說是去天竺取經路上救了一個僧人,沒想到這個僧人是觀世音菩薩化現,傳了他這部心經,他跋山涉水遇到千難萬險,都是誦這部心經逢凶化吉的,非常傳奇和神奇,許巍的那首藍蓮花唱的主人公,就是這位不畏千險取得真經的一代高僧。

還有非常有名的地藏菩薩化身的新羅王子,唐朝來到我國,最後在九華山修行,建立了地藏菩薩道場。

近代第一高僧虛雲,那是信佛的都知道的,120歲圓寂,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對中國的佛教事業貢獻非常大。

還有淨土宗的印光大師,也是修行非常之高,跟虛雲是一個時代的高僧。

現代的高僧也不少,比如臺灣的聖嚴法師,大陸的夢參老和尚等等,講經都很厲害。

主要是佛家的修行人比較避世,很多修行高的高僧不為人知,所以出名的非常少,不出名的不代表其修行就不行,他也許講不出來,但是悟到的境界超常的太多,畢竟不是娛樂行業,名利都看不破還修什麼東西?


紫玄修行


按照不同的標準,排出的名次是不一樣的。我是按照對於中土漢傳佛教的貢獻來排的。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是東晉時期的僧人。最主要的功績就是翻譯佛經。我們今天看到的《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還有《金剛經》都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鳩摩羅什精通多種語言,所以在翻譯佛經時一改之前的晦澀難懂,經他他所翻譯的佛經,文字非常優美。正因為文字優美,才使佛教被越來越多的文人士大夫所接受,最終使佛教傳播越來越廣!

【道生】

古印度的佛教經歷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傳承脈絡十分清楚,對於佛教理論的邏輯沒有絲毫的混亂。而中國的佛教則不然,不同時期的佛教傳過來什麼,人們就研修什麼,所以當時的佛教理論很混亂。

“一闡提”就是指沒有善根的人。當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一闡提也可成佛”的經典。道生經過研究,通過佛教最根本的理論,推算出了“一闡提也可成佛”的結論。後來大乘佛典傳入,證實了道生觀點的正確性!道生的這一功獻,奠定了大乘佛教在中土流傳的基礎。

【道一】

道一俗姓馬,所以又被稱為馬祖。馬祖開創了叢林制度,其弟子懷海更是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清規戒律。從此佛教一改不事生產的作風,開啟了自力更生的模式。從而使佛教更加適應了中國的國情。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出家前,在音樂、美術、戲劇、書法、詩詞等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膾炙人口的《送別》這首歌歌詞就是弘一法師寫的。弘一法師在1918年正式出家,皈依律宗,潛心研究律學。

律宗是現在人數最少的一個宗派,因為沒有人願意以守律法作為根本修行。弘一法師把握了修行的真諦,所以出家修行就皈依律宗。弘一法師多種法門並行,研究的是華嚴,修持的是律行,崇信的是淨土,最難得的是一生嚴守律宗的戒律!弘一法師對律學的貢獻,使佛教的“以戒為師”再次看到了希望!

以目前的佛教環境來說,弘一法師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高僧!

不能遵守戒律的,都不是真正的僧人!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唐僧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尤其是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的熱播,老少皆知,把唐僧描述成一個昏庸、軟弱、不知好歹的活尚,誤導了公眾的認知,損害了唐僧的形象。

真實的唐僧是一個得道的高僧,知識淵博,在佛教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也是最早從古印度取回真經的第一人。

唐僧是河南人,名陳褘,出家後法名玄奘,敬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他一心向佛,普渡眾生,教化民眾,維護封建禮教。

唐貞觀三年(629年),他從長安出發,去西域尋取佛法真經,穿戈壁,越沙漠,一路艱辛,歷經磨難,終於抵達佛教發源地- 古印度,訪問留學,往返19年,旅程5萬里,所經所聞138國。返回長安之後,又經19年,潛心鑽研,嘔心瀝血譯出佛經75部,凡1335卷,計1300萬言。後來,由他口述,弟子辯機執筆,編寫了《大唐西域記》。

唐朝為了弘揚佛法,傳經佈道,唐永徽三年(652年),專門修建了大雁塔,來保存玄奘法師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





zj史海拾貝


佛教進入我國之後,經過幾千年的時間,發展得越來越興盛。其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了,在這其中也誕生過無數德高望重的高僧,而其中的虛雲禪師便是眾多高僧中的一個。他之所以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其禪學功底深厚,還有他那120歲的高齡,皆為人稱讚。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稱其為中國第一高僧。

虛雲大師,法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五十歲後才自號為“虛雲”,並改字為“幻遊”。虛雲大師祖籍湖南湘鄉縣,俗家姓蕭,其父玉堂,生母顏氏,庶母王氏。虛雲還未出生之前,他的父親曾經在福建做官,年已四十卻仍無子嗣。

虛雲的生母顏氏篤信佛教,據說因顏氏在城外的觀音寺祈禱,“而得夫妻同夢一長鬚青袍老者,騎虎而來,遂孕虛雲”。當然了,這些只是傳說而已,並不能當真。

道光二十年歲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時即年七月三十日,虛雲誕生,取名為演徹,字德清。出生不久後,其生母顏氏便去世了,由庶母王氏撫養長大。虛雲大師活了120歲,於1959年10月13日圓寂於雲居山茅棚。

因其十九歲與福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和尚為師而正式出家,故而其僧臘為一百零一年。次年依妙蓮和尚受戒,故戒臘為一百年。

虛雲大師被譽為是“禪門泰斗”,這與其一生皆以振興禪宗有著極大的關係,他很好地讓禪門五宗的法脈得以很好的延續。關於虛雲大師的成就,三言兩語是很難說清楚,我們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表述,我們只來說一下,虛雲大師為何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首先來說,佛教作為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故而也只有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做出更加明晰的判斷!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就佛教與政治的關係來看,雖然歷史上曾經有過“沙門拜不拜國主”的爭論,但是在高度專制集權的封建社會里,佛教並沒有獨立的政治地位。長期以來,佛教之領袖基本上都會尊奉道安“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的教導,小心翼翼地處理與政治的微妙關係,更多時候則是依從政治來保護和發展佛教。

虛雲大師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依從了政治。從《虛雲和尚全集》中隨處可見與虛雲和尚來往的政界權要。如果沒有當時的那些政界力量的保護,虛雲大師是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

當然了,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實際上還與當時的經濟、教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有關。

此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佛教往往會伴隨著國運興衰,各個道場也自然會隨著各個地域的政治、軍事或安定而發展,或混亂而衰敗!

總的來說,虛雲大師這一生的成就還是非常之大的,在各項成就中,當以禪學為首。當然了,他身上那種為信仰堅定不移的精神,更是深受人們之敬佩。就連蔣介石都是他眾多信徒中的一個,一度被蔣尊作上賓。

1959年10月13日,虛雲大師在雲居山茅棚圓寂,享年120歲。在虛雲大師臨終之前,給後人留下一個“戒”字。


草莓可樂冰淇淋


劍走偏鋒的答一下,有位僧人絕對是中國本土僧人中的第一!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依附於道教中的神仙思想才得以流傳開來,而普通民眾對於佛教的理解也是僅僅認為佛陀也是個神仙而已,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高僧從天竺、從佛教發源地來到中國本土,傳播佛教義理,很多人才開始真正理解佛教,這門與中國本土信仰相當不同的宗教。

(中國早期佛教遺存——四川麻浩漢墓中的佛像)


曹魏甘露五年(260年),在洛陽白馬寺,也就是中國稱之為“佛教祖庭”的那座寺院,一場重要的受戒儀式記錄在中國佛教歷史中。一位叫做朱士行的潁川(今河南禹州市)人登壇受戒,出家為僧。他成為中國漢地第一位受比丘戒的出家人。不僅如此,他還是中國漢地第一位到 “西天取經”的先行者。

(白馬寺)


他究竟為何要到西天取經呢?此時期,曹魏流行以《道行經》為首的般若學,而朱朱士行在洛陽講解這部經典的時候,總是感到此經過於簡略不夠連貫,難以講清楚。他感嘆“此經大乘之要,而義理不盡”。為此,他立志要到佛法的源頭,取得般若真義。

(西行求法)


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從雍州(今陝西西安西北)出發,走過沙漠,最終到達于闐國(今新疆和田帶)。朱士行在此抄寫了九十品的《般若經》梵文本,後經過其弟子弗如檀等人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將這部般若經典送回洛陽,後由竺叔蘭和無羅叉二人譯為漢文。而朱士行仍留在了于闐,後來在那裡去世。


一盤拉條子


古代高僧很多,但是沒法為他們排名。

有很多經典,記錄了很多古代高僧的故事。鳩摩羅什法師翻譯了很多經典,他對佛教貢獻很大。

玄奘西行求法為我們帶回無數經典,也翻譯了無數經典。

蓮池大師一生所著的(阿彌陀經疏鈔)令後世,很多人開悟,功德無量。

近代高僧虛雲長老,以一身兼禪門五宗,是無可爭議的禪門太鬥。

無數大德聖僧為佛門,為道業,為眾生,赤誠奉獻了他們的一生。



對於這些古往今來,所有的諸大善知識,我們只有至誠的感恩和恭敬讚歎。

而不是拿他們來比較誰是第一。

在佛家有一種至高的德行叫做“無諍”。

意思就是無爭。

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真正的大德不是拿來比較的,我們保持隨喜讚歎就好。把他們拿來比較,我認為是輕薄了他們的德行。少了些許恭敬之意。



雖然大德高僧們不宜比較,但是你可以默默選擇一個與你更有機緣的大德來跟他學習。

比如蓮池大師的(阿迷陀經疏鈔),你可以讀讀看。自己感覺一下,能不能讀進去?

或者別的大德翻譯的經文註解之類,都可以一讀,與你相應的那一位大德,你就把當做第一大德去恭敬學習就行了。

圖片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在古代,高僧是指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為對佛門比丘之尊稱。

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圓寂時出現的一種神秘現象。第三代生根活佛桑王澳登出生於公元前710年,曾親自赴峨眉山、五臺山等地傳播佛教,將佛法傳到了漢地,是最早在漢地弘揚佛法的高僧,歷史上他是漢地第一位虹化身大成就者。據說,修煉大圓滿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圓寂時,其肉身會化作一道彩虹而去,進入佛教所說的空行淨土的無量宮中。在西藏曆史上,大圓滿虹化身成就的事例非常之多。

至於誰是中國古代第一高僧這個,很難確定!因為歷史上的許多大德高僧之所以能受人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良田千頃,華屋萬間,而是在於他們的甘於淡泊,他們不貪安逸,不務奢華,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斷地昇華、滋長。眾所周知,淨土宗慧遠大師,朝中王宮大臣請去供養禮拜,他拒絕。一個人粗衣菲食,在小關房茅棚中修行,而且三十年不下山,因此他的德輝照耀於萬世。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雖然沒有華衣來莊嚴,沒有美食來飽暖,但是由於他甘於淡泊,無所需求,人格自然就會高貴,但是如果說誰是第一高僧,真的是很難確定,就算是問高僧自己,他們也一定會謙虛的說不是自己,所以說我列舉了中國古代四大高僧。

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分別是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四大譯經家精通佛教義理,嫻熟中、印兩國語言文字,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人。鳩摩羅什是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父親原是國相,鳩摩羅什7歲時隨母親出家,長大後精通大小乘佛法,成為一代宗師,聲名遠播。

前秦君主苻堅征服龜茲,想把他接到長安,但因後來亡國,使鳩摩羅什在後涼滯留達16年之久。之後,後秦君主姚興把鳩摩羅什接到長安,讓他安心從事譯經工作,最後圓寂於長安,終年69歲。 鳩摩羅什在長安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辦性質的譯經場。鳩摩羅什與弟子共譯出佛典74部584卷。鳩摩羅什的翻譯以意譯為主,而且注意修辭,譯文流暢,很有文采,主要有《摩訶般若》、《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金剛經》、《阿彌陀經》、《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成實論》等,系統介紹了大乘中觀派的思想體系。

真諦三藏法師

真諦(公元499~569年),印度優禪尼國人,精通大乘佛教。真諦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攜帶大量梵文經典乘船來到梁都建康,正準備開始譯經之時,發生“侯景之亂”,真諦於是輾轉來到富春,才開始譯經。之後,真諦又多次輾轉各地,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始終堅持譯經。 真諦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49部142卷,著名的有《無上依經》、《十七地論》、《攝大乘論》、《俱舍釋論》等。

玄奘三藏法師

玄奘(公元600~ 664年),中國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

玄奘12歲出家,遍讀佛典。因覺得當時佛典多有出入之處,令人迷惑,玄奘於是決定去印度取經。玄奘在貞觀三年時,一人從長安出發,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賢為師,後升至該寺副主講。玄奘在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其後,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長安大慈恩寺設譯經場,與弟子等人專心翻譯所帶回的佛典。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實論》等。

不空三藏法師

不空(公元705~ 774年),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

不空唐朝時來華,是“開元三大士”之一,對中國密宗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空隨其師金剛智先來到洛陽,後又到長安,然後不空在長安大興寺設立道場,翻譯密宗經典,度僧受戒,使密宗在中國的影響大增。 不空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100多部,主要有《金剛頂經》、《般若》、《華嚴》、《大集》。


藍色的小男孩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即天竺,也可以說是古印度文化圈內各邦國。從佛教成為印度及中南半島宗教主流後,就有大量的印度及東南亞高僧前來中國傳教,既擴大佛教影響力,也讓民間精神有所寄託。同時統治階級也需要利用宗教的力量壓抑麻痺民間的反抗精神!

如說誰為中國古代第一高僧。我毫不猶豫推選玄奘大師!他幼時的苦難身世,我就不再嘮叼,近似於《西遊記》內容!但還有本質的區別:沒有才高八斗黃榜高中的父親,也沒有貌美如花公卿千金的母親,更沒有小說中惡人殺父替官,母親隱忍十多年的腦殘傳奇!



真實情況就是家境貧寒父母早亡。10歲隨哥哥進入佛門,13歲剃度出家,天資聰慧,很快就發現悟性極高是佛學難得的奇才!20多歲即能融匯貫通各派佛法。並且極其勤奮謙虛,前後遍訪佛教名師,先後從慧休、僧辯、玄會等學《攝大乘論》、以及《大般涅盤經》等經論。因佛教從魏晉起傳入中國,因種種原因以及翻譯水平問題,各派學說自相矛盾,分歧非常嚴重,對統治高層及民間矛盾處理都難有定論。佛教界內部也深感困擾,都想見識佛經原意。年輕有為的玄奘便決心去天竺(印度古稱)學習正宗佛法。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及佛界代表,上表請求西行求取佛門大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以及當今類似護照的通關文牒!此處同《西遊記》中截然相反,既無唐太宗被陰魂所擾,急需高僧救難。也沒有同皇上義結金蘭,稱兄道弟!甚至那時他們就未曾謀面!取經行為等同今日偷渡國外,性質比那更加嚴重。因玄奘此時己是當時高級宗教人士,類似今日國家級研究員或科學院士(因漫長封建社會中的宗教地位類似今天的法制道德宣傳、教育,民間調解機構)。然而玄奘去意己決,自長安出發,從此開始了長途跋涉十餘萬里的西天取經之路。



貞觀二年正月玄奘到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並結為兄弟(回時已被唐軍滅國,國王已被殺)。後經龜茲(今新疆庫車)、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南下到達迦溼彌羅國。在此從僧學習前後共2年。後到磔迦國婆羅門教學《經百論》、《廣百論》;到至那僕底國學《顯宗論》;到秣底補羅國學《辯真論》、《隨發智論》。


貞觀五年,到摩揭陀國的皇家寺院那爛陀寺受學並受戒。 玄奘在那爛陀寺歷時5年,因才學悟性出眾備受優待,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經書的十名高僧之一)。並用多種語言講學辯經,講論《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又兼學各種婆羅門典籍。 歷遊天竺各邦國!

貞觀十年玄奘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到伊爛缽伐多國、達羅毗荼國、缽伐多國,訪師研學。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經典,然後重返那爛陀寺。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玄奘成為那爛陀寺最高等級辯經高僧。並參與了與天竺佛學神級學者般若多的辯論,應東印迦摩縷波國國王鳩摩羅的邀請講經說法。



後與戒日王會晤,並深得國王極高的讚賞,決定請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邀請了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佛門弟子數千人參加。玄奘講論佛法及人生哲學,任人提問,均一一作答,無一人難倒大師。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邀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大會(即辯經授法,解脫精神苦難)。大會結束後,玄奘帶著從天竺各國求學而來的佛學典籍以及自己辯修撰寫的佛法論著一百多本,以及南亞各國的科技.製糖.冶煉.醫學等書籍和技術!帶回到東土大唐!



令我等後輩最值得學習的是大師這幾點精神。

一:認定目標,執著堅持到底,便會出類撥萃!以玄奘當時宗教地位,私自出國,邊防將領完全可以抓捕押解回內地或就地殺害。大師的執著不但感動了官兵,更感動了上蒼!在當今有著先進通訊導航技術的時代。開車都不一定能重新走出大師的路線。而大師卻能往返活著回到長安!不說神助真難以解釋!說有神仙徒弟護佑取經,那是兒童片《西遊記》電視看多了!途中有過僕人和嚮導,有謀財害他的,也有忠誠幫他的。但最困難的新疆段無人全程陪同!



二:刻苦認真的學習態度,短短數年既能說.學會多種語種和古天竺經典。(印度至今都沒有統一語言文字,大語種數十種)語言天賦古今無敵,並與各國大師用他國語言研討辯經!並可融匯貫通,撰寫著作。實在是無敵天才!令我輩簡直無地自容!另外想罵一句香港娛樂界的某雜貨,為了自己所謂的噁心級喜劇,硬是把玄奘大師貶低成了:惡俗.無知.虛偽.極度囉嗦的一個愚蠢賤人!不知此貨看到大師生平,有沒有後悔慚愧,無地自容自殺而亡的想法!


三:一顆拳拳的愛國心。在備受大唐王朝冷落且橫加拒絕的情況下。卻在天竺各國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和地位。各國王室爭相邀請挽留。僅從個人榮辱看,留在天竺各國,比回故國更加舒暢幸福!雖然大唐己沒有他留戀的親人和前途未卜的結局。但大師卻毅然選擇回到大唐!實際回國後,雖然受到唐太宗的重視,但還是對他有所防範和限制。但玄奘大師還是無怨無悔,夜以繼日翻譯經卷,只到眼晴用瞎,勞累鬱悶而仙逝!有興趣朋友可以看看大師相關資料。


漁歌夜話


如果從宗教的角度來說應該是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是中國古代四大譯經師之首,正是由於他在南北朝時翻譯了大量佛經,佛教才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傳播開來,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成就最大的應該是六祖慧能。

佛教在六祖慧能之前,無論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都不事生產,都需要社會供養,佔用大量資源,卻對社會又沒有絲毫貢獻。用不好聽的話說,簡直就是寄生蟲。六祖慧能開悟後教僧眾事農事,自給自足,真正實現了與世俗脫離,讓佛教發展延續的根本問題得以解決,社會上也不在對佛教有太多的反感。而且六祖慧能的經歷也是一個傳奇。慧能本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僅僅聽別人誦經就能開悟佛性。五祖弘忍看到慧能“菩提明鏡”的揭語詩後,驚歎不已,就把衣缽傳給了他,而沒有傳給自己培養多年且引以為傲的神秀。

六祖慧能更新了佛教的教義,祛除了佛教之前繁戎禮節,廣收門徒,使佛教更進一步中國化,讓佛教能更好的跟中國傳統世俗社會相結合,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理應為中國古代第一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