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本文先講產品選擇、再從新手最容易入坑的、人群定位、產品特色、優勢、高利潤選品、產品測款、實在不行,教你當“黃牛”。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一、產品選擇

很多互聯網大佬通過灰色與擦邊手段實現財富的積累,首要事情就是洗白,金錢合法化,處理的好一輩子安然無恙,時常也有不少十幾年後被抓,所以一直強調產品的合法化,能見好就收的不超過百分之一。

現在的時代每走一步就要多考慮問題,不像以前膽子大的都能發財,沒那麼簡單了,時代已經往做精方面發展,大環境變了,和前幾年不一樣了!小心行得萬年船!

做產品最主要的還是資金風險、法律風險(不過多解釋,具體諮詢律師)

資金風險:放在手裡的週期,不建議新手囤貨,結果往往如出一轍,自己用感覺很好,卻賣不出去,賣的能力比任何能力都重要。

比如你賣自動沖水馬桶,某寶價格3500-5000元居多,實際成本就1000多一點,貨源上阿里巴巴搞定,假設想在三四線城市做該產品,最少得堅持十年以後,人均消費力跟上,雖然北上廣的普遍率是非常高的,但對於三四線城市,很少有人花個幾千塊錢買個馬桶。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所以賣這類,定位人群是一二線主要人群,不然最少要頂到三四線城市的經濟水平跟上。

如果想要的產品找不到,就去各類知名採購批發網站:

1、義烏購(義務小商品批發市場,有量的話直接跟商家談,價格還能再低)

2、17做網店(主打服裝批發)

3、開山網(台州的鞋類批發網站,質量還行)

4、生意網(童裝居多)

5、杭州女裝網(女裝類目最全的平臺)

6、貨源之家(支持一件代發,提供運動球鞋、包包等貨源)。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如何儘可能規避一些風險:

1.剛火起來的產品,而且好做,比如15年的淘客,某某拉人頭項目,剛開始各種勢不可擋的陣勢,忽悠了一大波人上車,上車後發現不一樣,名氣自然變臭,同時網上每天都有各種所謂的新概念產品橫空出世,網民的注意力又被吸引過去,跟風有時候就是一種紅利,分早、中、晚上車的區別,可以這麼理解,什麼火就賣什麼,撈一筆。


二、新手最容易入坑:

1、

某微商大佬發了條朋友圈:剛忙到現在才停下來,哎才賺了幾萬塊,於是你信了,直接上了車,這就是好文案的過人之處。

2、

老張目前對一些加盟的行業,80%以上我認為就是一些套路,或者嚴格來說就是合法的“騙局”,個人拙見,不喜勿噴。

建議做自己懂的行業,不懂就抱著打水漂的心態去幹,錢賠了也要知道到底哪裡出問題,比如一些加盟餐飲公司,越知名,溢價越高。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三、人群定位,客戶想要什麼,就營造什麼:

買1000塊的耐克衣服,對比不知名品牌,同價位衣服的用料不一定比耐克差,更多時候買的是產品的穩定質量、更高的服務,虛榮心等,那麼這類客戶,就不要賣它便宜的衣服了,越貴越好。

但是拿餐飲行業來講:

1、

要求“健康”,也可以這麼講:消費者看不到產品本身的製作流程,只能依靠自己的思維,通過對外觀的觀察來進行判斷是不是真的健康,所以首先看起來必須健康綠色,價格不能太低,太低也會產生懷疑,中高價位大家不僅消費得起,更會認為“一分錢一分貨”,我去得最頻繁的那家餐飲店,裝修並非很亮眼,屬於簡約風,符合當下年輕人喜歡的風格。

2、

包裝,看起來也在提醒我“很健康”,很強烈的視覺衝擊,特別是綠色/乾淨的包裝能讓人聯想到自然健康。

3、

美團外賣上購買過的用戶對店鋪的眾多好評,好評率90%以上,看起來很真實,無吹噓過假詞彙,曾跟店家溝通過,他前期也刷了不少D,砸了不少錢,所以我進入外賣,平臺首選推薦的這家店給我,所以人為的包裝不用我說。

四、特色、優勢

量足好吃、口味多,並且對比其它家有特色,不然容易膩。

以上是老張對餐飲行業的認知,真正實戰起來,還得看主要消費人群是哪些,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1、

賣耐克,產品再好,潛在客戶消費不起,屬徒勞功。

他們更注重性價比,那麼你也會覺得賺錢難,正確做法是你應該賣給他們高性價比的大眾品牌。

2、

做餐飲最注重口味,同樣要思考對應消費人群,但跟衣服不一樣,不會因為是知名品牌就常來消費,不僅難吃還貴,基本沒有回頭客,簡單的舉例,讓大家更好思考。

五、

高利潤:舉例:

1、

在大街上賣菜,一把菜賺一塊錢,每天要賣100把菜才能賺100,還是建立在長期固定有人買。

如果賣不出去,考慮各種腐爛扔的成本,典型賺得少還有各種麻煩事,月入過萬,每天賣334人。


2、

做線上心理諮詢兩小時800塊錢,純利潤而且事少,前期需要學習相關知識,學半個月,對應客戶群體問你啥,基本能應付,每個行業的核心無非就是幾個點,月入過萬,每天服務兩人花四小時,一千六收入,只需要七天。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六、

產品測款:

一些專門做競價的大佬,前期通過看一些數據分析公眾號(例如西瓜數據),挑選出十幾個比較看好的產品,並且利潤高,暴利產品或是藍海產品(市場上少有的,有部分人群需要,然後搜索關鍵詞,發現很少人在做甚至沒有),批量設置好寶貝,投放廣告,十幾天後看看哪些款的數據好就留下,一直測試到只有一兩款,穩定轉化一直不錯就批量砸錢。


產品的高利潤多來自於行業的隱蔽性/少有人知道/拿貨渠道限制/信息差,所以才有如此高的利潤,最好不要做利潤透明的行業,賺的都是辛苦錢,拿貨渠道不用跟以前一樣去原產地,直接上阿里巴巴搜一搜,全網搜索,實在沒有再去原產地逛逛,到了那會發現:成本不到一塊錢,外面賣到幾十、幾百塊甚至幾千塊的產品大有人在。


還不知道賣啥?都啥時代了,依舊那句經典名言:女人愛美、老人怕涼、男人怕窮、怕不行、小孩要聰明(學習成績)。


實在不行,就當黃牛,舉例:

一、某產品最近有非常多的需求,通過頭條資訊發現每個人都想買或者有固定群體想買,就整一個賣給他唄。

二、別人想買手機,你沒有,直接跟他說我有,拿別人賣的手機拍照給它看,OK就成交。

三、別人想買電影票,同上,找賣的人買。

四、別人想買剛發佈的蘋果手機,同上,比如官網價5000元,實際到手5400,你也可以理解為貨很少,不要就得等好久。

只有好產品還不行,這些潛在邏輯你搞清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