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綜合知識(一)

1.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代表了從認知觀點解釋遷移的一種主流傾向。

3.克拉斯沃爾和布盧姆將態度的水平分為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性格化。

4.形成性評價通常發生在教學過程之中。

5.課堂的三大要素有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情境。

6.20世紀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自此,美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重視探討教育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7.從遷移的角度看,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

8.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

9.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後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測定稱為總結性評價。

10.教師期望影響課堂氣氛的途徑有接受、反饋、輸入、輸出。

11.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是操作性行為。

12.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例證。

13.皮亞傑把兒童的道德判斷區分為他律和自律兩種水平。

14.“一好百好”,“一壞百壞”,這種社會認知效應稱為暈輪效應。

15.診斷性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後實施。

16.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課程標準、教材、課程。

17.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方案。

18.柯爾伯格認為,個體的道德認知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處於習俗水平。

19.效度是衡量一個測驗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20.心理測驗的技術指標包括量表的效度、信度、標準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