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小,家長做錯了有必要給他道歉嗎?孩子能聽懂嗎?

哈佛育兒堂


您好,站在早期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諮詢師角度;很負責任的回答您:無論寶寶是多大年齡,家長做錯了一定要非常誠懇、及時的與孩子道歉,同時最好加一句“寶貝,你可以原諒媽媽們”獲得孩子的諒解非常重要!原因:

一、寶貝雖小,但也是他們腦部發育的黃金期;也是無意識吸收期,就是說咱們做什麼、說什麼,但凡孩子看得見、聽得到的地方都會被孩子吸收;後期會進行同樣的輸出!也就是咱們如果對孩子做錯事,不跟孩子道歉,覺得無所謂,那麼孩子大一點之後他也會覺得做錯事情不需要道歉,不需要承擔責任!

二、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們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孩子目前雖小,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之前基本上性格也會定型,所以想讓孩子有擔當、有責任;就必須三歲之前做好紮實的基礎!


Angel家庭育兒達人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且兩個脾氣都不好,但是家長做錯什麼我都會說對不起,我要讓她知道這是尊重別人的一種禮貌,別以為孩子小,只要孩子上幼兒園了,我覺著她都能聽懂吧!別人家的孩子我不清楚,但是我家的如果我做錯事了,我就和她說對不起,她也會回應我,沒關係的,媽媽,而且現在的小孩都聰明,家長還是做好榜樣吧!


無名王臭腳


《小孩不小歌》

——陶行知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的《小孩不小歌》。這首詩歌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兒童、尊重兒童、理解兒童的教育思想,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原則。這一原則告訴我們,教師以及家長對孩子每一點值得肯定的東西都要善於欣賞和誇獎,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就會形成一種有效的教育力量。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們心智比較單,思想不成熟,理解能力有限等,所以這時的他們更需要去學習,更需要去了解,來彌補自的“不足”。

每個孩子出生後都是“一張白紙”

然而我們每個一開始也不是什麼都會的,都是通過後天不斷學習得來的……所以此時孩子更需要一個“指路人”,而這個指路人只有父母是再恰當不過的不二人選。

每個孩子都會在不懂的年齡階段,有不同思想和行為略有差異。所以,父母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學會如何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與孩子溝通。

所以說家長做錯事,也應該向孩子該道歉就道歉。

如果你覺得或擔心他聽不懂、不明白,那你就用,你覺得他能明白的方式方法給他說。就像剛開始他什麼也不懂一樣耐心觀察、引導那樣來引導他們(不管是通過肢體語言,還是語言上的暗示,或遊戲解說只要你去做、去說、去用你覺得他能明白的方式和他交流,我想他應該能感覺感知到的。就好比他之前什麼也不懂,可現在他卻能和你簡單的“交流”了。不覺得是件很“神奇”的事嗎?

道歉還是有必要的!

向孩子道歉這不僅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責任,更是種對孩子的尊重。

所以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不分年齡,不分你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育兒小小漫的分享


一定要要及時認錯,無論大小事。如果你覺得道歉很沒有面子,或者小孩聽不懂,那你完全就想錯了。

1,首先,你要明白孩子並不傻。你做錯了,孩子難道察覺不到嗎?以後遲早有一天他會知道你是錯的。

2,你是孩子的榜樣,你怎樣做,孩子以後也會怎麼樣做。當以後他做了不對的事以後,他也會反思自己,並且懂得如何修正錯誤。

3,人無完人,要他覺得每個人都是正常人,都可能犯錯,父母也並不是高高在上不會犯錯的天皇。及時道歉能避免錯誤延續下去。

4,及時道歉能修復你與孩子的關係。

不會讓孩子產生怨恨,打造和諧的家庭親子空間。

就拿我來說,我就沒少犯錯!每當我特別忙碌或者壓力過大的時候,我常常會忍不住大喊:“你別給我吵了,煩死了。去睡覺!”

但是我馬上就懊悔了。於是我通常給兒子說,爸爸剛才有點累了,心裡比較煩,才會忍不住大聲說你。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安心睡覺好不好?因為爸爸還要繼續加班,要不明天爸爸就要受領導批評了,就像你受老師批評一樣。

兒子每次都很理解我,並且很快就睡下了。

孩子們天生都會同情父母,所以做家長的也要同情孩子。我們錯了就要對孩子道歉,並且理解他,包容他的情緒,這樣他才會更快樂,也更懂事。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都有用,謝謝。


哈佛育兒堂


還是要道歉的。

前兩天才看到一個熱搜說中國式父母道歉指南“吃飯了”。有評論說,多少父母等孩子的一句謝謝,卻不知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聲道歉。

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做錯事向孩子道歉,是最好的以身示範,教會孩子做錯事是需要道歉的。

會道歉的孩子不僅人際關係和諧,而且敢於承擔,有責任心。

而會跟孩子道歉的父母,在孩子心中更加親近,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畢竟不道歉強裝自己的權威,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總有一天會破碎。長大的孩子會理解,會算了,但談及的曾經某件事的時候,還是會委屈。

記得之前有個朋友孩子上幼兒園,經常碰到別的小朋友也不道歉,老師問他為什麼不道歉,他說媽媽也從來不道歉。

所以還是要學習跟孩子道歉。孩子總會聽懂的。



林木木是胖媽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家長做錯事情,是有必要給孩子道歉的。

在有了兒子之後,我和老公約定好,要和兒子平等相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朋友。之後的歲月中,在處理和孩子相處的問題上面,我會遵循這條原則,首先考慮孩子的感受,站在他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如果確實是我做的不對,我會主動認錯,我沒有覺得難為情,也沒有覺得丟面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就用於承認,這樣才能活的問心無愧。一、家長主動認錯,可以給孩子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培養孩子用於承認自身錯誤的性格。

二、能夠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向孩子道歉,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家長教育方式的一種尊重。

三、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平等。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會嚴格要求孩子道歉,要孩子說對不起。那如果是我們犯了錯,孩子會怎麼想呢?他會想為什麼你們大人犯了錯不承認錯誤反而要求我們認錯呢,即使孩子勉強認了錯,心中也是不服氣的,以後遇到這種事情也不會主動去承擔。所以說,家長做錯事情,也是有必要向孩子道歉的,他不一定聽得懂,但是他可以感受得到。

不知道你們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情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握手]




愛陪伴


孩子雖然還小,但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家長做錯了事,覺得向孩子道歉沒必要,這是不對的。因為孩子最喜歡模仿他身邊的人和事。

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好的行為。不然孩子以後也會覺得父母以前也是這樣做的,我也可以這樣做。

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就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了

希望以上回答能能對你有所幫助




育兒方法分享


我覺得如果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在對待對錯問題上還是應該以朋友來相處的,如果是大人錯了,是應該和孩子道歉的,有時候小孩子比大人想的要多,只是表達能力有可能有點欠缺,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分辨的能力。在家庭裡階級等級不要分的能麼明確,學會和孩子做朋友,這樣以後如果孩子長大了有什麼心裡話還是會和大人講的,和孩子相處起來也會更容易和諧



源程媽媽1


俗話說的好,家長以身作則這句話就是說你做好的事情做對或做錯的話,小孩都會互相模仿的,如果小孩做錯的話你一直批評她,那你自己做錯了,那你不應該跟小朋友道歉嗎?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這樣子了。只有你做對小孩子才會跟著你。正確的道路走,如果你不以身作則的話,小孩子就會覺得我爸媽就是這樣子,我也是這樣子,那這樣子的話就很難教育了。所以無論他小還是大都應該道歉,都應該告訴他你做錯了不應該說我是大人,我就是這樣子,這樣子是不對的哦。



我家小潤寶


4歲寶寶的媽媽從自己親身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件事要從兩方面來說:

1.孩子是能感受到到父母的情緒的,因為情緒會通過音調,語氣,語速,神色傳遞給孩子。孩子越來越擅長從父母那裡察言觀色。所以家長做錯了什麼事,可能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自然的模仿父母的言行和行為模式。所以道歉是一種習慣,不道歉也會形成一種習慣。

2.家長做錯了,選擇不道歉也許是覺得孩子聽不懂,但這個事情的影響還是會進入家長的潛意識中,內心深處還會記得這件事。因為這件事沒有徹底放下,也就是家長沒有救贖自己。而道歉就是一種自我救贖。

總結一下,道歉有必要。不管對方是什麼年齡能不能聽懂,道歉更多是對自己錯誤行為的接納,是自我精神層面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