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沙洲坝红井

江西瑞金沙洲坝流传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说的是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吃了容易生病。也有人想过要挖井,可是一来穷,没人提得起头,二来又信迷信,听风水先生说过,沙洲坝的龙脉是条旱龙,不能打井,打井会坏龙脉,所以更没有人敢去冒这个风险。于是沙洲坝的人也只得祖祖辈辈到塘里去挑水喝。

瑞金沙洲坝红井

一九三一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设在叶坪,后来因为白匪军狂轰滥炸,为了安全防空,从叶坪迁到沙洲坝。毛泽东主席便住在沙洲坝的村子里。

瑞金沙洲坝红井

有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一下马,看见乡亲们在塘里挑水,便问:“这水挑去做什么用?”乡亲们回答说:“吃呀!”毛主席说:“水这么脏,能吃吗?”乡亲们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再脏也得吃啊!”毛主席说:“不会打井么?”乡亲们摇摇头说:“沙洲坝人喝不得井水,这是天命!”毛主席哈哈大笑说:“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还是打口井吧!”说罢,牵马进村去了。大家也就散了,谁也没有把这话记在心里。仍然每天到塘里挑水吃,毛主席也每天早出晚归忙他的公事。

瑞金沙洲坝红井

有一天,天刚朦朦亮,起来挑水的人,看见有两个人影在村头走来走去。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锹,这里锄锄,那里铲铲。谁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呢?走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挑水的乡亲问:“毛主席,你这是干什么?”毛主席说:“找水源、挖井。”说完,便和警卫员在一块长满油草的地方铲开地皮挖了起来。挖到约有两三尺深,毛主席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捏了捏,对警卫员说:“行,井位就定在这里,你去叫人来挖。”于是毛主席叫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全村,众人都自动的找着锄头铁锹,齐集到村头和毛主席一道挖井。毛主席一边和大家挖井,一边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忙,没工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今天有半天空,我想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定个位,破个土。我知道,你们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王,我不怕,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逗得大家都笑了。大家说说笑笑,不到一天工夫,一口井便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喝上了井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手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

瑞金沙洲坝红井

瑞金沙洲坝红井

瑞金沙洲坝红井

瑞金红井

瑞金沙洲坝红井

这是一口普通的井。石头砌起矮矮的井圈,清洌的井水伸手可掬。井边的石碑依然竖立着,一座造型为学生课本的雕塑上,镌刻着我们熟悉的课文《红井》。用竹勺舀起井水,浅尝一口,淡淡的甘甜沁人心脾。井中波纹荡漾,如我们被激起的万千思绪……

瑞金沙洲坝红井

沙洲坝红色旅游区(1933年1月~1934年7月),中共中央居,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位于瑞金城西北5公里的沙洲坝镇境内,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

瑞金沙洲坝红井

主要景点有闻名海内外的“红井”、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以及中央各部委旧址等。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光辉著作。

瑞金沙洲坝红井

在江西瑞金沙州坝毛泽东故居。

瑞金沙洲坝红井

江西瑞金沙州坝毛泽东故居。

瑞金沙洲坝红井

在江西瑞金沙州坝毛泽东故居。

瑞金沙洲坝红井

在江西瑞金沙州坝毛泽东故居。

瑞金沙洲坝红井

在江西瑞金沙州坝毛泽东故居。

瑞金沙洲坝红井

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的老师,徐特立在1911年的时候跟随中共参加了辛亥革命,之后于1927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产党以后随即参加了南昌起义,1931年,徐特立被选为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执行会员会委员。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

瑞金沙洲坝红井

瑞金沙州坝徐特立住房。

瑞金沙洲坝红井

岁月逝去,红井依然在瑞金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随便向路人打听,哪怕是小学生,都能告诉我们红井的由来。所有沙洲坝村人对这口井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家家户户早就通上了自来水,但仍有不少村民喜欢到这里打水。他们说,喝了井水,就会想起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

瑞金沙洲坝红井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一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