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一,孩子聽力未考高分,是否遵循了模仿原則。

2019年高考聽力考試過後,很多學生找我覆盤,普遍反映這次聽力太難,每個單詞都聽懂了,但是答題的時候就是不對,分數不高。測驗那麼多次,這結果令人沮喪。

孩子們的苦惱能理解,明明聽懂了單詞,憑啥就是不會答題?

語言學習的模仿原則表明,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

因此,語言不僅是單個詞彙意思的疊加,也不僅是語法,語義二點理解,語言學習永遠與語言環境,場景緊密關聯。

史蒂芬·平克在《語言本能》一書中指出:語言中存在許多隻有依據前後語境才能被正確理解的詞語,語言學家稱之為“指示語”(deixis)。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史蒂芬·平克

找我傾訴的學生,雖然準確記憶了詞義,卻忽略了語言環境,前後關聯,單純靠記憶單個詞彙、句子的意義,依舊是很難理解整句、整段語義的。

那麼究竟為何,英語超強記憶的學生,依舊考不好聽力?

二、用錯語言學習“模仿原則”,聽力攻關難

從牙牙學語開始,我們就踏上了語言學習之旅。而英語聽力對於漢語環境下的高三學生來說,為何總是這麼難攻堅?

1,單詞記得好,卻未遵循基本語音模仿原則

語音,即語言的物質外殼,由音高、音強、音長、音色,構成語音的四要素。

《紅樓夢》第八一回:“只聽一個說道:‘看他洑上來不洑上來。’好似李紋的語音。”

語音的社會意義,不僅在聽音辨人,也在於聽音辨意。

在學習單詞過程中,學生過多的關注單詞的、形,而並未關注讀音四要素,在語音的感知過程中,聽覺和視覺相互影響,受到視覺的影響,產生了誤聽現象,這就是常說語音的麥格克效應

學生在模仿聽力訓練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學生聽錄音,模仿,並讀出來,結果模仿出現“四不像”, 發音不準,甚至讀錯單詞,更無連讀,弱讀,爆破音等這些語音細節的表現;很多學生根本就模仿不了,而是在單個單詞的朗讀,有些的單詞讀音並不匹配,未遵循語音模仿原則,出現 了第三種聲音的現象。

以2018年全國1卷為例

【原文】Text 1 W: James, you've been watching TV for the whole evening. What's on?

M: It's a science program on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I'll give a presentation on it in my class tomorrow.

學習語言的法寶:製造短期困難,善用語音模仿原則。

我們現在看到籃球巨星姚明能夠在各大場合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姚明在國內打球時可不會英語,剛到美國去還帶了翻譯,因為他說的英語,隊友根本聽不懂。姚明將自己放到了陌生的語言環境當中,給自己製造了短期的困難,但是經過了後期的努力,在語言的環境中不斷模仿聽,說練習,最終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收穫了非常好的效果。《認知天性》一書將其歸納為合意困難——指在學習時故意給自己製造麻煩。它造成了短期學習難度提高,但從長期看能提升學習效果。

2,詞不達意,缺乏模仿原則的實踐,導致聽力水平難以提高

實踐出真知,模仿聽力考試是重視記憶和理解,答題時是根據從上下文情景中推出相關的疑難詞,句意和場景判斷,由於平時缺少模仿原則的實踐,單詞與語境語篇分開理解,造成了理解的偏差。

Eg.4 Woman: Oh, look what that waiter's gone and done! Spilt soup all over my new dress!

Waiter: I am terribly sorry, madam.Perhaps if I could sponge

it with a little warm water...

通過女士的話,我們得知湯灑在她的衣服上了,由此可以推測侍者所說“sponge”一詞可能是指用某種東西擦拭。但是學生在背單詞中,sponge 有兩層意思:

動詞 :v.用溼布(或海綿)擦; 揩拭; 用溼布(或海綿)擦掉; 揩去; 白要; 白吃; 揩油; 蹭(飯等);

名詞:n. 海綿塊; 人造海綿; 海綿動物;

學生只記住了“海綿塊”名詞釋義,遺漏了“用某種東西擦拭”動詞解釋。由於學生平時訓練中缺少了有效的實踐性思維,影響了對句子含義的理解。

實踐性思維 理學認為 ,人至少擁有兩種智力:一種是流體智力 指推理,發現關係,抽象思維,以及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頭腦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指積累的關於世界的知識,以及從過去與經驗中提煉出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聽力理解,音、義、形、場景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練習,創造便於模仿的

語言環境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分分學生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平時的學習中,考試代替了語言練習,使得學生缺少實踐思維 學生陷入了聽得懂又說不出,或理解存在偏差的尷尬。正如布龍非爾德所說:“學習語言就是實踐,再實踐,其他方法是沒有用的。”

缺少語言環境的實踐練習,學習過程雖努力,多次測驗,但是效果任然欠佳。久而久之沒有實踐和模仿練習,由於受到多次失敗,導致了人長期陷入了沮喪消極的情緒中一種狀態,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稱為習得無助

3,無意識模仿原則是有效提高英文思維和文化意識最佳渠道。

語言的模仿:

Woman: Oh, look what that waiter's gone and done! Spilt soup all over my new dress!

Waiter: I am terribly sorry, madam.Perhaps if I could sponge it with a little warm water...

無論是實踐還是模仿,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掌握豐富文化背景和英語思維,對聽力的理解是有很大的幫助,聽力考試涉及到英美國家的各個方面,用漢語思維去理解當然是不行的,因此要提高對文化,英文思維最佳捷徑是模仿,經常模仿新聞報道,模仿報刊雜誌裡的文章,模仿書籍中的對話場景,把看到的,聽到的精心歸類出聽力涉及的場景,心理學家稱此為變色龍效應,也叫無意識模仿。這樣好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但是學生真的會去模仿嗎?考試多,作業多,學生僅僅學習教材和教輔,只能模仿課本上的知識,或是聽力材料,很少去接觸相關的課外閱讀、聽力和報刊雜誌,無意識模仿怎能養成?

三,聽力如何破?

1 . 模仿原則下三種模仿練習。

要想找到語言規律,提高分數,就要多練習,多模仿,勤奮努力,要強化語音就得刻意練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三個圓形區域:舒適區,學習區 ,恐慌區

要想收穫有效的練習任務,學生需在“學習區”內進行練習,這樣才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在很多情況下這要求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教練,從旁觀者的角度更能發現我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步:集中模仿練習,突破恐慌區

音標集中記,按照發音規律,音、形、義、詞結合記憶與模仿練習 ,突破音標困難恐慌症。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音標發音要訣

以上圖為例,每個音標都有其法的方法和特徵,老師根據發音要訣,圖形,語音,單詞,發音組 合進行有效的教學,學生跟讀實踐,模仿音標學習,收效高,短時間可以完成。

下圖是字母發音表,無論你是哪個層次的學生,你都可以有效的學習。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26個字母發音分類表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語音組合發音表

集中練習發音過後,學習者可能會發現自己遺忘很快,因為這是一種短暫的記憶,但是有了語句連讀、重音、爆破、弱讀的基礎,長期堅持下去,模仿語言語調,勤快十分,快速追分,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間隔練習和穿插模仿練習,建立“學習區”

語言詞彙句子等聽力練習,一週進行一兩次,和天天練習的效果對比,會發現後者沒有前者的效果好,因此練習不能一口吞胖子,出現遺忘後,要間斷對所學的知識體系進行階段性的複習鞏固,增強記憶。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穿插模仿練習。也就是單詞句子語言,語調,爆破,連讀等,穿插在句子中、文章中進行練習。雖然學生不是很喜歡,但是好處是有利於長期的記憶。

第二步就是第一步的鞏固,增強記憶。雖然花時間,但是效果比集中效果佳。

為了不再漫長的學習中感到枯燥、厭倦,學習者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興趣,看原版電影,聽英語歌曲等等,睡前聽,走路聽,時時練習,碎片化學習英語,是語言習得的最佳方法。

(部分原文)Text 1 W: James, you've been watching TV for the whole evening. What's on?

M: It's a science program on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I'll give a presentation on it in my class tomorrow.

第三步:多樣化模仿練習,建立“舒適區”。

語音規則掌握過後,利用詞,句,篇進行多樣化的模仿練習,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更加牢固,

例如,單詞unforgettalbe,把單詞分解,學生重新組合,模仿真人發音。

跟讀練習:跟聽力原文進行練習,暫停,複述。

模仿練習:模仿聽力原文發音,每天五句話,養成聽讀說的習慣。

掌握了英語的三步法則,語音語調詞彙句子關在一段時間有了不一樣的變化。熟知了語音環境,學生通過三個步驟的練習,學生實現了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

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後飛輪所具有的動量和動能就會很大,使其短時間內停下來所需的的外力便會很大,便能夠克服較大的阻力維持原有運動。在機械結構中一般用於通過運動機構中的的死點

2,利用好東尼·巴贊思維導圖,構建屬於自己大腦網狀體系。

模仿真題實戰,突破得真經。

語音語調詞彙句子的形成過後,大腦已經幫你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利用思維導圖,來構建你的英語聽力網狀系統。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應用 ,包括大量的500強企業。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是東尼·巴贊

(1)聽力詞彙思維導圖的構建: 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在《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 (1972)一書中指出: 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 , 還可以傳達一點點信息; 但是如果沒有詞彙 , 那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詞彙思維導圖的構建

怎樣構建詞彙思維導圖(以高考聽力詞彙為例)?

首先,學生自己要動手,找到畫筆,彩色筆,鉛筆紙張等基本的工具。

其次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分組進行,如上圖,進行自己的頭腦風暴。發揮自己的各種想象,畫出自己想要的思維導圖。

最後畫好後進行整理,作為自己的學習材料,建立有效聽力詞彙素材庫,提升學習效率。

(2)場景對話題思維導圖建立:英語聽力的場景通過詞彙預演,瞭解對話,積累,把知識應用於思維導圖中,通過總結,利用大腦發散思維,建立聽力場景素材庫,及時複習,鞏固模仿練習。教師先開始製作簡易思維導圖引導學生 ,根據學生的想象力,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創作優秀思維導圖作品,聽力得高分還難嗎?

以酒店場景為例(下圖酒店篇)


明明聽懂,高考聽力還是考砸。語言學家:好記性,不如弄懂指示語

英語聽力酒店場景思維導圖(詞彙預演,對話 ,總結積累)

Dialogue對話原文

R: Good afternoon.Welcome to the Yunshan Hotel.May I help you,sir?

下午好。歡迎來到雲山飯店。先生需要我幫忙嗎?

G: Yes.I'd like to check in,please.

是的,我想登記入住。

R: Certainly,sir.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

好的,先生請告訴我你的姓名?

G: Yes,it's Charlie White.

查理懷特 。(摘自聽力原文一段)

最後通過思維導圖的整理,分類,學生不斷模仿消化,提升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並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興趣,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有限的學習變成無限可能。

皮奧特爾.阿諾欣(Petr Anokhin )教授所言:沒有一個人,也從未有這樣一個人,曾經深遠的探索過大腦的全部潛能。因此,我們不能接受對人腦潛能的任何限制——它是無限的!

是的,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只需靠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擁有了的模仿知識的能力,發揮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堅持努力,夢想大門為你敞開。


3,聽、讀同行,通過模仿養成英語思維習慣,體驗文化意識,破除文化背景障礙。

聽力所涉及的話題主要是生活中各方面。瞭解中西方文化為導向,提升核心素養

如何模仿,突破西方文化障礙呢?

英語思維就是將英語作為語言工具,能用英語個性化地思考和表達,迴歸於實際應用,包括通過英語快速獲取信息(input)和用英語表達所思所想(output),形成象母語(漢語)一樣本能的、條件反射式的思維方式。

輸入(input)”其實就是模仿的初級階段,是瞭解文化障礙關鍵,形成英語思維的第一步。

最直接方式是大量閱讀,文化背景從書中來,

比如:讀《聖經》,它是英語文學的三大源流之一(其他的兩個是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戲劇典故),從這本書入手,可以說是一條事半功倍的捷徑。

初學者可以閱讀中英文版,找到相應的文化精髓。

如: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ne .

聽懂誤差:活著的狗也比死去的獅子強,意即“好死不如賴活著”。此時需要理解輸入。

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博士認為單純地主張輸入是不夠的,學習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輸入”,只有當學習者獲得比他現有語言水平略高一點的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內容的理解而不是形式時,語言學習才能產生效果。

因此,英語思維的形成,建立英語文化背景小冊子,進行分析建檔,模仿背誦美篇,每天三到五句為宜,形成學習效應——所謂個人學習,動作逐漸熟練,或者逐漸摸索到一些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寫在最後: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龍菲爾德說過“

什麼也比不上先從模仿下手重要”。因此聽力要得高分,需要不斷汲取文化,養成思維習慣,閱讀先行,輸入有量,死磕模仿,成就高分。即便沒滿分,但是也掌握了語言學習規律,有利於第二語言的習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