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唐肅宗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 十月,距安史之亂爆發已有兩年。安史之亂剛發生時,叛軍勢如破竹,連破東都洛陽、西京長安。倉皇間,唐玄宗被迫西逃巴蜀,而他的兒子太子李亨則在朔方軍和安西軍的擁立下,在寧夏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唐玄宗李隆基劇照


至德二年,郭子儀率領唐軍大破安史叛軍,陸續收復長安和洛陽,唐肅宗隨後亦返回了長安!不久後,唐肅宗向太上皇唐玄宗寄出一封信,希望他能回到長安,重新登基以執掌國事,而自己則將退居其後。接到書信後,唐玄宗卻大為驚恐,百般推脫。因為他知道,如果這樣回到長安,迎接他的,多半是死亡!


從才能上來說,唐玄宗是個文武全才的帝王。開元年間,大唐帝國在他的治理下到達了極盛的頂點,史稱“開元盛世”;但從一個父親來說,他卻是個噬子狂徒。公元733年,他的寵妃武惠妃以宮中有盜賊為名設下詭計,將太子李瑛、李瑤、李琚等三位親王引入宮中。三王入宮後,武惠妃藉口三人披甲入宮,誣告他們謀反。之後,唐玄宗竟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將三個兒子全部處死,導致“天下冤之”,而這正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日殺三王”事件。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唐肅宗李亨劇照


李瑛死後,李亨成為了太子。然而唐玄宗對李亨仍舊不放心,多次迫害、敲打他。不僅如此,他還有有意放縱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陷害他,導致其多次險些被廢掉。安史之亂髮生前,唐玄宗、李林甫以及安祿山內外結合,形成了政治上的鐵三角關係。而李林甫和安祿山,都是太子的死敵。


李林甫病死後,唐玄宗與安祿山失去了溝通的渠道,導致兩人嫌隙叢生。公元755年,安祿山悍然造反,唐朝中央軍一觸即潰。失去了河北軍以及中央軍的支持,唐玄宗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長安


“天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沒有軍隊支持,即使唐玄宗當年威望再高、權力再大也不頂事。相比唐玄宗,太子李亨卻有西北諸節度使的支持。安西、朔方、隴右、河西、河東等節度使,本來就是李亨死黨——王忠嗣的舊部。有了西北軍頭的支持,唐肅宗才能在未獲得唐玄宗首肯的情況下,擅自稱帝。


對於兒子自行稱帝的行為,唐玄宗心裡自然不會舒服。但是手頭沒有兵,也只能承認現實。因此他只能對唐肅宗的使節說:“吾兒順天應人,吾何憂?”換作從前,李亨的行為算是叛逆,就算有一百顆腦袋也不夠砍。但如今叛亂四起,唐玄宗也只能強顏歡笑。於是,他退位為太上皇,並將傳國玉璽等皇帝信物交給了唐肅宗!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然而,唐玄宗真的甘心放棄權力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對於唐玄宗這種吸食“權力毒品”長達數十年的政治生物來說,讓他退居二線,簡直比要他命還要難受,因此他依然要以“誥”的形式發號施令,各地官員仍要向成都方面上奏,實際形成巴蜀和靈武兩個朝廷。


因此,唐肅宗雖然稱了帝,但是仍感覺腹背受敵。因為他深知,自己的父皇就是個六親不認的主。當年登基時,他就敢逼迫自己的父親唐睿宗當太上皇;當了皇帝后,能毫不猶豫地殺害三個兒子。因此很難說唐玄宗不會為了權力,在自己背後捅上一刀!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安祿山劇照


不過好在唐玄宗還算顧全大局,因此平叛戰爭還算順利,唐軍順利收復長安和洛陽。唐肅宗回到長安後,第一時間便準備解決“兩個朝廷”的問題。為了迎接唐玄宗歸來,唐肅宗甚至做出巨大讓步,讓唐玄宗復位登基,自己回位於東宮,重新做太子。雖然書信遞出去了,但是唐玄宗卻充耳不聞,就是不挪腿。唐玄宗不回長安,兩個朝廷的政治問題就無法解決,唐肅宗的位置就坐不穩。因此唐肅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正當此時,唐肅宗的謀士——李泌看出了唐玄宗的憂慮,於是他說:“太上皇肯定不會回京了,普通人尚且在70歲退休,如今太上皇早已年過70,難道還要將天下事委命於他嗎?”唐肅宗就問李泌:“那該怎麼辦呢?”李泌立即率領群臣上奏,說天子想念父親,想盡孝道,希望太上皇立即回京。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李泌劇照


李泌為此舉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因為他看出了唐肅宗書信中的問題,那就是絕不能說歸位的事。至高無上的皇帝之位,天下人人覬覦。唐肅宗好不容易坐上皇位,好不容易收拾了老子留下來的爛攤子,皇位哪能說讓就讓?即使唐肅宗真心要讓位,那些扶植他上位的西北軍頭也不會同意!


因此,唐肅宗的所謂讓位,名為盡忠盡孝,但根本不符合常理。陳勝尚且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唐肅宗會看不見這皇位背後的巨大利益嗎?因此,在多疑的唐玄宗看來,兒子的舉動完全是試探。倘若自己貿然回京,並接受了兒子的讓位,恐怕屁股還沒坐熱,就會遭遇政變!明朝後來的奪門之變情況也和唐玄宗此時差不多!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唐玄宗李隆基在接到兒子的第一封信後,他憂心忡忡、惶惶不得終日,只好回信:“我以後就住在劍南道,不回長安了!”


但當李泌等人的奏表到達成都後,唐玄宗就放了心。為何呢?因為群臣的奏表中,只談親情,絲毫不談讓位之事。唐肅宗只是想將唐玄宗作為一個父親接回長安,而不是接回一個皇帝。看了奏表,唐玄宗這才笑逐顏開,並笑著說:“我現在才真正成為天子的父親啊!”


唐玄宗回到長安後,唐肅宗拉著李泌的手說:“真是多虧你了!”


唐肅宗為何在父親唐玄宗面前表現得如此生硬?原因無他,兩人實在鬥了太久,父子親情早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猜忌和提防。肅宗早已忘記,兒子應該怎麼當,他變得只會當太子。相反,作為旁觀者的李泌卻看透了一切,最終化解了這對皇家父子的尷尬!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唐肅宗劇照


唐肅宗深知,自己老父親是個嗜權如命、陰狠狡詐之人,如果對他稍微放縱,難免他不會為了復位而做司馬懿第二!因此,肅宗李亨不顧父子情面,大肆迫害唐玄宗,將他逼出了興慶宮,讓其居住於偏僻的西內,便於監視。不僅如此,唐肅宗還將陳玄禮、高力士等玄宗舊臣一一貶逐,可憐玄宗最後鬱鬱而終。可嘆一代雄主,最終如此收場!


不過唐肅宗也沒有得意多久,玄宗剛剛駕崩沒幾個月,他自己也跟著駕崩。父子倆鬥了半輩子,最後竟然同歸黃泉,不得不說,這是歷史給予他們的一種巨大諷刺!


唐肅宗迎父回京,玄宗懼道:我若回京,必死


參考資料:《舊唐書》、《安史之亂》、《唐肅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