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知足常樂,其實知不足更重要,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我非常認同你的觀點,這個觀點從字面來說沒有一點問題,很正面,很積極。

我們對待工作、學習就應該不斷探索,不斷精進,這樣才能提高自己,在工作裡,我們不能知足常樂,要永不知足,不斷進步,這樣,我們才能消除對工作的倦怠感,從而提升自己。

在生活裡卻是恰恰相反,我身邊的大多數朋友都在踐行“斷舍離”這樣的生活方式,要知足,要禁慾,提倡環保,不能衝動消費,更不能攀比購物,超前消費,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在生活裡,要懂得知足常樂,控制自己的慾望,投資自己,提升內在才是王道。

生活和工作是兩個不同的體驗,不能混為一團,也沒有因果關係。

總之,我們在生活裡要知足常樂,才能獲得幸福感。在工作裡,要永不知足,不斷提升充實自己,才能獲得成就感。

你覺得呢?一定要把工作、生活分開來分析問題哦。


老何的慢生活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其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

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

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


番茄雞塊


        知足與只不足其實是一種辯證關係,而不是對立關係。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就是物慾貪心不能太重,人對物質享受的追求不能無止境,要有滿足感,要學會體驗生活,感受辛福。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只能自己感受,別人不能強加,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生活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啥都有,你體驗到的,別人就未必沒有體驗到;相反,別人體驗到的,你未必能體驗到。所以一個人永遠不能複製別人的生活,所以各人只能活出自我,這樣,這個世界才是萬紫千紅般燦然爛漫,而不是單調一色。

         不知足,就是在保持知足常樂心態的前提下,而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要永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不能滿足現狀,最大限度地去創造自己需求的物質財富,不斷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包括不斷學習新知識,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等。這樣的不知足是毋庸置疑的,是應該堅持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對物質生活不知足,無止境地去追求,這山看見那山高,慾壑難填,你將永遠陷入痛苦之中,因為物質是無限的,在你有限的生命裡,你不可能將所有的物質歸為己有。

所以知足與不知足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得益彰,辯證統一。只有這樣,你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雙贏;只有這樣,你在有限的生命裡,才能享受無限物質世界的美好,才能活得豁達瀟灑,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能帶著快樂走進向另一個世界。


驪山桃源隱士


這個不矛盾,而且非常正確。

對自己的成績要知足,感恩我們每天還活著,只要活一天,就得過好一天,開開心心,樂樂呵呵。別貪得無厭,巧取豪奪;踏實做人,用心做事。永遠堂堂正正無愧於心。

並在這基礎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更能適應社會的環境,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為國家,為自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就是我的看法,歡迎你的評論,謝謝!


弘法2


知足常樂中的“知足”是要人學會滿足,是一種隨和、無爭的心態;而知不足更重要中的“知不足”是指人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短處,才能更好的進步,人才能更好的成長!“知足常樂”與“知不足更重要”這兩者並沒有對立關係,做人既要知足常樂也要知不足!喜歡我的觀點就加關注哦!!!




康之源裡的幸福生活


知足常樂並不代表不努力,如果貪心不足蛇吞象,那會很慘!人能力有大有小,有很多給貪心害死的,能力沒有,天天想著發財,心累,不開心,這裡就需要知足常樂!

很多人都是想著那些不可能的想法,但是向上爬的想法必須要有,一步一步來嘛,知足一點,目標一步一步來,發財看機遇和智慧運氣等等結合一起!

所以知足常樂非常好!



哎呀8888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缺點和優點的共存體。誰都不敢說自己是完美的,只有優點沒有一點點的缺點。這就要我們看到自己的優勢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短板,不能說知足常樂就不重要,知不足就重要,優勢和不足要處在一個平衡狀態最好,偏向那個方面都不好,太知足了,就滿足現狀,沒有了上進心,太在意自己的不足,就會使人產生消極的心理,沒有熱情和激情去拼搏。生活告訴我們,知足的同時保持謙虛是最重要的。


趙利平


知足常樂的意思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活在當下,開心快樂每一天;題主說知不足應該是說知道自己的短板吧?這樣才能奮發圖強,揚長避短,擁有更多,兩者相輔相成,並不矛盾啊,前者讓人有了好心態,後者讓人居安思危,不斷進取,互為因果,只要掌握好度就是個正循環。不然知足常樂就成了好吃懶做,知不足就成了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祁妙2020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心裡高度,所謂的知足只是達到了自己心裡的那個高度而已,而常樂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育嬰大夢之


知不足是進取的原動力,知足是知不足過程中的心理補償。用知足當做裹步不前的藉口是懶惰的心理。知不足,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感覺,一個形而上,一個形而下。二者同等重要。根據個人的收入,二者相互轉化。一個掙扎在溫飽線的人,知不足會讓他繼續努力,即使有知足感恩的心,現實也會讓他知不足,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