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苦,是最甜的

每過一段時間,學習無用論的言論就塵囂日上,以各種形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流行“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市場經濟率先在一些領域釋放了潛力,部分行業的收入快速增長,為“讀書無用論”奠定了現實基礎。

學習的苦,是最甜的

上案例,擺事實。

2003-2008年期間,因為課題方面的原因,我跟隨師兄師姐到全國各地市進行調研,涉及農民收入、種養殖業發展、糧食安全、農民組織等內容,期間去過河北、河南、北京、廣西、內蒙等地區。

收入與上學年限有著直接的正相關。

各個村中的中年能人,以高中學歷男性居多。在邯鄲各村調研中發現,養殖能手一般在35歲以上,具有高中文憑,善於經營管理,學習能力很強,能夠清晰的把握市場的變化,家庭收入一般都能達到小康以上。在石家莊,夫妻雙方租賃農田,特種作物引種和種植,能夠做選種和提純復壯。在保定,夫妻是大學畢業,經營蘭花的溫室育苗與無性繁殖,技術含量最高。

學習的苦,是最甜的

不努力學習都不知什麼是絕望,但是絕望是希望的開始

網上的段子說,有時你不努力一把就不知道什麼叫絕望。實際上,努力是傳統模式的加量,只有到了絕望的水準才會發現此路不通,也因此才有開了竅的可能。

上學的時候,每到夜深人靜,有些人就禁不住吶喊,包括我在內。那時候學習一塌糊塗,每天只睡4-5個小時,拼命的看書做題訓練,可是平均分也就幾十分,心理億萬遍的否認自己是個笨蛋,直到快高考還是沒有起色。沒有辦法,我開始研究人類的大腦工作規律,學習好的人的行為,每天觀察這群牛叉人的一動一行。

我發現,優秀的人有著嚴格的自律,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同時自信心極強,甚至有些自負。他們看書的時候,會陷入深度的思考,之後有的會在紙上進行畫圖理解,有的會做思維導圖,雖然那時候還沒有這個名字。

優秀的人有明顯的個人愛好,能夠有效的進行放鬆和發洩情緒。高中同班一個哥們,就愛踢球,每天中午或者下午,即使逃課也要去踢上一會兒。他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絕對沒有超過10個小時。還有一個哥們就愛中午到拉麵館看電視,1點半準時回到教室學習,學習的時候絕對一動不動。

三個月的時間,我不斷修改學習方法和各種習慣,學習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到現在我都不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差別在於是否勇於做出改變,是否勇於放棄自我的習氣,是否善於反省自我的不足,是否找到更加科學的方法路徑。一旦痛下決心,生命的模式就會發生變化,從此世界都會閃閃發光。

學習是一種採天地靈氣的活動,能為生命注入力量

20年前讀書的時候,往往會被精彩離奇的情節,或者深刻的哲思所吸引。20年後,我只喜歡簡單直接的內容,或者極度晦澀難懂神話。大學期間,抽空將金庸、古龍等武俠作家的小說,重新溫習了好幾遍,將所有奧斯卡影片幾個通宵看完。後來玄幻小說的出現,以及老蛇、西紅柿、土豆等出來的作品,直接跟了好幾年,現在基本都免疫了。

學習的苦,是最甜的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需求和偏好,我也很欣喜在那個時節讀了很多的書,讓我的世界展示了更多的層面。那些伴隨著歲月流淌的學習經歷,像酒精一樣融入水一樣的生活,聞起來濃度能醉人,聽起來悅耳動聽,吃起來鮮美可口。

學習永遠是讓生命鮮活的力量,無論能不能掙錢,都會為生活帶來真正的色彩。

學習的苦,是最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