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1、

前幾天,以前單位的一個同事突然來找我。

問我能不能馬上幫她把投保的事情辦了。

這一問,讓我想起上一次推薦產品給她,大約是10個月之前。

我問她:“健康情況有變化嗎?為什麼要這麼著急投保?”

她告訴我,後來又做了體檢,有一些小異常,不過醫生說“沒有問題”。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她想要著急投保,因為覺得自己快30了,還在裸奔,疫情的事多少有些觸動。

2分鐘內,她迅速整了併發給我了一份10M的體檢報告文件夾。

醫生說都是些“小毛小病”

我打開一看,麻煩了...

一年前的體檢報告幾乎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一點小增生,邊界還算清晰。

但她當時因為裝修房子,也沒太當回事。

我提醒過幾次,後來一直拖著沒準備材料。

但現在這份報告,乳腺結節3級,新發肺結節,外加尿蛋白2+。

現在想要馬上承保,有點難。

2、

像同事這樣的案例,確實不少。

本來趁年齡小,健康異常也少的時候投保,可以爭取很還算不錯的承保結果,而且保費也沒那麼貴。

但因為各種原因耽誤沒把這件事重視起來。

等到第二年體檢報告下來之後,慌了。

最後變成了至少有個除外責任或者加費,甚至有些連投都不能投。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這個問題,在異常指標如何投保中就聊過。

臨床醫學和核保醫學站的角度和對待同一問題的出發點,是天然不一樣的。

用簡單直白來說,一些異常指標,醫生說「沒事兒」。

只是表示臨床學角度暫時不需要進行藥物或者手術的干預。

但並不是醫生說沒事兒,核保就一定可以正常通過。

畢竟賠付的錢也不是醫生來出。

常問到的大三陽、小三陽、乙肝病毒攜帶、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等。

沒法一概而論,要具體看實際報告情況。

最壞的結果,那就是延期或者直接拒保。

3、

拒保到底有哪些影響?

在我服務的幾百個家庭裡,有先前因為某些指標被拒保。

但後面異常指標恢復正常又順利承保的。

也有同時投保家公司,一些公司給了拒保結果,另一些公司承保的情況。

所以想說的點是,「拒保」的原因比結果更加重要。

保險公司不會無緣無故去拒絕一個投保意願強烈並且身體健康的人。

如果給出了延期(變相拒保)或者拒保的承保結果。

那一定是這個人健康風險係數過高或者難以預估,以至於保險公司選擇放棄承保。

但這就是為什麼說,原因比結果更加重要。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因為人的身體指標可能會發生變化,或者一些外部的手術干預而改變。

比如女性非常高發的乳腺結節,如果分級B超結果是4A。

那麼在沒做手術和活檢的情況下投保,那通常就是延期。

但如果後面做了手術,並且做了病理是良性,且術後無復發檢查也無異常。

正常承保的概率就很大。

上個月我就幫委託熱辦理了兩起類似的投保case。

4、

上哪兒去體檢呢?

體檢這個問題,最近也有不少委託人在向我諮詢。

國內目前可以去體檢的類型一般包括醫院或者專門的體檢機構。

醫院的體檢簡單可分為普通門診體檢和醫院體檢中心體檢。

不同的體檢對應的價格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以小番茄本人今年自己去挑選體檢機構為例。

原先在公司,一般單位直接對接的就是一些第三方體檢機構為主。

基礎體檢價格相對是比較便宜的。

還有一種就是你也可以選擇去醫院門診掛號後再對應去做檢查。

這種社保可以報銷,但是非常費時間,體驗感也不會太好。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當然有些朋友擔心體檢機構檢查不如醫院權威和專業,但是又不想在門診排隊。

就會選擇去醫院國際、特需部的專門體檢中心做體檢。

這種社保是不能報銷的,全程需要自費,價格不算便宜。

一個30歲左右的人做一個深度全套體檢。

含有特定多項癌篩,不含內鏡在北京地區的價格大概從4k~8K不等。

總結來說,還是看你需求。

三甲的國際部體檢整體體驗確實要好一些。

如果你希望每年去到這樣的國際部的體檢費用也可以報銷。

一些帶體檢責任的高端醫療可以實現。

5、

回到前同事那事兒啊。

其實在之前的科普里面,不止一次說。

保險,尤其是健康保險,“真心不是你想買就可以買到的。”

有一些健康異常,在沒有恢復正常之前,投保審核過不了,就是過不了。

當然,總有一些朋友覺得那既然正常走過不了,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告知。

於是找來「兩年不可抗辯條款」和部分未如實告知的裁判案例來說事兒。

這個也強調過很多遍。

我想大多數給自己買健康保險的人,應該沒有一個人希望。

辛苦交幾十年保費,到最後拿不到賠付。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而大部分拿一些曾經未如實告知的裁判案例說事兒的朋友。

應該很少是有真的走到過司法流程的。

我記得有一位真的走到了司法程序的委託人跟我講以前的經歷:

人生著病,住在醫院,保費要繼續交,還要操心打官司。

那種滋味,真心難。

這也是為什麼找到我的委託人都知道。

在投保前期階段,我對於健康風險過濾非常謹慎,問得非常細緻的原因。

6、

前幾天跟一個客戶朋友閒聊。

他感嘆說不少之前賣車賣房的朋友,最近都跑去賣保險了。

但不知道為啥,總感覺對方給到的產品規劃,並沒有站在自己立場和角度。

我其實說這很好理解。

之前在

從買房到買保險,我挑選銷售的經驗有聊過一些系統的看法。

有些人把保險當成其他普通產品在銷售,所以重點是在銷售結果。

但保險產品和車、房有一個很大的本質區別就是。

車售完,你立馬開上,這個銷售到體驗產品服務的過程已經完成了。

銷售人員使命完結。

房也一樣,完成所有手續流程,你就可以住進去,體驗到住進新房的愉悅。

銷售人員的使命完結。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但保險不是這樣的,你簽下合同那一刻,只是服務剛剛開始。

作為保險推薦的從業人員,你最核心和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後面的理賠協助。

但,不少業內朋友並不這麼認為。

不少消費者也不太清楚本應如此。

但還是想說,凡事還是要有個敬畏心。

尤其是關於人生老病死的問題上。

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投保卻過不了?

作者Kris

R&F創始成員,資深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