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導讀: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這本名著講的是兄弟情義,比如書中寫到魯智深為了救林沖而大鬧野豬林,又比如燕青在盧俊義落魄時選擇不拋棄不放棄,陪伴他東山再起,可謂對其十分的忠義。魯智深與燕青的行為稱得上是為兄弟"兩肋插刀"了,連上天都要被他們的兄弟情而感動。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魯智深於林沖

其實不僅是在小說中,而且在現實中也常有這麼令人涕零的故事。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這麼一個發生在唐代時期的故事,他是一名小人物,因為自己一個出自本心的壯舉,結果讓當時太子李旦逃過一劫。換句話說,他的忠義行為間接挽救了大唐。他便是安金藏,一個微不足道的太常寺樂工。

安金藏原本是唐代中亞的安國胡人,當年他的父親安菩選擇歸附唐朝,所以他們一家便來到長安生活。那時唐朝長安是世界上最發達也是最包容的城市,對待這些胡人並沒有很排斥,安金藏因為父親歸順有功的緣故所以獲得一份在宮廷祭祀樂舞好差事。

其實這職位說白了就是一個樂工,一個很小的小官,雖然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可是安金藏已經很滿足了,好歹是在長安扎根下來了,能有穩定的生活來源。最讓安金藏感到開心的是,他認識了許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其中一位更是被他視為知己,此人便是地位尊崇的太子李旦。

喜歡唐朝歷史的朋友對李旦應該不會感到陌生,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哥哥李顯也是唐朝皇帝(唐中宗),自己兒子也是皇帝(唐玄宗),並且自己的妹妹還差點當皇帝(太平公主)。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李旦

就是這麼一位背景顯赫的皇帝,在他登基之前卻遭遇了諸多磨難,一度有身死之危。而其中一次磨難就是依靠小人物安金藏的壯舉才得以度過,這才有了太子李旦後來高坐在龍椅之上。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太子李旦陷入了危機,而安金藏又做出了什麼樣的壯舉才保住李旦性命。

這件事還要從武則天臨朝稱制說起,原來在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將唐中宗李顯給廢掉,貶為廬陵王,又改立李旦為皇帝。可是李旦雖然當了皇帝卻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的皇帝,更淒涼的是,李旦還沒有自由,他不能隨意出入宮廷內外。

一些看不下去的忠義大臣仗義執言讓武則天還政給李旦,但大多沒有奏效,反而這些大臣還以謀反罪被武則天斬首。李旦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認識,知道自己不是母親的對手,便早早認命乖乖當一個傀儡皇帝,還主動請求母親臨朝稱制把持朝政大權。

臨朝稱制之後不久,侍御史傅遊藝帶著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請武則天稱帝,無奈的李旦明白了大勢已去,阻止不了這股力量,於是也迫於形勢讓母親稱帝。

武則天見時機成熟便不推辭正式稱帝,並且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武則天當了皇帝,李旦自然要退位,於是他被貶為太子。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武則天登基

李旦成了太子之後並沒有過上安穩的日子,因為武家視李旦為眼中釘肉中刺,李旦一日不死武家就不能稱心如意權傾天下。其中魏王武承嗣(武則天的侄子)也覬覦皇位,希望將來武家人能坐一坐江山。於是李旦就成為了武承嗣的首要針對目標。

他先是讓親信張嘉福唆使洛陽百姓王慶之,糾集數百民眾上表要讓武則天廢黜李旦的太子身份,並改立自己(武承嗣)為太子。當時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得知後堅決反對變易皇嗣,然而他們被武承嗣陷害,最終下獄被殺。幸虧當時鳳閣侍郎李昭德杖斃王慶之,勸說武則天,這才保住了李旦的太子之位。

又在長壽二年(693年),李旦再次迎來危機。原來武則天身邊有一寵婢,名叫韋團兒,她比較有野心不願意永遠當一個婢女。韋團兒想要當太子妃,但李旦膽子小不想攤上麻煩便果斷拒絕。可李旦的行為惹惱了韋團兒,韋團兒便懷恨在心誣告李旦的兩位妃子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

疑心向來很重的武則天不問青紅皂白就秘密將李旦的兩位妃子給處死了,而李旦因過於懼怕武則天,絲毫不敢在她面前提起妃子的死因,當作啥事也沒有發生。好在後來韋團兒的誣告之罪被人揭發,還了李旦一個清白。韋團兒被處死之後,李旦以為可以舒一口氣,可是他沒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李旦

李旦的忍讓行為並沒有讓敵人就此收手,那時武承嗣看到李旦身陷囹圄,便上書誣告李旦謀反罪行。武則天對此事很重視,便讓酷吏來俊臣來處理這案件。來俊臣來到東宮準備抓一些宮女侍從來嚴刑逼供,讓他們說出李旦的謀反罪行。

若是這些服侍李旦的下人經不住嚇,又屈打成招謊說李旦謀反,那麼李旦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就在這萬分危急的一刻,一直在李旦身邊侍奉的小樂工安金藏挺身而出。其他宮女侍從在面對酷吏時會感到十分懼怕,可安金藏全然不懼,十分正氣凜然。

安金藏直言不諱,訴說太子李旦的冤情。可是酷吏來俊臣並不相信一個小小樂工的一面之詞,還想強行抓人。而安金藏面對酷吏的質疑,毅然拔出自己的佩刀往自己的腹部刺入,並且內臟流出。他要用自己的"剖腹"行為證明自己所說的話都是千真萬確的,也是為了證明太子李旦的清白。

來俊臣雖然是酷吏,但面對如此血腥的場面也不禁感到頭疼,安金藏畢竟是東宮的人,自己可以抓人但不能隨便處死人。若安金藏一死,自己也會跟著受到責罰。果然一直關注此事的武則天,得知小小樂工的壯舉後也感到很震驚,於是便親自來到東宮。武則天停止查案並讓人救治安金藏,或許是安金藏的忠義感動上天,居然被救活了。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武則天

武則天被安金藏的行為感動到了,重新審視自己,覺得自己或許真的錯了,一個外人尚且為自己的兒子豁出性命喊冤,何況身為李旦母親的自己,她為何不願意相信兒子是冤枉的。武則天的母愛被喚醒,不在追查此事,李旦因為安金簪的壯舉而保住了性命,也算是有驚無險了。

結尾:

李旦為了表現出沒有野心的一面,常醉心於樂舞,也因此結識了小樂工,並讓他侍奉自己左右。兩人都對音樂感興趣,又因為李旦常對周圍人很友好,安金藏被李旦禮賢下士給感動到了。這也為安金藏將來的剖腹壯舉埋下伏筆,也是安金藏願意捨命報恩的原因所在。

李旦被人誣告謀反後,安金藏為其捨命證清白

李旦

安金藏的行為是讓人敬佩的,為了心中的忠義而捨命去直言不諱。而後來安金藏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當李旦再次登上皇位後,就將他擢升右武衛中郎將,而當李隆基登基之後,又封賞他代國公爵位。安金藏此後過上了好日子,最後終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