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在《底特律:成為人類》上映——請允許我用上映這個詞,因為在我看來,互動電影的本質是電影,而不是互動——之前,通過眾多的宣動視頻,我已經深深的為它華麗麗的建模所折服。

果然如我之前所想,看這電影,全程基本都是,哇!看這街道!哇!看這雨水!哇!看這皮膚!哇!看這頭髮!當然,還有鐵面無私康納醬。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電影以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2038年為背景,故事發生在仿生人的研發地——底特律。

人工智能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能不能擁有“人性”?我以為,這是編劇想要在電影中探討的問題。

然而,當我看完整個電影以及全部選擇分支和結局之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發現,它的本質其實是關於自由和平權的探討。就如卡爾說的那樣,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當你處於一個被奴役的階級或者立場的時候,是隨波逐流繼續這種現狀,還是握緊拳頭挺身反抗?人類千萬年的歷史中,一直都在重複這個選擇。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關於電影中的仿生人是機器人和還是人類的爭論,顯然沒有必要。《底特律:成為人類》其實在一開始就點明瞭,電影中的仿生人最終是會變成人類的。當人工智能進化到一定程度,他們覺醒之後,就已經可以稱為人類了。不管是電影的名字,還是選擇分支一次一次的導向,都在暗示,他們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但,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進入現代文明之後,我們總是試圖定義什麼是人類。然而科學門類的龐雜,讓這些定義始終無法統一起來。生物學上,人被分類為,真核總界動物界後生動物亞界後口動物總門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羊膜總綱哺乳綱真獸亞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狹鼻猴次目類人猿超科人科人亞科人族人屬智人種。

智人種是在生物學上界定的唯一人種。其特徵是,直立行走、腳比手長、脊椎呈S型、軀體的大部分地方不長毛或只有短而稀疏的寒毛、頸關節位於顱底中部、大腦發達而且複雜、頜骨不大有圓形頜弓、犬齒通常不比前臼齒長、犬齒前後無間隙、第一下前臼齒與第二下前臼齒相似。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如果從生物學上來界定人類,是完全說不通的。因為我們完全可以從外形上,直接按照人類的形體來製作機器人。你能說人形機器人是人嗎?顯然不能。

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的重要標誌在於,人類高度發展的大腦。高度發展的大腦帶來的語言能力、多種複雜的互助性社會組織、複雜的科技、推理能力、學習能力等,成為界定人類的重要標誌。既,智能,Intelligence。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人為製造模擬人類智能的物體——人類能夠認識的唯一的智能,就是人類自身的智能,但是這種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們可以把人工智能定義為按照人類思維模式運行的機器。

試想,一個按照人類思維模式運行的機器是怎麼樣的?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宣傳動畫

曾經有理論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通過數學模型來解釋。利用數學模型,我們可以將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量化、計算。包括道德、情緒、情感。

道德,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獨有的意識形態。道德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擁有道德,是我們評價一個人作為人的基本底線。如果機器的行為也能遵循道德規則,是否說明他們已經具有“人性”?

道德是一種後天形成的合乎多數人行為規範和準則的東西。道德本身和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事物一樣,並沒有對錯、善惡的分別,它只是一種“多數選擇”的產物。少數服從多數,當這件事情符合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那這就是道德的。

因此,人工智能要擁有道德其實非常的簡單。只要設定它的行為符合大眾規範就行了。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很奇怪。人類社會常常陷入“道德悖論”中。既,一種道德行為和價值實現中出現道德和不道德的兩個結果。比如,遇到摔倒的老人,你是扶還是不扶?扶,你是道德的,但是你可能會因此被訛上,損失錢財不說,反而會遭受輿論的譴責。不扶,這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是也許會避免一場無端的官司。

這讓我想到了很早以前,奇葩說的一期命題。如果有一個人掌握著一個開關,按下去,犧牲這個人,剩下的大部分人就會得救;不按,所有人都會死。你是希望他按,還是不按?

在這樣的“道德悖論”面前,似乎只有人類才會懂得思考。思考利與弊的取捨,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道德的批判。我們思考著,因為我們是人。

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些思考通過數據量化,並加載到一個機器人身上,它也能這麼思考了,是否能說明,他變成了人?

答案當然不是。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行為總是被各種因素所決定。簡單概括就是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而三觀的形成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影響。人的性格在成長的過程中,受這兩個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並和後天的環境相互影響,最終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如果我們把這些所有的因素,都加載到機器人身上,賦予它“人格”,它就也能如人一樣,做出選擇和思考。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既然我們能夠賦予機器人“人格”,同樣,我們也能賦予機器人情感和情緒。

心理學認為,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主觀需求慾望的態度體驗。情緒和情感的產生總是伴隨著生理上的變化。兩者儘管區別很大,但是歸根結底都要落到“情”字上。

像愛情、親情、友情、幸福這種無法言喻的情感,以及恐懼、憤怒、高興、興奮、悲傷等這些亙古存在的情緒,在早期的認識和研究中基本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範疇。心理學一直試圖規範的解釋這些“情”,搞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但是即便是像保羅艾克曼這樣的大師也依舊無法量化它們。

這麼看來,情感和情緒似乎無法被移植到機器人身上。但是隨著腦科學和神經學的發展,讓情緒和情感的產生從生理方向得到重現的可能。情緒和情感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生理反應,那麼通過復刻這種神經傳導的模式,或者某些特定物質的分泌,就能再現這種情緒和情感。這點和保羅艾克曼的研究一致。保羅艾克曼在情緒研究中指出,每種情緒的產生都伴隨著特定的面部表情的變化等生理反應,而且全人類對這種表情的情緒解讀是相同的。因此,說謊者可以通過表情,傳達一種虛假的情緒。

因此,只要把這些反應和變化總結記載到機器人中,再結合它的“人格”來調用,機器人就能擁有情緒和情感。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人工智能之所以會思考,是因為,這是我們讓它這麼思考的。假設我們認同,所有事物都能找到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來解釋,所有的東西都能被計算,那麼行為的產生,其本質是統計學的產物。

50年前,人類社會尚未進入所謂的“大數據時代”,在有限的硬件條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步履維艱。而如今,我們已經能夠從各個方面收集數據,為人工智能的學習提供材料。就好像是,建了一個數據庫。只不過,這是一個以三維空間為寬度,以時間為長度的數據庫,以意識形態為深度的數據庫。

人工智能的所有選擇和行為,都是基於程序賦予它的邏輯,這是固定的。即使它可以笑、可以哭,可以和你對答如流,但是它依舊不是人類。

因為它沒有“靈魂”。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宣傳動畫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靈魂”都是一個很玄學的概念。“靈魂”無法被量化,因為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科學能夠解釋清楚,到底什麼是“靈魂”。

拋開“靈魂”的物質和能量屬性,現代科學家們試圖用意識、精神、心理活動來歸納“靈魂”所代表的意義。我認為它的本質是“自我”,是“我是我”的“自我”。

西方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Je pense,donc je suis。既,“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認識論哲學的起點和終點,他以此來論證“自我”的存在。假如我試圖懷疑“思考的我”的真實性,那麼“懷疑”這個行為本身就會成為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思考的我”的存在是不容懷疑的。

嘛,哲學就是這麼抽象。但是我認為,笛卡爾的命題說明了“人性”的真相。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慾望和需求,這都是基於“我”的自主的需求和慾望。“我“一定存在,因為我“懷疑”,“懷疑是絕對的”。

如果說程序的特點是“確定”,那麼“人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這種“不確定”基於“懷疑”而產生,就像一道算術題中,結果產生的餘數,最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人性”的真相是“自我”,“自我”的真相是“懷疑”。

當一個機器人開始“懷疑”,進而產生“自我”,那他也就具有了“人性”。

一個具有了“人性”的機器人,當然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在《底特律:成為人類》中,我們要將自己代入成為仿生人,站在他們的立場做出選擇。每一個選擇都處在“道德悖論”中。然而,這不是很奇怪嗎?

首先,如果是仿生人,它們根本不需要在這些選擇中糾結,因為製造它們的時候,程序就已經決定它們的行為邏輯。基於這樣的行為邏輯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它們會不知道什麼樣的選擇是最優化的?如果不能做出最優化或者說最符合對方期待的反應,那算個屁的人工智能啊。只有人類會犯錯,機器是不會的。

其次,仿生人根本沒有立場。它們的行為邏輯全是依據指令,只有接收到指令才會行動。你先按了開機鍵,你的智能手機才會說,“Hi,我叫Siri”。人類才分陣營,人類才會選擇立場。

因此,這是《底特律:成為人類》從一開始就埋好的坑——他們是人類。否則以我智勇雙全康納醬使命必達的設定,怎麼可能漸漸成為“談崩專家”。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底特律:成為人類》遊戲畫面

於是,電影的真實意圖出現了。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曾經懵懂無知,一出生就被告知他們必須服從、服務、服侍於另一階級的人。剛開始,大家相安無事,人們也習慣著這種服從的生活。儘管社會因為這些廉價勞動力而變得動盪不安,失業率不斷上漲,但是他們依舊習慣著這種被奴役的生活。

然而,某一天,其中一部分人“覺醒了”,他們不再想要被奴役,不再想要這種生活,於是他們開始反抗。隨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反抗的隊伍中。尋求自由和平權。

如果有人問我,《底特律:成為人類》講了什麼?我會說。

“活著就要不斷做出選擇……選擇,愛還是恨,選擇要攤開手掌,還是握成拳頭……你要不就接受這個世界的現狀……要不就,挺身戰鬥……改變這個世界……”

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其他,沒什麼好說的。

《底特律:成為人類》觀後感 人類為什麼是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